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極拳在飬生健康方面的效果/嚴承德

 天地虚怀xia 2018-09-05

太極拳在飬生健康方面的效果/嚴承德

  主講人: 嚴承德講述 2月15日上午

  嚴承德先生簡歷

  嚴承德,男,1935年9月生於上海市,現任上海市武術協會委員,市武協內家拳委員會主任,六合八法拳國際聯盟總會名譽會長、香港揚式太極拳總會名譽會長、曾任上海市桂亭內家拳協會主席,中國武術八段。1950年初在上海向著名武術家禇桂亭先生習武,1952年遞貼叩頭拜師,成為禇師之入室弟子。先後跟隨師20餘年,學練太極、形意、八卦以及有關各類刀、劍、槍、武當對劍等,成為當時禇師弟子中的佼佼者,對內家拳術理論有一定的研究。

  上世紀60年代曾多次參加上海市武術,推手比賽,名列前茅。常年在上海復興公園、人民廣場、靜安體育活動中心公開傳授內家拳術,並舉辦各類培訓班。每年組隊參加上海市太極拳、劍、推手比賽,以及民間社團武術交流等比賽。

  各位老師、各位同道、拳友們:上午好!

  我首先要感謝!徐憶中師兄的熱誠邀請,能有這個機會來臺灣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同時要向組織這次學習班的全體工作人員,他們作出了很大努力,表示感謝!

  我的老師褚桂亭,他於1929年在杭州拜楊澄甫先生為師,後成為楊家著名十大弟子及五虎將之一。禇師1949年從南京遷往上海定居。我於1950年向褚桂亭老師拜師學拳,跟隨20餘年,當年禇師在上海復興公園及人民公園傳授太極拳、形意、八卦等傳統武藝。

  太極拳是屬於內家拳,太極拳是21世紀世界最為流行的中國符號,是一項家喻戶曉的健身運動,練太極拳是一種很好的文化修養,太極拳運動本身是講究文化感的,在肢體上來說,處處是圓弧形,充滿美感,讓您在練習中對人體結構的奇妙有著真實的感覺,心靈上的寧靜讓人擁有特別的充實感。打太極拳能讓您靜下來,您很煩躁的時候,打幾遍太極拳,很快就靜下來,排除煩惱,因為有生理的調整基礎,把您的氣、血通過練拳調順了,您靜下心來,可能對一個問題的看法更加客觀,更加週到。所以,練太極拳久了對人的性格亦是一種磨練。

  太極拳是一項內外協調陰陽平衡的全身運動,因此打太極拳的過程就是調整人體陰陽的過程,只要練習的基本要領對,天天堅持練拳,天天都在調整陰陽平衡。太極拳練之得法內外協調,動作會引導內呼吸,這樣可降低心跳速度,降低血壓,改善心律不整,心房顫動。可減少發生腦部缺血及中風的機率,可使動脈血管阻力下降,血管年輕化。

  練習太極拳時我們要做到兩腳分虛實,因為身體重心在不斷地變化,一會兒在左腳一會兒在右腳,移動時很慢,身體要中正,即上身要直,這樣身體的平衡感會很好,長期練習太極拳還能提高人體的反應能力,前幾年美國有的地方專項成立了《預防老年人摔跤》的研究機構,組織老年人練太極拳因為太極拳是一項全身平衡的運動,偶然遇到突發事件,反應比較快,摔跌率極低,如在下雨行走時,不慎一腳採在泥漿中,一般人的腳就滑出去了,不巧要摔成骨折。但太極拳鍛鍊有素的人,感覺腳上一滑,馬上會自然而不由自知地做出反應,使身體略下坐,把腳收住,避免了一次事故。

  練習太極拳時,要做到全身放鬆,“鬆”是太極拳的基本原則,是一切技術行為的出發點。其含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1、精神狀態的鬆弛,心靜如水,平和自然,無雜念紛擾;

