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晨光:曹操《气出倡》三首与汉代歌舞百戏关系考论(三)

 杨关桥 2018-09-01




曹操《气出倡》三首与汉代歌舞

百戏关系考论


摘 要:

曹操《气出倡》三首是模拟汉代古曲之作,古辞丢失,曲题难明。古今学人对曹操之作颇多误解,如认定为游仙之作,没有积极意义,且与曹操“性不信天命”“见欺神仙”之理性精神相悖。本文经多方考索分析,以为曹操《气出倡》并非求仙之作,而是描摹由“仙倡”表演的乐舞百戏,并对汉古曲《气出》之题义作出蠡测,其与汉代迎气活动密切相关,类似于“月令迎气乐”的乐舞表演。在此基础上,联系建安时期的公宴诗予以多方证明,《气出倡》三首为“游宴”而非“游仙”。曹操本人在求仙态度方面并无矛盾之处。

关键字:

曹操,《气出倡》,乐舞百戏,公宴诗






《气出倡》与建安时期公宴诗之关系


徐公持先生说:“撇开‘神仙’、‘西王母’等语词不说,曹操游仙诗所写内容,与曹植的宴会诗实在非常接近……尤其是《气出倡》之三(游君山),与《当车以驾行》不但内容非常接近,文句亦有相同者,直可以同类作品视之。”[32]下面就此二者的关系,先看曹植的两首宴会诗:

 

欢坐玉殿,会诸贵客;侍者行觞,主人离席。顾视东西厢,丝竹与鼙铎。不醉无归来,明灯以继夕。(《当车以驾行》)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佳会,宴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洁,黼黻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沓,充溢圆方。笙磐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喜,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家荣贵,寿考无疆。(《元会》)

 

描写了宴饮聚会的场景:“主人”在御殿上招待宾客,东西厢客满堂,众宾客欣赏着倡优演唱和丝竹管弦伴奏,最后是给“主人”祝寿。不仅是曹植的这两首诗与《气出倡》有相似性,考之当时许多涉及宴会的诗赋都有此类的描写,如曹丕《善哉行》:“齐倡发东舞,秦筝奏西音。有客从南来,为我弹清琴。”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其一:“清歌制妙舞,万舞在中堂”,刘桢《鲁都赋》:“舞人就列,整饰容华。和颜扬眸,眄风长歌。”这即是发生在普通宴会上的歌舞表演活动。

曹植《元会》诗描写的是元会仪式。有关东汉元会仪式活动的记载,《后汉书·礼仪志中》刘昭《注补》引蔡质《汉仪》曰:“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陪位朝贺。……作九宾散乐。舍利兽从西方来,戏于庭极,乃毕入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嗽水,作雾鄣日。毕,化成黄龙,长八丈,出水游戏于庭,炫耀日光。以两大丝绳系两柱间,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对面道逢,切肩不倾,又蹋局出身,藏形于斗中。钟磬并作,倡乐毕,作鱼龙曼延。小黄门吹三通,谒者引公卿群臣以次拜,微行出,罢。卑官在前,尊官在后。”[33]曼延,也作“漫衍”“蔓延”或者“螨蜒”。《西京赋》曰:“巨兽百寻,是为曼延。”薛综注:“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蛇龙曼延也。”《文选》张铣注:“言作大兽,名为蔓延之戏。”“曼延”是由人扮演各种大兽的假形舞蹈,是“假作兽以戏”(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七《散乐百戏》)。上引蔡质《汉仪》记述“鱼龙曼延”情景,就生动描绘了宴会场景中的鱼龙由真人扮相而进行的表演。


