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成功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王天神 2018-09-04
120630625.jpg

华人作家李翊云是近年在国际文坛上升起的一颗新星,她的写作之路非常与众不同,真正的“半路出家”,但这位文学圈外杀出的黑马,不仅跨了界,而且一鸣惊人,震撼了欧美的作家们。

1972年,李翊云出生在北京的皇城根,父亲是核物理学家,母亲是中学的语文老师。有一句扎心的话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是我妈。老师家的孩子从小被家庭教师严加看管,无论在家或是在学校,野蛮生长的机会微乎甚微。

李翊云自然不敢有任何差错,更不敢让爸妈失望,从小便是好学生,中学读的是北京四中,拿过数学奥赛奖杯,属于数学极好的个别人。

既然奥数都得奖了,将来成为科学家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家人的心愿。带着父母的厚望,1996年,李翊云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赴美留学,在爱荷华大学攻读免疫学学位。

可是文学的细胞早在体内繁殖扎根,免疫学也没拦住,不管她自己是否意识到,文学种子要破土而出时,便会势如破竹,仿佛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她自己也没想到,会在几年后成为一名受欢迎小说家,这令她的母亲感叹道: “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栽柳柳成荫。”全家人又哭又笑悲喜交集了好一阵子。

读硕士时,实验任务很重,大家纷纷寻找减压的方式,不少同学选择了园艺来放松神经,李翊云却报了一个社区写作班。

在她看来,这个业余兴趣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还能顺便提高一下英语水平,何乐不为?在此之前,她没有用中文写过任何文学作品,她的英文也仅够阅读和完成学业。

和严歌苓一样,美国的写作班老师十分擅长鼓励新手,生动的教学方法每每令她灵机一动,豁然开朗。没想到,从练习写作文开始,她便一发不可收了。

于是,她对自己有了新的发现,这一发现使她激动了好几个晚上,她隐约感觉到,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在读硕士的第三年,她结束了免疫学的学业,两年后考入同校的著名写作项目的非小说组,一年后又考入小说组。

现在,我们来看看爱荷华大学的写作班是个怎样的机构。它成立于1936年,是美国首个创意写作项目,在全美排名第一。进入了这样的写作圈子,可以说起点是非常之高大上了。

该项目当时已经桃李满天下,硕果累累。记录在案的就有17位普利策奖得主、4位美国桂冠诗人,以及众多国家图书奖、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

在它下面附属的“国际写作计划机构”于1967年成立,由著名华裔作家聂华苓及其丈夫、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共同创办。

很多中国大咖作家,王蒙、北岛、王安忆、阿城、莫言、苏童、余华等,都参加过该计划。

李翊云后来说,如果不是在爱荷华这座“作家之城”读书,便不会受到如此深厚的文学熏染,很可能不会成为一个作家,毕竟,在此之前,她花费了大量心血在生物学上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她的写作生涯颇为顺利,这给她带来更多的信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谁一起玩,怎么玩,看来至关重要!

2002年,李翊云在The Journal杂志上发表散文《充满蝉声的夏天》(The Summer of Cicadas)。2003年夏,老牌文学期刊《葛底斯堡评论》发表了她的散文《那与我何干?》(What Has That to Do with Me?)。同年,她的两篇小说《不朽》(Immortality)和《多余人》(Extra)分别为《巴黎评论》和《纽约客》接受。

李翊云这个用第二语言写作的新人开始受到业界以外的广泛注意。兰登书屋很快买下了她短篇小说集的版权,并于2005年推出了她的第一本书《千年敬祈》(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巴黎评论》的编辑布丽吉特·休斯在采访她时说,发现李翊云的写作才华,是比自己当上《巴黎评论》的主编更令人兴奋的事。

李翊云谦虚地说:“我当初没有文学梦想,写作纯属误打误撞。我觉得文学创作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写作并不是最重要的,反而读书,读好书,培养好的品位是最重要的。”

“因为移民作家的优势不在于语言,所以反而会更加注重故事。用母语写作的人很容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营造语言上而忘记了讲好一个故事。”

“我不是华裔作家,我只是用英语写作的中国人,一个绿卡持有者。华裔作家在美国的生存状况同所有美国的作家一样,很难靠写作来养活自己。在美国除了极少数作家可凭写作为生外,大多数作家仍需要一个职业,或教书,或做与写作无关的工作,写作是一个奢华的爱好。”

“我也一样,现在大学里教本科生和研究生写作,同时在写第二本书。我的生活也很简单,主要是做妈妈,我有两个儿子,一个五岁,一个两岁,其次是做老师和写东西。”

她的偶像是: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

《出轨》是威廉·特雷弗2004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以收放自如、犀利敏锐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呈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

故事里大多是时代的落伍者、小人物、失意者与边缘人,游离于现代社会进程的主流之外,他们既有悲戚、痛苦、无助、孤独的一面,也有着荒诞、贪欲、狡黠、罪恶的一面。而对于这些人性或非人性的举止,特雷弗都抱以理解和宽容,充满了悲悯的情怀。

受她的偶像的影响,李翊云从出道至今,一直擅长写短篇小说,作品常在《纽约客》、《巴黎评论》等文学期刊发表,曾获得过弗兰克 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和国际作家协会海明威小说处女作奖。

几年前,李翊云被《纽约客》杂志评为20位“40岁以下最具潜力的新秀作家”之一,她还获得了奖金高达50万美元的麦克亚瑟研究基金。

《金童玉女》以李翊云自己成长的中国为背景,讲述各个年龄层的普通人的情感故事。

在写作的路上,不走弯路十分重要。聪明的人总是能够看到,两点之间的那条最短的直线,于是,他们很快抵达。

在美国人的世界里,中国人一直是某种智力超人的存在。在美国的名牌大学里,通常带有中国基因的同学在学术和专业上的表现超过大多数美国人,据英国人种智商研究的林恩教授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上平均智商最高的人种是亚洲人。当然,在亚洲人中,中国人又排在第一。

李翊云以她的实际案例再次证明了这个观点,亮瞎了老外们吃惊的双眼。现在你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被叫做龙的传人。

一生的辉煌只需要一次,但这一次就是传奇。活在人们的传说之中,活在人们的想象之外。

她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追热点,不抖机灵,安静地找到自己,悄然璀璨地开放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正像毛姆所说“如果我对写作除了自娱以外还有额外的期待,我一定是个双料的傻瓜了。” 文学创作这件事很有意思,你越是渴望出名,就越是会在原地兜圈。你将心态放松了,反而可能有机会把才华展露出来。

每个写手都需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偶像,偶像即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此,茫茫黑夜里航行的小船,有机会抵达彼岸。

现在,李翊云毕竟年轻,让我们期待她的新作,祝福她可以像《追风筝的人》的作者侯赛尼那样,虽然是一位医生,作品却传遍了全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