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你,想到头疼……

 流沙河 2018-08-31

——谈学生该如何面对问题

在我个人成长和从事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面对问题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决定了他究竟能走多远的问题,也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能否真正的走向成功。

人的生命的成长是伴随着问题进行的,这是基本的前提。而人的最基本的特性就是身心同时需要成长,身体的成长在于在成长阶段要不断的强化其机能,而物质层面的身体成长总是有限度的,当完成这个限度之后,身体的成长问题就只是一个维持机能,尽可能不降低的问题了。但人的心灵的成长却没有极限,以至于可以直达永恒。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的长大就是心灵(也可以说是精神或思想)的长大。

心灵的发育和成长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始终伴随着问题进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深化、成熟,更多的时候,问题是自然而然出现的,面对问题时不思考解决,置之不管,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心灵就是去了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最终变得对问题麻木,视而不见,心灵也就失之于冷漠,没有了敏锐,也就更难有进步。

人的成长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独立的人的标志就是经济、思想独立。最为重要的就是独立的思想,具有独立思想的人,不会轻易的追随某人,更不会人云亦云,迷信权威和压力,他会对世界和人生有独立的判断。

在人成长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求学时有专业知识上的问题,也有人际关系,自己和世界的关系问题,内心的冲突问题,我们更多的时候是被自己内心的冲突问题、社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包围着,但我们当今的教育缺乏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引导,学生心灵的冷漠和麻木与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疏导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时代缺乏大师也同样是因为在教育者的行列里缺乏对这些问题密切关注的学者。

基于此,训练和培养独立的精神和能力的问题,就成了一个生命成长的关键环节。那么该如何面对生命成长的独立问题呢?

每年新学期开学这个时候,我看惯了太多的新入学的大学生,被父母、爷爷奶奶、叔姑姨舅提着大包小裹前呼后拥,而学生自己两手空空杵在哪里的场面,这些人自以为是对孩子的爱护有加,其实是害了孩子。这些年也见多了那样的父母,整天呼叫着孩子学习,从上小学时就以孩子长身体、书包太重为由帮着孩子背着书包,放学后就围着孩子辅导功课,课程遇到问题时就帮助孩子解题。弄得孩子劳累自己也累。殊不知,这是剥夺孩子从小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作为家长何不告诉他书包是自己的事要自己背,因为重的问题也可以启发他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替代的结果,往往就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依赖的的习惯,要知道这种依赖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而是长期养成的。功课学习遇到困难,找不出答案父母可以帮着解决,自己也用不着动脑思考就可以得到结果,这就养成了思想的懒惰。我们会注意到,很多家长尽管文化水平不低,但难以胜任辅导孩子的重任,小学、初中还勉强应付,越往上越难,一直弄得大人孩子精疲力竭、鸡头白脸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却越来越糟,最终不得不顺其自然。学生厌学也与这样的学习经历不无关系。因为所有的问题(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遇到的)差不多,都是别人给解决的,他从没有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也就没有快乐学习的体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没有主动学习精神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这就是问题的根结。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注意,让孩子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他们自己用头脑和眼睛去认识这个世界,而不是去替代他们,就非常重要,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培养了人的思维和生活习惯,这些思维和生活习惯就决定他们的最终成功。

独立精神和能力的育成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外在的环境,包括父母为主体的家庭教育,一个是老师为主体的学校环境。在这一外在的环境里,起决定作用的父母和老师不可以替代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不要剥夺他们独立自主的愿望,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加之鼓励和必要的引导就可以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会在认识的风雨之中逐渐磨练坚硬自己的翅膀,走向坚强和独立。要鼓励他们把遇到的问题想到头疼,不要急于给出结果。

独立精神和能力育成的第二个途径就是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本人的意识。作为被教育者的学生,在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就更应该意识到面对问题时的自我的意识态度很重要。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急于找到答案。思考的过程比直接拿到答案更为重要。面对问题时,更应该不满足于单一的答案,要力求寻求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要做到想问题不想到头疼,绝不寻求外援支持。

那么,思考问题的主体,想到头疼就解决问题了吗?显然答案不是肯定的。这里就涉及了一个本质问题,那就是读书学习。问题的解决学要学习新的知识,在新接受的知识体系内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遇到问题也能够思考到头疼,但找不到结果,便放弃了思考,长久就对问题麻木了。如果我们能够就问题进一步的学习新知识,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达到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的境界,这正是最激动人心的创新。因此,活到老学到老的意义也就在这里。人生的过程就是问题不断出现的过程,人的长大也就是能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此种角度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现今社会所倡导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理念了。

物质生命有限,而精神生命无限。当我们揭开精神生命之中的共性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本质、为后人提供可资借鉴的答案的时候,我们个体的有限生命便通达了无限,从而也使自己的精神生命获得了永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