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论小品

 杏坛归客 2018-09-05

【诗论小品】〔第六辑〕


“平起”、“仄起”如何断定?

——诗论小品之三十七

作者:章润钦


关于“平起”“仄起”的概念是常用到的,请看检测诗词格律的“诗词吾爱”等网站的提示,就有许多:

格律诗

七律   仄起 | 仄起入韵 | 平起 | 平起入韵

五律   仄起 | 仄起入韵 | 平起 | 平起入韵

七绝   仄起 | 仄起入韵 | 平起 | 平起入韵

五绝   仄起 | 仄起入韵 | 平起 | 平起入韵

那么,一首诗的“平起”或“仄起”怎样判断呢?有的诗友以为是看首句第一个字,不准确!应该看首句的第二个字!不是第一个字。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是仄,就是仄起。这与口诀的“平仄交错”强调在节奏点(第二四六个字)是一个道理。是因为汉语双音节词多,第二个字是落脚点。因此,一句诗的平仄起点是在第二个字,不是在第一个字。那为什么有时用第一个字的平仄作为起点也没有错呢?那是因为第一个字常常与第二个字平仄相同。但不能因此把判断平仄起点的字放在第一个字上。


 

 

“入韵”“不入韵”与“平收”和“仄收”

——诗论小品之三十八

作者:章润钦


要领口诀中说“押韵双句”是必须的。那么,单数句一般不押韵。但第一句却有押韵的,叫做“首句入韵”。就看首句的尾字,用韵即为“入韵”,不用就是“不入韵”。首句入韵的尾字当然是平声字,而首句不入韵的尾字要用与韵脚平仄相反的字,一般是用仄声字。如下例: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首句入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首句不入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如果格律诗按“平起”与“仄起” 、“入韵”“不入韵”分类,有如下种类:   

七律   仄起 | 仄起入韵 | 平起 | 平起入韵

五律   仄起 | 仄起入韵 | 平起 | 平起入韵

七绝   仄起 | 仄起入韵 | 平起 | 平起入韵

五绝   仄起 | 仄起入韵 | 平起 | 平起入韵

归纳,每一种都有4种格式:

仄起不入韵,仄起入韵;

平起不入韵,平起入韵。

共有16种格式。

如果按“平起”与“仄起”和 “仄收”“平收”的说法分类 ,同样还是共有16种格式。

前面已经提到:押韵要用平声字,首句入韵,就是尾字(韵脚)要用平声字。首句不入韵,就是尾字要用仄声字。尾字入韵的叫“平收”(尾字用的平声字);尾字不入韵的叫“仄收”(尾字用的仄声字)。

归纳,每一种都有4种格式:

仄起仄收,仄起平收;

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共有16种格式。从以上也可得知:凡首句入韵的,即平收;首句不入韵的,即仄收。 这16种格式中,不必死记硬背,记住两句句口诀就可以“通吃”:

“平仄交替,对比粘连;押韵双句,平声成全”


 

 

格律诗有多少种格式?

——诗论小品之三十九

作者:章润钦


大家知道,最常见格律诗有16种格式:

七律   仄起仄收 | 仄起平收 | 平起仄收 | 平起平收

五律   仄起仄收 | 仄起平收 | 平起仄收 | 平起平收

七绝   仄起仄收 | 仄起平收 | 平起仄收 | 平起平收

五绝   仄起仄收 | 仄起平收 | 平起仄收 | 平起平收

其中,律诗有8种,绝句有8种。还有比较常见格律诗“排律”有8种,如下:

七言排律   仄起仄收 | 仄起平收 | 平起仄收 | 平起平收

五言排律   仄起仄收 | 仄起平收 | 平起仄收 | 平起平收

另有不大常见的小律却有16种:

七言小律   仄起仄收 | 仄起平收 | 平起仄收 | 平起平收

(每一种分粘连式与对比式两种,共8种)

五言小律   仄起仄收 | 仄起平收 | 平起仄收 | 平起平收

(每一种分粘连式与对比式两种,共8种)

这40种格式不必死记硬背,记住四句口诀就可以“通吃”:

“平仄交替,对比粘连;押韵双句,平声成全”

“绝句四句,无须对联;律诗中间,全用对联”

格律诗还有没有其他的格式呢?有,如六言绝句有4种、六言律诗有4种,六言小律有8种,但是这16种格式,因为节奏的改变,却不能适用“四句口诀”。在此不做探讨。


 

怎样把握新(今)韵与古韵的主要区别?

