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开学第一课:明道为先 逐利为后 | 原创

 恶猪王520 2018-09-03

又到了开学季,教育总是最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具体讲了什么,大众可能并不清楚,却因其长达十几分钟的广告而迅即成为热点事件,刷屏朋友圈。

《开学第一课》的这种“走红”方式,让笔者不禁想起千载之上,宋代大儒朱熹邀请陆九渊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的事情。

陆九渊讲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次讲学活动内容看似简单,影响却极大,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熹描述这次讲学的效果说:“皆有以切中学者隐微深锢之病,盖听者莫不悚然动心焉。”

讲学结束后,朱熹担心时间久了可能忘记这次讲学的内容,又请陆九渊写下来。认为凡是有志于学的同道,能够按照陆九渊所讲的反身而察,也就明白进德修业的方法了。

既然朱熹如此重视陆九渊所讲,我们也一同来看看,陆九渊的《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到底说了些什么?对我们今日的教育是否还有借鉴意义。

陆九渊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一章是以义利来评判君子小人之别,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如果读者不能对照自身加以反省,恐怕也没有益处。

自己平常读到这一章,有所感想:他认为学者在义利关头,应该分辨其志

人们明白的道理大都是从所学而来,而所学又来源于所志。志向在于义,则所学,所明,都在义。志于利,则所学,所明,都在于利。所以志向不可不先分辨清楚。

《开学第一课》之所以饱受批评,就在于眼中只有利益,不顾全国众多学生及家长的时间和感受。节目组如此的行为导向,又如何能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

陆九渊又结合当时的科举考试来阐明学者的学习与其人格养成之关系。

他认为,科举取士施行已久,名儒巨公皆由此出。如今的士人固然不能脱离科举,但是科举的成败得失,还与考试技巧和考官好恶有关,不是君子小人的区别所在。

当今崇尚科举,让士人沉溺于此不能自拔,虽然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少人的志向却与圣贤背道而驰。

在上者,也是只考虑官位高低,俸禄多少,如此怎么能够全心全意为国操劳,为民分忧,而不负使命?

陆九渊所讲虽为千年以上之事,推而广之,反观今日,诸种乱象,又何尝不是历历如在目前。

科举成败不是君子小人之别,正与当今社会的高学历不代表高素质是一个道理。

近日网上所传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子公然占据他人座位,劝说之后依旧无效。据说其人还是博士在读,学历不可谓不高,可素质却实在低下,其老赖行为令人不齿。

这样的书读得再多,又有何用,只会有辱斯文罢了!

所以,陆九渊以为,学者应该深思自身,不可让自己成为面目可憎的小人。

专志于义而笃行不倦。如此则发而为文章能合于大道,不背圣人。出仕为官,则能勤政爱民,忧国忧民。这才不愧为读书人,才是真君子!学习和教育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