  2、呼吸的輕鬆流暢,柔和順遂;

  3、形體的舒展放鬆,肌肉、關節、表裡處處鬆開,不使有緊張累積;

  4、內臟的放鬆,各得其位,各應其職,水火相濟;

  5、動作的鬆柔,行拳走架舒暢圓潤,沉穩和諧。這樣練拳架時能做到用意不用力,心理上才能穩定,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所以,練拳時全身肌肉都達到放鬆,可使體內氣血流通,增加了體內微循環,使毛細血管暢通,這樣就能減少體內疾病和腫塊。據有關資料顯示,放鬆肌肉訓練有利於增加好的膽固醇,大家知道人體血液中有二種膽固醇,一種是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種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壞膽固醇,人體的好膽固醇約占血漿總膽固醇的20%,其主要功能是將沉積在血管壁的壞膽固醇,微小血栓剝離下來并排出體外,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如果當人體內好膽固醇含量低於0。91毫摩爾/升時,即使你血脂完全正常,也會造成動脈血管壁脆弱,發生心肌梗死和腦部小血管破裂或堵塞,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腦梗或腔梗。現代人由於生活習慣不正常,飲食搭配不合理,工作壓力大,造成體內膽固醇失調,就會形成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當人體內好膽固醇含量達到1。55毫摩爾/升以上時,冠心病發病率與死亡率可減少50%,並對冠狀動脈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由此可見,長期練習太極拳並達到鬆弛肌肉訓練有利於増加好的膽固醇,對保護心腦血管健康大有益處。過去我們只知道長期練習太極拳,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有較好的冶療作用,現在有了科學依據。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達到修心養性,變化氣質,延年益壽,能帶給我們身體的健康與心靈的修養。練太極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力、預防骨質疏鬆及摔跤,在心理上改善焦慮、憂鬱症等疾病。同時能達到強身、防身的效果。

  我們學習了太極拳達到一定水平以後,可以自己長期地鍛鍊,甚至練到八十歲、九十歲還可以練,一直可以練到一百歲。

  下面我講一講楊式太極劍的練習方法

  楊式太極劍是屬楊式太極拳類型的短器械,它基於楊式太極拳。因此,它的演練方法、基本要領以及其風格、特點與楊式太極拳基本相同。拳是徒手運動,劍是器械運動,兩者雖在理論上、練法上、具體要求等方面都是一致的,但器械運動是在徒手運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就必然會出現另一種別具特色的表現形式,以區別於拳。

  劍的速度比拳略快,其動作要求輕靈、沉著,圓轉自如的敏捷度也要高些,尤其是劍的各式名稱,除部分是屬武術術語外,絕大部分是以珍禽、異獸、太空幻景、神話傳說等美妙的動作命名的,這就是易於啟發學者的形象思維,進一步達到動作的形象化。

  自古以來,對劍的運動稱之為舞劍,舞劍雖非劍舞,但它具備舞姿的優美,體態美感強等特點,又與古樸典雅、架式舒展的太極拳功架渾然成為一體,這就更加錦上添花,美妙無窮了。它能使學者進入怡然自得的境界,有益身心健康。

  學練太極劍,如果有了太極拳的基礎,就比較容易,太極拳練得好,劍練出來亦好,如太極拳基礎不好,劍練出來亦差,但手持器械,必須注意身體與器械的協調配合,以及在形體動作上精神表達方面的整體統一。

  太極劍演練之要領乃以“太極拳術十要”為準則,結合劍法,要求動作準確、規範。不論是虛實變化,還是進退轉換,都要做到相互銜接,中間不得停滯,發揮腰的帶動作用,以腰帶背,背帶臂,臂帶劍動,劍隨臂動,手隨眼也到,步履要穩健,跳躍須輕靈,發勁要柔韌,體態須自然,速度要均勻,呼吸須自然。這些要求在練習時都要逐步做到的。

時中學社會訊(第七十九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