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76

 知足有常乐 2018-08-30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340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注解:

手足厥冷的反应,前面说了津血虚和里有热阻都会有,其实只要里面有瘀阻都有可能发生,这个瘀阻包括且不限于结胸,痰湿,淤血,宿食。


​这里有厥,病人却说不结胸,只是小腹满,按之里面痛,说是冷结在膀胱关元的位置。为什么是冷结?而不是热结,还需要详细的脉证,这里没有细说。冷结在下,炮附子可温,大黄可下。可酌情处方治之。


​原文:

341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注解:

这里说的是典型半表半里病的特性,就是病在表里之间进退。发热四日,然后又厥三日,然后又再发热四日。发热的时间比厥的时间长,病在向外走,说明人体的阳气在增长,病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好的方面,所以说“其病当愈”。如果到了第四日和第七日之间,热还不除,人体烧这么久是很耗津液的,津液消耗过多则只能动血以排邪,于是会便脓血。


​原文:

342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注解:

反过来,厥四日,热三日,然后厥又五日,病是在进,人体的阳气在退。


​原文:

343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注解:

脉微而厥,这是极阴的证了,此时发生烦躁是更不好的,此为阴阳离绝之兆,仅存的津血会被迅速燃烧掉。此为厥阴,用灸法灸厥阴,没有说哪个穴位,各家的注解都说是太冲穴,可参考。灸后,如果厥的情况不改变,也就是津血功能回不来,病人是会死亡的。


​原文:

344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注解:

下利是消耗津血很快的,躁也是消耗津血的,若是厥逆的病人,且“躁不得卧”,病人是会死亡的。


​原文:

345 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注解:

这里说如果有发热,加上严重的腹泻,表里耗散津液,如果再有厥,且腹泻不止,病人也是会死亡的。


​原文:

346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注解:

到了六七日的时候,七是来复之数,一般七日为一个周期,到了这个时候病按照常理就应该转好。本来不下利的,这时候如果反而发热而利,而且汗出不止,病人是会死的,说明病没有好,且汗,下,发热都会让人迅速消耗津液,陷入纯阴的境地,此所谓“有阴无阳”,病人是会死的。


​原文:

347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服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注解:

病人发生厥,有可能是虚寒而厥;也有可能是里面有瘀阻,气血内外循环受阻而厥,或热闭而厥。这里说不结胸,腹部里面也是柔软的,说明不闭阻;脉是虚的,那就是虚寒的厥。如果这时候再用下药,病人会死亡。


​原文:

348 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注解:

发热是要消耗津液的,这时候厥,说明津液已虚。七日是来复之数,病在这时候往往会向好处走。如果没有好转,更添下利,那就难治了。


​原文:

349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注解:

《伤寒论》里的脉促,是指脉搏往寸部顶的上促之状。厥逆而脉促,不是脉微弱,说明气血没有太不够,只是到不了体表,那就只能往上顶了。这时候可以用灸法,通一通阳气就好了。


​原文:

350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注解:

脉滑,是指脉里面的血像珠子一样流利的滚过,所谓脉如走珠是也。当人体有邪气的时候,气血的运行就要亢盛起来去驱邪。如果血不够,那就会摸到弦脉,就是像琴弦一样绷直的脉,这是血管亢盛紧张起来了,而里面的血不足以鼓荡起来。如果血是够的,那就会摸到滑脉了。


​有厥,同时有滑脉,这就是里有热闭而产生的厥,可以考虑用白虎汤。


​原文:

351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 三两  桂枝 三两(去皮)  芍药 三两  细辛 三两  甘草 二两(炙)  通草 二两  大枣 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解:

条文中的脉象应该是有问题的。“脉细欲绝”应该是阴寒重症,非姜附不能救,而这个方子只是以桂枝汤为底方,而且还去了生姜,可见不是很阴寒的证。从方子来看,津血虚是有的,但没有虚到很严重的地步。这时候发生厥,主要是气血的发散之力不够,而且是轻微的厥,所以在药物的使用上是以发散为主的,当归,桂枝,细辛,通草都起这个作用。生津血的药相对用的较少,只有芍药,炙甘草和大枣三味。有医家说这个方子治冻疮很有效,冬天气血生发之力不够,不能达到体表,这个方子当然是适用的。有细辛,可能是里兼有寒饮。


​那这种情况会出现何种脉象?我认为应该是沉弦脉比较合理,沉表示气血在里,弦表示血的瘀滞郁结;尺脉正常而寸脉弱的脉象也有可能,寸主表,气血不能达表。


​当归这味药后世医学说它补血。问题是整本《伤寒论》没有补血补气这样的概念,只有建中生津液的概念。脾胃吸收了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才是血的来源,当归哪里能直接补血?南怀瑾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说当归里面又挤不出一滴血来,补什么血?那当归是做什么用的?当归是增加血的运行能力的。它有非常浓厚的香气,厚重的香气就像粗的棍子,才能搅动黏稠的物质,所以能运行血,像薄荷,杏仁这样轻薄的香气则只能运行气。《金匮要略》里有个当归芍药散,治妇人腹痛的,腹绵绵而痛是典型的瘀血证。


当归不但气厚味厚,且有微苦,富有油脂,这就能下行逐瘀血,且能润肠,所以肠燥也能用到当归。后世中医说当归补血也没有错,因为血液运行加强了,造血功能自然加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当归是刺激造血的,而非直接补血,我经常对血虚的病人说,你要用当归补血也可以,但吃了以后必须静养才能生血,要是继续操劳思虑,当归只会助长虚火,让你进入更亢奋虚耗的状态。有些血虚的病人用了当归反而上火烦躁,甚至头晕失眠就是这个道理。


​《本草经疏》曰:“通草者,即木桶也”,后世也多认为“汉代通草即今之木通”。木通性辛,平,是通利血脉关节的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