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宁让土地荒十年,也不让妻子荒睡一晚

 马青力 2018-09-04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宁可让土地荒十年,也不让妻子荒睡一晚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宁让土地荒十年,也不让妻子荒睡一晚

刘亮程说:“在我二三十岁最寂寞的时光里,我糊里糊涂写出了一部好书。那时我能听懂风声,可以对花微笑。我信仰万物有灵。作家就是那种能跟石头说话的人。我让自己单独地处在一个村庄的地老天荒中,静悄悄听万物的灵说话。后来我说话时,感觉万物在听。 ”说的真好。

我一直以为刘亮程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然后生活在北京或者哪个大城市中,书写他对农村的记忆。没有想到,他是个农民,生活在新疆某个靠近沙漠的小村庄。他说:“我的生活容下了一头驴,一条狗,一群杂花土鸡,几只咩咩叫的长胡子山羊,还有我漂亮可爱的妻子女儿。我们围起一个大院子、一个家。这个家里还会有更多生命来临:树上鸟、檐下燕子、冬夜悄然来访的野兔……我的生命肢解成这许许多多的动物。从每个动物身上我找到一点自己。我饲养它们以岁月,它们饲养我以骨肉。”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宁让土地荒十年,也不让妻子荒睡一晚

报上说,38岁以前,刘亮程生活在叫黄沙梁的村庄里,干活、吃饭、娶妻、生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他一直写诗,也写散文,他的内心里生长着另一颗种子,他用文字记录村庄,文字也是他远离村庄唯一的方式。村庄的平静与艰辛,蕴含了诗意也蕴含了无奈,所以我们热爱村庄,却要以一种远离的姿态,所以刘亮程也写下了《远离村庄》,因为“好日子都在远路上”。

刘亮程被称为乡村哲学家,这是当之无愧的,《一个人的村庄》里写到的那么多物品和小生命大多是对人和人生的隐喻。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了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我有时会想想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每人披着一块圆布一边散步一边探讨哲学的场景,那时他们连像样的衣服还没有,霍金在《大设计》的开篇便说:”哲学已经死了。”但我觉得事实上哲学并没有死,只要有人存在,哲学就还活着。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宁让土地荒十年,也不让妻子荒睡一晚

书里有一篇《韩老二的死》,韩老二死后,作者坐在他的坟旁,默默地想:“他们说你升天了,韩老二,他们骗你呢。你被放在坟坑里埋掉了。”村里人都相信有另一个世界存在,人们死后都会到那里去。但作者并不相信这一套,他知道人死如灯灭,人死了就意味着消失和遗忘,或许他会因为生前做过的一些事而被后人铭记但他们已不再是活着的人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和其他人都生活在同一个村庄里,但观念上的差异就有这么大。作者在这里看到了整个世界但这是他的世界,没有想法的人看到的村庄都一样,有想法的人看到的村庄各不相同,因此黄沙梁的这个村庄只能是一个人的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宁让土地荒十年,也不让妻子荒睡一晚

那么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余华说,人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但我并不同意,我觉得余华自己就没有这么悲观,尽管他《活着》一书中的福贵历尽各种磨难,看着他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悲惨地死去,而他却活着并且只是活着,他也有很多在那个让人活不下去的社会中不活下去的机会和权利,但他选择了活下去,他活下去的目的和意义已经超过了”活着“本身,这难道不是对”冥冥中的一种势力“的抵抗吗?

《家园荒芜》是一篇让人回味无穷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宁可让土地荒芜十年,也不愿让我心爱的妻子荒睡一晚。十多年前,我写下的这些天真的诗句竞道出了一个深刻无比的哲理:人无法忍受人的荒芜。”虽然人一生去追求的可能真的只是蜗角虚名,对这个宇宙来说,我们比蜗角上两个小国里的人还要小,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和忧愁,我们的变故对我们身边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样看来,我们的存在其实一点都不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