——诗论小品之四十

作者:章润钦


古韵常用的标准是《平水韵表》,新(今)韵常用的标准是《中华新韵表》。要把握新(今)韵与古韵的主要区别,记住这两张表的内容是好办法,但是太费劲。苦学要加巧学,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抓要领。有两张简化表比较管用。

一是“古韵今变字”表 

 平水韵共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三十韵(上平十五韵、下平十五韵),变化较大的有六部(上平五部,下平一部),如下:

1、支:枝、移、垂(上平*四支)

2、微:薇、衣(上平*五微)

3、佳:佳、街、牌(上平*九佳)

4、灰:恢、开(上平*十灰)

5、元:原、魂(上平*十三元)

6、麻:花、车(下平*六麻)

把这些韵部中的字列成表,常看看十分有效。


二是今平古仄字表(网上可搜到,下面是节选)

A:阿凹

B:八白博

C:擦吃出吹

D:答得德笛独毒读

E:额

F:发伐佛伏袱福服

G:割鸽胳革阁格隔郭国

H:合核黑忽滑活

J:击迹积绩级急吉集夹角脚觉结接节杰赳菊决诀爵菌

K:勘棵颗壳

L:拉疗溜

M:妈抹没谜摸膜

N:捏

O:噢

P:拍劈霹泼剖仆扑菩

Q:七沏漆戚掐切屈曲阙缺

R:如茹孺

S:撒塞杀煞勺芍舌什失湿十石识实拾食叔菽淑熟刷摔说俗缩T:塌剔踢贴秃突脱托

W:挖玩屋喔

X:吸锡膝夕汐析腊昔惜息熄悉习席袭媳瞎辖侠狭峡暇削楔歇协胁挟撷戌靴薛穴学

Y:压押鸭叶一揖荫拥曰约晕

Z:杂咋咱脏则责择泽贼闸扎札摘宅蜇谪折哲辄辙汁织只侄职执直值殖粥轴竹竺逐烛著卓桌捉拙灼茁浊酌镯啄琢综足卒族昨作


 

 

上平下平并非阴平阳平

——诗论小品之四十一

作者:章润钦


在《平水韵表》中,平水韵共一百零六个韵部,其中平声有三十个韵部,上平十五韵、下平十五韵。这里的上平和下平是什么含义呢?

有的诗友以为:上平相当于新韵的“阴平”,下平相当于新韵的“阳平”,是不是这样?来做点实际分析:

先以“上平”的“一东”为例: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这前十个字中,第一个是阴平,第二到第第八个是阳平,第九和十有时阴平。可见,“上平”中的声调并非全是阴平。

再以“下平”的“一先”为例:先前千阡笺天坚肩贤弦,这前十个字中,第一个是阴平,第二个确实阳平,第三个到第八个是阴平,二第九和十个又是阳平。可见,“下平”中的声调并非全是阳平。这样看来,“上平”与“下平”不是指“阴平”和“阳平”。

那么,“上平”和“下平”是什么含义呢?其实,没有什么性质方面的含义,只是个序号,就像甲乙丙丁做序号一样,因为平声字太多,把它分为上下两部,便于编排,如此而已。


 

 

“挤韵”也须辨古今

——诗论小品之四十二

作者:章润钦


前面曾讲到:在押韵的句子中,不是韵脚处用了同韵之字,即为挤韵。由于古韵与新韵的韵部有区别,相对而言,新韵宽泛,古韵韵窄。那么,新韵出现挤韵的概率要高一些。以下面这首小律《槐花节》为例:

五月槐花香满城,珍珠姝佩舞娉婷。

海风吹得游人醉,柳色牵来仙侣情。

喜鹊蜜蜂翩紫燕,融融其乐歌鹿鸣。


因为是新韵,尾联下句的“融融”与韵脚“鸣”同在“十一庚”部,属于挤韵。如果按古韵,“融融”在上平“一东”,“鸣”在下平“八庚”,那就算不上挤韵了。

又如下面这首《七律*元宵夜吟》:

戊戌新正庆上元,湛蓝夜幕挂银盘。

彩灯穿巷低头过,花炮冲天仰面看。

送福財神骑黑虎,迎春驿使跨青鸾。

老夫移椅窗前坐,清露凝兮兴未阑。

如果按新韵,首联下句“蓝”字,颔联对句“天”字均与韵脚同为“八寒”,属于挤韵。但是,如果按古韵,“蓝”字在下平“十三覃”,韵脚“盘”在上平“十四寒”,就不算挤韵;“天”字在下平“一先”,“看”字在上平“十四寒”,也算不上挤韵,但是,由于这些字读音相近,还是尽量避免用在同一句中为好。








 【诗论小品】第一辑

 【诗论小品】第二辑

 【诗论小品】第三辑

 【诗论小品】第四辑

 【诗论小品】第五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