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痣,顾名思义就是痣长得像蜘蛛(如图)。典型的蜘蛛痣中央有一稍高出皮肤的小红点,并由此向四周呈放射状,伸出许多紫红色毛细血管,其数目、大小、范围不等,多则十余个,少则一两个,不痛不痒。用棉签轻压痣中央,红色立即消失,松开后马上恢复原貌。蜘蛛痣多见于面、颈和手背,前胸、后背及手臂少见。 蜘蛛痣与肝脏疾病关系密切。大量临床观察和医学研究表明,蜘蛛痣的出现大致和肝脏疾病病情保持一致:当病情加重时,蜘蛛痣的数目增多;当症状改善时,则数目减少甚至消失。蜘蛛痣的消长能预示肝功能的好坏,究其原由是由于肝病患者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降低,致使血液中雌激素水平增高,过多的雌激素对毛细血管有扩张作用,从而形成蜘蛛痣。 另外,蜘蛛痣也与肝病的严重并发症有关。门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是肝硬化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蜘蛛痣的数目、大小、颜色深浅与上述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有关。 然而,还有近百分之五十的肝硬化患者并不出现蜘蛛痣。因此,如未出现蜘蛛痣也不能否定肝硬化的诊断。 另外,蜘蛛痣也并非肝病的特有体征,它还可能在急性肝炎、红斑狼疮、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营养不良等患者以及孕妇身上出现。所以,此时不能自行做出肝硬化的判断,而应去当地中医院医院,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等情况,同时进行肝功能、影像学(B超、CT、磁共振)等项检查后,让中医医生做出综合诊断。 蜘蛛痣与肝脏疾病关系密切。这是因为患有肝病后,肝细胞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降低,致使血液中雌激素增多。过多的雌激素对小动脉有扩张作用,所以形成了形状特殊的蜘蛛痣。蜘蛛痣往往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体表标志之一,可此起彼伏,其增长或消失与肝功能的好坏有关。当肝功能改善时,蜘蛛痣色泽变浅或消失;反之,肝功能受损明显,蜘蛛痣又可出现。 不过,蜘蛛痣、肝掌并非肝病昕特有的体征。5%~40%妇女可见于月经或妊娠期,但数量少,形态不典型,分娩后即消失。此外,也可见于嗜酒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患者。但临床统计,约有50%的慢性肝炎、73%~85%的肝硬化病人可出现蜘蛛痣。因此,一旦发现蜘蛛痣、肝掌时应及时到当地中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确诊,及时到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寻求中医中药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