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于保东 纵观最近三年的全国各地的作文命题,不难发现中考作文的命题已经向着贴近社会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写作发展的方向发展。从字面上看变得更朴素、真实、平易,关注学生作为表达主体的真实体验,尊重学生作为表达主体的表达意愿,让中考作文回归到作文教学的根本和写作的根本上来。 怎样摆脱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局面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倡导“生活化作文”,即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等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家陶行知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窦桂梅老师说,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不要把习作指导技巧放在第一位,而要将生活放在第一位。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的本质就是生活,回归生活教作文,写作教学应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开始,引导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同时,学生通过写作思考生活、领悟生活、提升生活。这样,写作就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作文就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可以说,“生活化作文”是让学生作文返璞归真的有效途径。 因此,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写作,书写真实的生活,才能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和谐的发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如生活的汩汩甘泉,清纯鲜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生活化作文,就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内容,从生活场景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书生活真实的写作欲望,养成良好的观察、记录、思考、提炼生活的写作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生活化作文”必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进而写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文。这种写作教学的策略重点是帮助学生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途径,它既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简单的写作形式研究,而是在具体的生活中学习如何作文,如何写反映生活真实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而写作是学生心智活动的个性化过程,是自己内在精神活动与外在表达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是自己的精神产品的独创。最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避免了过去中考作文题目过多关注社会、政治、道德、文化等大而空的话题,也避免了追逐时髦社会话题的通病。转而关注学生的个体,关注学生个性化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体验、思考、表达。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个具有明确针对性的目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向 作文的源泉源自于学生真实、丰厚而厚重的生活,脱离了生活的作文训练就是缺少了对学生真实生活的关注,缺少了对学生书写、反映真实生活的鼓励、引导。学生之所以对中考作文不感兴趣,感到无从下手,除了作文题目本身设置的写作障碍外,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学生对生活缺乏投入身心的感悟。生活需要积淀。当下社会生活的快节奏把人们带入了激烈纷繁的竞争世界,人们无暇停下自己的匆匆脚步,让自己的心灵驻足在生活的美好中,让自己的心灵在远离尘嚣的净土歇歇脚,让自己疲惫的心灵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这种社会的生态现象和文化现象也在每时每刻的对中学生起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向 写作是学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因而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从生活中筛选自己心灵悸动点滴,作为自己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向 作文的本质意义在哪里?唯有根植生活,才能使作文涌入活水!唯有热爱生活,才能使作文成为需要!唯有体悟生活,才能使作文丰盈思想!唯有表达生活,才能使作文张扬个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