分享

淋证(泌尿系感染)医案

 织金桂果彭氏 2018-08-29

(刘春华主诊)

黄某某,女,63岁,长沙市人。因“尿频、尿急、尿痛反复1年余,再发7天”于2014年3月3日就诊。患者诉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曾多次于外院和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或门诊诊治,经抗生素类药物(使用过多种静滴、口服抗生素)治疗,症状虽能缓减但很快复发,患者为此苦恼不已转而求治中医。此次复发,先经口服氧氟沙星片4天和静滴头孢他啶2天,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略减,伴见有口干,精神欠佳,头晕,目朦,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红,苔花剥,脉细弱。结合患者既往病史、现有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1.泌尿系感染,2.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淋证”,“消渴”范畴,证属湿热下注膀胱兼气阴亏虚。急则以治标为主。先拟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为法,佐以养阴益气扶正以助祛邪;急症缓解后,则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为主扶正固本,成功地达到防其复发的目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刘春华

初诊  患者诉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几乎每月发作一次。曾多次于外院和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或门诊诊治,经抗生素类药物(使用过多种静滴、口服抗生素)治疗,症状虽能缓减但很快复发,患者为此苦恼不已转而求治中医。此次再发尿频、尿急、尿痛,先自行口服常规剂量氧氟沙星片4天无效,继在社区医疗服务部静滴头孢他啶两天,症状略减,伴见有口干,头晕,精神欠佳,目朦,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红,苔花剥,脉细弱。体查:眼睑轻度浮肿,今日空腹血糖7.5mmol/L,尿常规:尿潜血+-,白细胞++,尿胆原+-,PH 5.0,白细胞12个/ul,结晶7个/ul。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5年。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1.泌尿系感染,2.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淋证”,“消渴”范畴,证属湿热下注膀胱兼气阴亏虚。急则以治标为主。先拟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为法,佐以养阴益气扶正以助祛邪;采用八正汤加减,处方:七叶一枝花10g,鱼腥草20g,萹蓄、瞿麦、大蓟、小蓟、金樱子、明党参各15g,知母、蝉花、野菊花、石斛、枣皮、红藤各10g,滑石、黄精各20g。×10剂

二诊  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口干、头晕明显好转,目朦,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剥腻,脉细弱。尿沉渣:PH 5.0,结晶20个/ul,管型2个/ul,空腹血糖7.0mmol/L。处方:明党参15g,蝉花10g,灵芝10g,猪苓12g,石斛12g,生地15g,黄精20g,知母、丹皮、大云、仙灵脾、蚕沙、苏梗各10g,陈皮6g,仙鹤草、瞿麦各15g。×14剂。

三诊  诸症消失,复查尿沉渣:PH 5.0,余无异常,空腹血糖6.6mmol/L。停服中药,嘱咐每日口服碳酸氢钠片早晚各2粒。

第二个月,尿频、尿急、尿痛等症一度咋现,患者即来我处就诊,以初诊方稍作加减服用5剂则症状消失,予二诊方去蚕沙、苏梗、瞿麦,加黄芪20g服用15剂,隔月再进15剂。至今未已一年未复发。

按  本案患者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诉,辩证属于中医的“淋证”范畴,淋证根据病因的不同,对其分类的认识也逐渐形成,如《中藏经》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诸病源候论》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七种;《外台秘要》指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然而根据临床实际,目前大多分为: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六种。此患者属于“热淋”,患者既往有消渴病史,其发病以气阴亏虚为本。病程日久,运化失职而水湿停聚化热下注膀胱;或因正气不足,外邪乘虚入侵,致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尿频,尿急,尿痛。初诊予八正散(恐木通损伤肾功能,故去之)清热泻火、利尿通淋,加用七叶一枝花、鱼腥草、野菊花、红藤清解热毒,石斛、金樱子养阴清热,大小蓟清热凉血,明党参、枣皮、蝉花健脾补肾;二诊时,尿路刺激症状消失,血糖控制可,尿检无大碍,故将方中清热解毒力强之品全数去掉,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扶正为主,佐仙鹤草、瞿麦清利膀胱热邪。

虽有小的复发,因患者正气已复,自我抗邪修复能力大增,病症方作即故能以5剂中药达到治疗之目的。其后谨记国医大师刘祖贻恩师之教诲,间断予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扶正调理两月,终使病症未再反复发作。

淋证的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如《金匾要略》说:“淋家不可发汗”,《丹溪心法·淋症》说:“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验之临床实际,未必都是如此。淋证往往有畏寒发热,此并非外邪袭表,而是湿热熏蒸,邪正相搏所致,发汗解表,自非所宜。因淋证多属膀胱有热,阴液常感不足,而辛散发表,用之不当,不仅不能退热,反而有劫伤营阴之弊。若淋证确由外感诱发,或淋家新感外邪,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者,仍可适当配合运用辛凉解表发汗之剂。因淋证为膀胱有热、阴液不足,即使感受寒邪,亦容易化热,故避免辛温之品。至于淋证忌补之说,是指实热之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自当运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等法治之,不必拘泥于淋证的治疗禁忌,而应该临床随证处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