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智慧的父母,这样对待孩子的坏情绪

 自在飞花也似梦 2018-09-05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原著 | 约翰·戈特曼&崔成爱&赵碧

解读 | 暖心灯童书馆


慈怀为你读的第二百七十九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18:23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简宁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我们都希望孩子获得更好的人生,这是每个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终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能应对孩子所有的喜怒哀乐,能帮助孩子交到朋友,能教孩子懂得亲情与爱情,以及让孩子幸福快乐地生活。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与韩国心理大师崔成爱和赵碧共同著作的,讲述了情绪管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接受情绪管理训练后的家长和孩子变得更加亲密无间,家庭教育变得更加有效。


约翰·戈特曼是“情绪管理训练(Emotion Coach)”的创始人,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一直致力于情绪管理训练研究,并形成一套严密的理论成果。他被推举为近25年来在心理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崔成爱是亚洲唯一一位获得戈特曼公认医师资格的韩国著名心理学家。他在美期间,与戈特曼一同对情绪管理训练进行了理论研究和综合实践。崔成爱回国之后,和赵碧一起,将戈特曼的情绪管理训练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帮助很多家庭重新找回和谐关系,也总结出了很多适合亚洲家庭的临床经验。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整合了三位心理学大师的理论和实践,下面我们就聊聊书中的主要内容,来了解这个家庭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情绪管理训练。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情绪管理训练后的孩子变得不一样了


情绪管理训练是家长和孩子在情绪的沟通、调节、改善上的训练,包含了理论介绍,和方法的教学,既是对孩子的训练,也是对家长的训练。


通过这个训练,可以给孩子带来许多好的变化,下面我们来聊聊其中几个主要的改变:


1、自主学习能力出色,成就感突出。


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们会按照父母的安排,往返于学校和培训班之间,习惯了这种被安排好的教育模式。


但是如果孩子本身没心思和能力独立学习,就算给他们报再多的学习班,天天耳提面命的学习,也无法提高成绩。


这时候需要孩子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首先弄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个目标,让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保持一致。


通过情绪管理训练,让孩子能先读懂自己的情绪,理解自身的情绪,再协助孩子摸索出解决方法。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认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何针对一个又一个目标,让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动保持一致。


自然也就知道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2、懂得自我调整。


书中讲到一个例子,在一次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的防火演练中,孩子们被分为了两组,一组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一组并未接受过,通过这次演练来观察两组孩子之间的行为与态度区别。


训练一开始,两组孩子的反应就已经截然不同了。


未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显得很兴奋,不能跟随指挥官的指示,显得慌乱无章。


训练结束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很难恢复平静,兴奋和骚动持续了很长时间。


相反,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对于训练有明确的认识,沉着冷静地听从指挥,准确转移到指定地点。


训练结束后重新开始上课时,他们很快就能投入到学习中。


很明显,接受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自我调整能力更强。


3、心理免疫力强。


“你的眼睛是虾米眼,又小又瘪的虾米眼”,面对其他小朋友的取笑,心理免疫力弱的孩子会觉得内心受到伤害。


他会认为自己的眼睛小,很丢人,而且会更在意自身不够漂亮的地方,担心别人会继续取笑他,于是孩子会变得非常萎靡和胆小。


相反,心理免疫力强的孩子就会对这些取笑的话满不在乎,甚至回应:“对呀,我就是虾米眼,虽然小但是聚光,是千里眼呢,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


受到伤害时能够克服的能力,即为心理免疫力。


因为被同学取笑、被老师或家长训斥时,在感到孤独无助等负面情境中,正确认识这些情绪并积极处理,就会产生心理免疫力。


当孩子遇到伤害或挫折时,如果没有人正确引导他们的情绪,那孩子的心理免疫力反而会下降。所以家长更应该注重通过情绪管理训练来培养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情绪管理训练:让亲子关系更密切