有关曹魏宴飨仪式,记载缺乏。但是西晋的礼乐制度沿袭曹魏而成,可以从中一窥究竟。傅玄《元日朝会赋》对于当时的宴飨仪式有细致的描写:“采秦汉之旧仪,定元会之嘉会。……阊阖辟,天门开。坐太极之正殿,严嵯峨以崔嵬。嘉广庭之敞丽,美升云之玉阶,□□□□□□乘羽盖之葳蕤。相者从容,俟次而入。济济洋洋,肃肃习习。就位重列,面席而立。胪人齐列,宾礼九重。群后德让,海外来同。束帛戋戋,羔雁邕邕。献贽奉璋,人肃其容。六钟隐其骇奋,鼓吹作乎云中。……是时天子盛服晨兴,坐武帐,凭玉几,正南面以听朝,平权衡乎砥矢。群司百辟,井阼纳觞。皇恩下降,休气上翔,礼毕飨宴,进止有章。六乐递奏,磬管铿锵,渊渊鼓钟,嚖嚖笙簧。搏拊琴瑟,以咏先皇,雅歌内协,颂声外扬。”[34]又其《正都赋》曰:“东父翳青盖而遐望,西母使三足之灵禽。丹蛟吹笙,文豹鼓琴。素女抚瑟而安歌,声可意而入心。偓佺起而鹤立,和清响而哀吟。”[35]这里的描写与《气出倡》何其相似,几乎完全就是《气出倡》的翻版。

建安时期曹丕组织的一次家宴,同样展示这种舞龙表演,其《戒盈赋并序》曰:“避暑东阁,延宾高会,酒酣乐作,怅然怀盈满之戒,乃作斯赋:惟应龙之将举,飞云降而下征。资物类之相感,信贯彻之通灵。”[36]早在汉代就有做龙舞以求雨的记载,《春秋繁露·求雨》篇载:“春旱求雨。……以甲乙日为大苍龙一,长八丈,居中央。为小龙七,各长四丈。於东方,皆东乡,其间相去八尺。小童八人,皆斋三日,服青衣而舞之。”[37]曹丕宴会上的鱼龙表演,一方面继承了汉代传统的百戏艺术,另一方面又借用龙可致雨、调节时气的功能。典型的戏龙图象,见于沂南画像石墓百戏图中,在一双角有翼龙的身上置瓶,伎人站立瓶上,手持长幢,龙前有人摇鼗引导,后有人摇鼗催进。原报告认为此龙是由马装扮的。这幅戏龙画像与戏鱼、戏豹同处,正是汉代鱼龙漫延的表演场面。同一幅百戏图的后部有一辆三龙所驾的戏车,驾车之龙当然也是假扮的。相似的龙车,还见于徐州铜山县洪楼慕祠堂画像的百戏图上。[38]


曹植的《当车以驾行》和《元会》诗,与《气出倡》三首具有惊人的相似,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是描写宴会或者仪式活动中的歌舞表演活动。只不过《气出倡》是由倡优扮演成神仙进行表演,在某种意义上经常被误以为曹操的求仙之作,而淡化了它与汉魏时期其他游宴诗的联系。与其说是曹操的“游仙诗”,不如说是其“游宴诗”更为妥当。

汉代的平乐馆歌舞戏属于皇家组织的大型的广场演出,只有地势开阔的台阁或者广场才能容纳如此大规模的百戏表演,一般的贵族富豪家庭不具有这样的演出条件。他们组织的宴飨活动之所,成为乐舞百戏演出的主要场地。汉魏时期的住宅布局为前堂后寝,主人宴请宾客一般都在前堂举行。而且堂是开敞式的,只有楹柱而无檐墙的隔栏。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演出场地的开阔,有利于表演和观赏。考曹魏时期的表演场地,《南齐书·礼志上》载:“魏武都邺,正会文昌殿,用汉仪,又设百华灯。后魏文修洛阳宫室,权都许昌,宫殿狭小,元日于城南立毡殿,清帷为门,设乐飨会。”[39]曹植《当车已驾行》曰:“侍者行觞,主人离席。顾视东西厢,丝竹与鼙铎。”《文选·东京赋》薛注曰:“殿东西次为厢。”《鲁灵光殿赋》曰:“西厢踟蹰以闲要,东序重深而奥秘。”张注曰:“闲,清闲也。可以宴会。”就是选择开阔式地域进行表演。廖奔指出,汉代歌舞表演的典型形态,是厅堂式演出和殿堂式演出,也有少量的广场式演出,都属于“帝王、贵族的家庭、官署娱乐”。[40]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就有许多在厅堂进行乐舞百戏演出的画面:


如山东微山堂阕、百戏画像,画面也分两层,上层一厅堂,堂内一人袖手端坐,外面有八个人,下有仆人拥彗。下层为乐舞百戏,中间一人头上装扮有三青鸟,为西王母,乐舞艺人正在表演,有楚舞、跳丸、倒立、抚琴。再如微山建鼓、百戏图像,上层刻一厅两阙,阙旁有仆人拥彗,厅上有羽人、朱雀。下层有骑虎的,有表演建鼓的,还有表演百戏杂技的,主人端坐于厅内。[41]

