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是靠灵感还是套路?

 王天神 2018-09-03
image.png

前几天,我所在的一个作者群里有人贴出篇文章,文章内容是介绍写作套路,作者一本正经说得有板有眼,好像路数还不少。此文在群众之中引发了一番互怼。

大多数人持批评的观点,认为写作不可能按照什么套路来搞的,写作是思想逬发的火花。但也人跳出来说写作当然是有套路,因为写作是可以教的,并言之凿凿说这个在学术界已经算是一种共识了。

看热闹不怕事大,作为一个围观群众,我是希望双方能更深入激辩一番的,不过由于分歧过大,一开始就看不到求同存异的可能,他们互怼了几句就散了。

虽然只是围观群众,但我也不省心,对于这个话题,事后我思考了一番,我觉得:写作是靠灵感还是套路,对于初习写作者来说,是应该避免掉进去的两个坑。

我自己就是一个写作新手,每天都有个念头纠结于心,那就是:今天写点什么。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被这个念头搞得很焦虑。

写点什么的“什么”,把它往玄妙上说就可以称之为灵感,把它往日常功课上说,就可以说它为写作素材。本质上,写作题材和写作灵感实际上是一回事,但是对它的称呼不同,给人的心理暗示是不同的。

当我把它称呼为灵感,好像那是一种灵光乍现的东西,很容易让我觉得今天脑袋空空,没灵感。当我把它称作素材的时候,它就变得平凡普通起来,好像容易从自己的生活日常里找出一些来,虽然琐屑,但是也能称之为素材,毕竟我现在还不敢奢望雄鸡一唱天下白。

大多数写作者的起步阶段,是从自身经历的或者熟悉的事情上开始的,因为这是你最可能写好的题材。这是符合逻辑的。处于这个比较写实的阶段,对于作者的文学素养上的要求相对较低,主要锻炼的是作者文字上的组织能力。

当我们开始虚构情节的时候,比之前的写实风格算是进阶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这个阶段貌似我们需要灵感之类的东西了,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我要开始捕捉灵感了呢?

罗伯·格里耶说过:人类的存在应当承担起每时每刻创造感觉的责任,不是描述一种已经存在的感觉,而是创造一种尚不存在的感觉。

海明威这样说:一个个作家,如果他是个好作家,不会去描写。他是创作,根据他亲身的经历或费亲身的经历的经验来虚构,有时候他似乎具备无法解释的知识,可能来自已经忘却的种族或家庭经验。

卡佛说,一点点自传加上很多的想象才是最佳的写作。

综合他们三人的观点,可以说,凭借想象力创作出来一种尚不存在的感觉是伟大作家的写作要义,作家的想象力就是他们的才华和天赋所在,亦可以谓之灵感,但是它们并非无迹可寻。

我觉得,有称之灵感的东西,但它们不是一种突然从天而降的东西,它们是来源于我们昨天的生活。就是说,昨天的生活决定了我们今天的思想。

假如我们想明白了这点,我们应该在今天的生活里多做一些功课,这样明天或许在我们大脑里会豁开了一个脑洞,灵光乍现。这些功课可以来自于经历、记忆、听闻、阅读等所有与人和情感有关的东西,我们要像一个收藏家一样,把一些有质地的素材放进一个个收纳盒,以便将来写作时翻出来用。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说:养成事无巨细仔细观察的习惯,不急于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在大脑里储备尽可能多的档案柜。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我在我写的几个短篇故事里,人物的主角虽然是一个人,但是他是我截取三四个不同人的片段来合体而成的,故事情节上也是如此。甭管我写得够不够好,但是我相信这是正确的做法。

这样想,我们就把写作不过分当作一种无形的东西,而是尽可能具象化它,在日常生活中使收集成为一种可能,成为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我想一个人收集这类东西越来越多,进而将来逬发灵感的机会就越多,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训练。

非要等着灵感才动笔,只不过是自己懒惰的借口而已,写作新人避免落入这个坑。要知道大作家们,也不是全靠灵感来写作的,他们是靠一日一日养成的写作习惯的惯性来推动的。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来打拼人生主要的是靠努力,还谈不上拼天赋之类的。

如果我已经能说服你暂且将灵感之类的观念抛诸脑后,你已经撸起袖子准备干了,但在你写作时恨不得咬断几支笔的时候,另外一个问题你不会不想到,就是写作到底有没有什么套路可循?