情绪管理训练能够帮助父母拓展和子女之间的沟通渠道,与孩子进行开启心扉的对话,及时向父母倾诉。


情绪管理训练可以教会父母以下两个技巧,从而帮助父母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1、懂得如何回应孩子的情绪。


书中提到一个案例,一位叫奎闵的小朋友去看牙医,牙医手里的钻头嗡嗡直响让他很害怕,还好,他有个懂得情绪管理训练的爸爸。


爸爸首先肯定了奎闵的小情绪,看牙医会害怕,这感觉再正常不过了。


接着,爸爸告诉奎闵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与孩子当下的经历和感受产生了共鸣,形成了纽带。


最后,当奎闵问起爸爸当时的做法时,爸爸说,自己当时抓住奶奶的手,心里默默数到十,钻牙的过程似乎很快就过去了,而且从那以后,他每天都认真刷牙,不让蛀虫再侵害牙齿。


奎闵听完,显得不再恐惧和担忧,鼓起了勇气,战胜了自己的恐惧。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虽然表现出对看牙医的恐惧,却并没有受到爸爸的批评和训斥,他靠爸爸的耐心引导,摸索出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以及今后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牙齿的方案。


懂得情绪管理训练的家长,不会把情绪泾渭分明地归类为好和坏。


他们重视孩子的喜悦、爱和快乐;同时他们也认为,悲伤、恐惧和愤怒理所当然也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情绪。


更关键的是,他们会在包容孩子的所有情绪后,给孩子的行为划定明确的界限,给出疏导和改善情绪的方法。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2、能够进行开启孩子心扉的对话,懂得如何称赞和责备。


在百货商场里,孩子和妈妈走散了。大人慌张失措,孩子也吓得不轻。


幸好不久后,商场职员就将孩子领到妈妈跟前,只是妈妈看到孩子平安无事,一下子忘了刚才的焦虑,像狮子一样爆发了,她不顾旁人地吼了孩子,把走散的过错全盘怪罪到孩子身上,并发泄着自己的愤怒。


这种情形在商场里并不少见。本来孩子因为和妈妈走散了,吓得不轻,既害怕又难过。


此时再看到妈妈熟悉的面孔时,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欣慰。


本以为妈妈会和自己一样,没想到听到的却是妈妈凶神恶煞般劈头盖脸的训斥。


非难、轻蔑、抵御及轻视,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孩子听到这些话,只会紧锁内心的大门。


批评时应该讲究说话技巧,比如遇到上面这位妈妈的情况,家长应该避免带有情绪地对孩子加以训斥,感受孩子的感受。


然后就事论事,针对事情本身来分析,既不用训斥也不用非难,孩子自然能领悟到自己的失误:嗯,下次要小心了,可不能走开妈妈的视线,也尽量别让妈妈离开我的视线。


懂得情绪管理训练的家长,也懂得倾听孩子的话,懂得如何与孩子对话,懂得更恰当有效地称赞与批评,懂得与孩子形成共感,开启孩子的心扉。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五步学会情绪管理训练


孩子的情绪,是成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那么家长该如何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才能帮助孩子认知这些内在情绪,并进行自主地、合理地、有效地管理呢?


约翰·戈特曼教授把情绪管理训练分解为五个步骤:


1、解读孩子情绪。


应该留意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这是为了让孩子的细微情绪不至于发展变大或恶化。


例如,孩子闹情绪时,“哐”地关上房门,家长很难冷静地想到“可能孩子是生气了”,更多的时候是容忍不了孩子摔门的“恶劣行为”,于是立刻像被点燃的炸弹一样冲孩子大吼。


当我们只看到行为时,就不可能解读出隐藏在里面的情绪;而我们不能及时解读情绪,就会导致孩子后期的行为更激烈,这是个恶性循环。


家长必须通过孩子的行为,关注其行为背后的情绪。


2、把情绪性的瞬间当作好机会。


石镇是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经常做出揪自己的头发、故意打碎玻璃窗等激烈行为,妈妈不知如何是好,去过医院也没有效果,于是带他来到崔成爱的心理诊所。


