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教授在外国看报纸被嘲笑,将报纸倒转后,老外一看赶紧跑了

 高山之巅图书馆 2018-09-01

民国初期,随着国门被打开,外来的思想文化大量涌入了中国,受到这些新事物的影响和熏陶,诞生了一大批富有新思想新观念的文化大家。这些大家们虽然思想上先进前卫,但作风举止依然还会遵从中国传统的端庄中正。不过有一位学贯中西,享誉中外的文化大师却并不以正统著称,反而总是不按常理出牌,既开放又保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人物,西方对他有一句评价: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北大教授在外国看报纸被嘲笑,将报纸倒转后,老外一看赶紧跑了

辜鸿铭是马来西亚的华侨,家境十分富裕,十岁起就去英国留学。他不像那些普通富家子弟一样贪玩堕落,年轻时的辜鸿铭十分好学,一生中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而且他很有语言天赋,能精通9国的语言。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就接受西方开放思想的人物,在留学结束后毅然回到了正饱受灾难和痛苦的中国,寻找属于自己的根,并担任北京大学的外语教授职务,留起了清朝时期的大辫子。

在辜鸿铭的爱国观里,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应该被继承,不能被舍弃,不管精华还是糟粕,他都要保留。在他看来一昧地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反而是崇洋媚外的表现,像他这种早就深入了解过西方文化的学者,并不像国内的那些大师一样太过拔高外国的思想和文化。相反,他更看重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明白其中蕴涵的巨大价值和意义。

北大教授在外国看报纸被嘲笑,将报纸倒转后,老外一看赶紧跑了

然而辜鸿铭对于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理解上多少还是太过偏执了一些。在清政府下台,民国成立后,全社会都在进行剪辫子、去封建的潮流,但辜鸿铭却很固执地保留了自己的辫子,他认为这辫子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根脉,剪去辫子也就是忘掉了老祖宗的传承。他讥讽那些没了辫子的国学大师们,“我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里的辫子是无形的”。

北大教授在外国看报纸被嘲笑,将报纸倒转后,老外一看赶紧跑了

不仅如此,辜鸿铭在类似缠小脚这样的传统陋习上也是情有独钟,多次公开辩论支持缠小脚的习俗。在他看来缠小脚并非是对女子的虐待表现,本质上其实是对美的追求,他说他自己就对妻子的小脚非常着迷。对此,康有为还曾送他“知足常乐”四个字。

大家别看辜鸿铭在传统文化上表现得固执守旧,但他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传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其中还发生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当时的辜鸿铭正在英国交流中国文化,有一天他坐在英国的公交车上看着英文报纸,由于他脑袋后面留着大辫子,车上的英国人都用非常怪异的眼光看着他,相互间还指指点点暗暗嘲笑。

北大教授在外国看报纸被嘲笑,将报纸倒转后,老外一看赶紧跑了

不过辜鸿铭可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他看到人们的嘲笑后也不辩解,而是将报纸倒了过来。这些老外一看,笑得更大声了,有些直接用英文嘲笑说:“你看,这个中国怪人不懂英文,还在那装腔作势。”辜鸿铭还是不反驳,只是微笑着看了一眼对方,然后直接对着倒放的报纸用英语流利地读了出来。

这一举动立马使得车上的人都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他们根本没想到这样一个留着辫子,装扮古怪的中国男人竟然能说一口的如此流利的英语,最想不到是,他还能倒着看报纸将英语读出来,这个本事就算是他们这些将英语做为母语的人也不可能轻易办到。老外觉得倍感羞愧,所以车子到站后,那几个嘲笑辜鸿铭的人赶紧下车灰溜溜地跑了。

北大教授在外国看报纸被嘲笑,将报纸倒转后,老外一看赶紧跑了

其实辜鸿铭有时候虽然行为怪诞,但是热衷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一生中翻译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学著作,用英文写成,将孔孟的哲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精神道义介绍给了西方,以希望西方能在学习中了解中国,尊重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