巴黎出发到意大利,决不可能在半路上见到罗马。但在你心目中,小豌豆长出来就该伴着牛油,现成炒好才行。——巴尔扎克《幻灭》

必须承认我们现在的时代,是急功近利的时代,是焦虑的时代。不少人就怀着这样的心态,希望这个月开始写作,下个月就能签约,半年后就能签名售书,一年后就华丽转身年入百万。

现在不少写作课之类的,好像还蛮受欢迎的。我的态度是,听听可以,但是你要说参加这些课程能让你学会写作,那是不可能的。

杜鲁门·卡波蒂说:多写是唯一的利器。对此,你爱信不信,反正我相信。

前年股市大牛,我有朋友要给我引荐各种股神,都被我拒绝。我想,如果真是股神,他哪有兴趣带别人炒股拿什么佣金,他光是自己从股市挣钱就够了。结果我那朋友股市几番沉浮后终于承认:股市没有神,神经病倒是不少。

我想这个道理也是适用于写作,真要是写作大神,自己写作品都时间不够用,还有时间跟你分享?我这么说也不是反对别人开写作课,把自己或多或少的写作经验拿出来分享,这些努力也是他们付出辛苦得到的,分享给写作新人,或许能节省他们的付出,但是千万不要夸大它的功效,作家不是靠写作课培养出来的。

不能说写作完全没有套路,文学有它的定义和时代性,但是这些东西是非常宽泛的,不用特别地学习,通过阅读就能知道这种界限,非要削足适履是可笑的。

如果套路可行,那么人人都能用,你要写得比别人好,显然是套路之外的东西,那些才是谓之写作才华的东西,是你该锻造和依仗的东西。

我家附近有一个很出名的油画村,但是那里大部分作品是采用流水线生产作业方式制造出来了,因此它们只能称作为工艺品,而不能称为艺术品。

我们对于有意写作的人总是鼓励,很少有人泼冷水,我倒是愿意给他们降降温。写作是一件好事,但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事。就连大神海明威都不止一次诅咒:要想写得好,真是他妈的太难了。

我把在写作专题下的文章合集取名为《写作,一个人的旅程》,写作对我而言就是思想的旅程,这条路很长,因为没有尽头,还因为一个人走,写作是一个孤独的职业 。你要是不能忍受孤独,奢望能有一条捷径可走的话,我劝你下定决心干点别的试试运气吧。

《幻灭》中文学青年吕西安遭到情妇抛弃后,一心想要凭借手中的笔在巴黎打天下。但是写作这件事是通常是名誉比财富先来,为之消耗的精力,只有上帝才知道,吕西安忍受不了在文坛成名之前的贫困无名之苦,结果他放弃文学成为受金钱御用的记者。

在吕西安决定要投身记者行业时,老司机罗斯多对他这样说:我劝你还是用墨水涂靴子,省点鞋油,写字的笔不妨改做牙签咬在嘴里,让你走出弗利谷多饭店,到这个公园的幽雅的走道上散步的时候,人家知道你吃过饭。我还劝你好歹找一个职业,有勇气的话,不妨做执达员的助手,腰背扎实的话,就做铺子里的伙计,倘若喜欢听军乐,就去当兵。你这块料做三个诗人也绰绰有余,可是要靠写诗吃饭,你没有出头先得饿死六次。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对于文学有不死的心,那么就无须人来鼓励,再大的打击也击不退你,因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是个殉道者,只是不死罢了。

我们活着不仅仅为了不死。写作,是一件能对怎样活着给出证明的事情。你看,对于文学梦,我总还是鼓励为多的。毕竟一个人的旅程,自己要给自己点掌声。

当然朋友们,你们要是给我掌声,我也是听得到,记得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