曹丕《大墙上蒿行》云:“排金铺,坐玉堂。……奏桓瑟,舞赵倡。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42]就是上述汉画中乐舞表演的生动反映。


完全有理由相信,《气出倡》描写的“仙倡”表演在当时是完全存在的,不仅为皇家所独有,也受到贵族甚至是一般富豪的喜爱。有趣的是,曹氏祖孙对这种乐舞百戏表演都有浓厚的兴趣。到魏明帝曹叡时,天下三分局势已定,战事渐缓,开始复修汉代的平乐馆,“岁首建巨兽,鱼龙曼延,弄马倒骑,备如汉西京之制”。[43]曹操在自家相府组织的宴会表演,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身为帝王之尊的曹叡对声乐的追求,大型的广场式的演出更能够彰显皇家的声威。经过汉末大乱而凋敝的百戏,纷纷复兴。这种“仙倡”表演从汉代到南朝一直被继承了下来,而且逐步走向巅峰。马端临《文献通考》载:“梁又设跳铃剑、掷倒、猕猴幢、青紫绿、缘高絙、变黄龙、弄龟等伎。陈氏因之。后魏到武天兴六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戏,造五兵角抵、麒麟、凤凰、仙人、长蛇、白象、白武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跷幢、跳丸,以备百戏。”[44]可见其演出形式的长久生命力。




余  论


根据上文对《气出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曹操描绘的是宴会场合中的乐舞百戏表演,主要是以倡伎扮演神仙玉女、西王母等进行演唱、跳舞、遨游,乐人配乐伴奏,最后是表达对主人献忠祝寿,永享万年的愿望。除却纯粹歌舞声色的描绘,这三首诗也间接反映了建安时期人们对于长生、延年益寿的不懈追求。翻检当时文人的许多诗作,对生死、延寿的态度多有反映:徐干《室思诗》其二:“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应璩《百一诗》:“年命在桑榆,东岳与我期。长短有常会,迟速不得辞。”这种对待死亡的理性思想,被余英时先生称之为“死亡的自然主义态度”,“此时士人的养生已与人生享乐紧密交织”。[45]他们所追求的是现世的享乐,认为这是延年益寿的良药。《气出倡》三首表现的并非是曹操追求成仙之作,而是在有生之年享尽人间繁华,追求的是此生而非彼世。无怪明人杨慎感叹:“曹孟德之卓识,比之后唐之诸君服金丹渴燥而死者,岂不夭壤哉!”[46]

综上所述,汉魏时期的乐府艺术,并非只是狭义的乐府歌辞的创作,而是集歌舞、百戏表演于一身的具有娱乐功能的综合艺术。以曹操《气出倡》三首来说,如果不综合考虑其倡人扮演、演唱、音乐伴奏等因素,从文本上很容易被人误解为后世所谓的“游仙诗”。学界对于曹操思想的理解一直持矛盾态度:一方面认为他不信神仙方术之说,具有“见欺神仙”“性不信天命之事”的理性精神,另一方面又认为《气出倡》为他积极求仙之作。本文将《气出倡》与汉代乐舞百戏进行综合考察,揭示其并非“游仙诗”的本质,而是在宴会上举行的“仙倡”扮演的歌舞百戏活动,曹操个人在求仙的态度上并无矛盾之处。


(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17年02期)


[32]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页45。

[33]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页3131。

[34] [清]严可均《全晋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页456-457。

[35] [清]严可均《全晋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页457-458页。

[36]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二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页417。

[37] [清]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页428-429。

[38] 徐州博物馆藏《徐州汉画像石》,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

[39]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2007年,页148。

[40] 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页27-31。

[41] 以上均为山东微山两城乡汉墓画像,见廖奔《中国戏剧图史》,大象出版社,2000年,页47(图1)、页46(图2)。

[42]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页396-397。

[43] [西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71年,页105。

[44]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页1287。

[45] 余英时《东汉生死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页62。

[46] [明]杨慎《升庵外集》卷四十《史说部》,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艮山杂志

长按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