作者先是一边关注孩子的回答,一边采用镜子式反应法来对话,让石镇的情绪平定下来。


孩子渐渐说出了一些自己的情绪和想要做的事情,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引导孩子进一步说出了埋藏心底的元情绪。


知道了石镇喜欢钓鱼,又通过钓鱼,知道了是他小时候和爸爸一起钓鱼养成的爱好,接着进一步了解到了原来是爸爸妈妈离婚导致了他变成现在这种精神状态。


很显然,当作者用情绪管理训练的方式与激动的孩子进行交流后,一切变得不同了。


孩子毫不掩饰地表露情绪,说明他希望能引起大人足够的注意,需要大人帮忙。


它是孩子对于此刻自己经历激烈情绪的求救信号:“我现在心情很糟,不知道要怎么解决,请帮帮我!”


如果父母打算等孩子情绪平静后谈,那就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只能加重孩子内心的负担。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3、感受并倾听孩子的情绪。


书中提到一个案例,孩子心爱的宠物狗死了,孩子很伤心,这在家长看来简直无法接受:“不就是只小狗吗?死就死了,哭哭啼啼的干什么,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家里死了人呢。”这位家长就这样忽视掉孩子的情绪。


家长应该把握好说话方式,充分给孩子留出自我审视情绪的空间和时间。对孩子抱有一颗理解之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在意。

 

4、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在情绪管理训练时,如果不能明确情绪的色彩,也就无法彻底让心情得以宁静。


因而,家长有必要明确告诉孩子当前的情绪色彩。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好比是给各种情绪贴上了“姓名标签”,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是哪种类别的情绪。


5、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生了二胎的妈妈只陪着弟弟玩,有点忽略了哥哥。


哥哥对妈妈说出了很难听的话,妈妈很生气,但是她平静地跟哥哥说:“妈妈只陪弟弟玩,所以你会生气,感到嫉妒,妈妈能理解。其实妈妈小时候也和你一样,因为姥姥只喜欢姨妈,妈妈当然很嫉妒了。不过用那么难听的话来骂妈妈是不对的。看看除了骂人,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表达你的心情呢?”


整个过程,妈妈先对孩子的情绪表示认同,但是对其行为加以指正,孩子不但不会反感,还会客观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


在这一步情绪管理训练中,家长们需要划定界限;确认目标;寻找解决方案;检验解决方案;协助孩子,使其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过程看似复杂,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发现它如水到渠成般自然,是帮助孩子培养有效控制愤怒和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法。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读完本书之后我突然明白,原来孩子是水,我们是杯,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的情绪。


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是认识自己行为背后的元情绪,不再盲目责怪孩子、惩罚孩子,并强迫孩子改变。


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控制与家人的情绪,让整个家庭和气融融,夫妻关系和谐,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避风港。


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懂得倾听孩子的话,并形成共感,纠正和改善同孩子对话时的错误方法和态度,更加留意和子女对话的方式。


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长期的,也是同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从孩子在襁褓之中,到他们青春期结束,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对待孩子的方式也要有所改变。


我们引导孩子的情绪,是无论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都敏锐地察觉,在行为背后的情绪还未发展和激化时就积极去引导。


我们引导孩子的情绪,是告诉孩子气愤、伤心或害怕,都是情绪的不同种类,这些正经历着的,我们会包容,会把负面情绪也作为正常情绪的一部分去引导。


我们引导孩子的情绪,是愿意和孩子谈论并感同身受,给予他们最大的心理抚慰,寻找共同话题,帮助孩子正视自身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加以控制。


我们引导孩子的情绪,是不灌输、不专制,在孩子能开始自主控制情绪时,适时地鼓励与扶持。


父母是孩子的全部,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你的在乎,不是大道理的灌输,不是耳提面命的吩咐,而是心与心的交互,那会让孩子感到确定和安宁,知道在家这个背后的港湾,有值得信赖的底力在帮扶。


希望对你来说,这本书不是方法论,而是心与心相遇的那条小路。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二百七十九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