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奇」鲁亮侪摘印

 云海游龙的书屋 2018-09-05

「传奇」鲁亮侪摘印

乾隆四年,我到保定拜见总督孙文定,刚刚坐下来,守门的差人进来报告“清河道鲁亮侪有事要向大人禀告。”我退到东厢房里回避,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走进客厅,大约有七十来岁吧,眉骨突出,广额头,胡须雪白,闪着亮光。

这位鲁亮侪向孙总督报告水利方面的事情,条分缕析,口述数万言。这人的才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不忘。过后二十年,鲁亮侪早已过世。我在南京和朋友们闲谈,话题扯到奇人鲁亮侪的身上。在座的客人当中,有个叫葛闻桥的人,对鲁亮侪的事情非常熟悉。据他说:

田文镜任河南总督时,鲁亮侪正在他的麾下当差,田文镜办事非常严厉,地方官员在他手下做事都唯唯诺诺,十分谨慎,在他面前连眼睛都不敢乱看。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亮侪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大印,并让他就留在中牟当县令。

鲁亮侪不穿官服,不带随从,只穿土布衣服,戴顶草帽,骑头毛驴到了中牟县境内。中牟的老百姓见他是从省府来的,纷纷围着他攀谈,问他“听说鲁公要来顶替我们李县令,客人从开封来,知道这件事吗?”鲁亮侪装着不知道的样子,反问“你们为什么要打听这件事?”老百姓都说“我们的李县令是个好官啊!我们不愿意他离开我们。”又走了几里路,看见一群读书人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这么好的县令走了太可惜,等鲁亮侪先生来了以后,何不向他说说我们的要求?”有的人摇手说“这事不好办。田总督已经下了命令,就是十个鲁亮侪也不敢违抗。再说鲁亮侪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县令的美差。他岂能让给别人!”鲁亮侪听到这些言谈,不由对这位李县令十分敬佩,但是他一句话也没有说。

到了县衙,鲁亮侪见李县令其人温文儒雅,骨骼清奇。李县令朝鲁亮侪作一个揖说“我等候先生来接印已经很久了。”

鲁亮侪还礼说“我看先生的相貌和所穿的衣服,不像是挥霍钱财的人,而且中牟县老百姓都说你是个好官,怎么会上任不久就将国库的银子用亏了呢?”

李县令说“我是云南人,离此地有万里之遥,我告别老母,来京师求官,已经十年了。好不容易得到中牟县令的官职,便借了些薪俸迎接老母来河南,不料被人告了一状。都怪我的命不好。”话未说完便痛哭流泪。

鲁亮侪说“我热得很,出了身汗,请派人准备热水,我要洗个澡。”

他在另外一间房子里,一边洗澡一边想,不由得对李县令的遭遇深感同情,过了很久,他突然猛击水盆,发狠地说“如果只知按规矩办事,那不算好汉!”

他穿好衣服走出来,向李县令告辞,李县令大吃一惊,问他“你要到哪里去?”

鲁亮侪回答“到省府。”

李县令要把大印交给他,他不接,硬塞给他,并说“可别为我连累了你。”

鲁亮侪将印扔在地上,厉声说“你把我看成了什么人!”。骑上马飞驰而去,县城的老百姓都焚香送他。

到了省府,鲁亮侪先向布政司按察司报告了事情的经过,两司官员都责怪他把事情办糟了。“你是不是失去理智了?你的所作所为,别的总督都不会答应,何况是田大人呢!”

第二天早上,鲁亮侪来到总督衙门,两司官员已经到了,他还没将名片递上去,就听见传呼叫鲁县令进去。到了大堂前,见田总督坐在大堂上,铁青着脸等他上堂,两旁排列文武官员几十人。田文镜斜着眼睛问他“你不处理县衙的事情,跑到这里来,到底要干什么?”。

鲁亮侪回答说“我有事要向总督大人报告。”

又问“你的县令大印呢?”

回答“还留在中牟县。”

又问“交给了什么人?”

回答“还在李县令手中。”

田文镜冷笑起来,对左右的文武官员说“世上还有这样摘印的吗?”

左右都说“没有”

两司官员站起来主动承担责任“全怪我们平时没有管教好,以至于出现了这种目无长官、不服从命令的官员。请将鲁亮侪交给我们严加惩办,以警告其他官员不要学他的样。”

鲁亮侪摘下自己的帽子,走上前朝田文镜叩了一个头,大声说“该怎么处置,大人早就决定了。但是,请让我把话说完,我出身贫寒,为了求个一官半职,才来到河南。承蒙田大人赏我个中牟县令,我当然很高兴,恨不得连夜走马上任。可是想不到一进入中牟县境,就听说李县令的官声很好,老百姓拥护他,读书人也拥护他,见到他本人以后,才知道国库亏空的真实原因。如果田大人知道这些情况后派我去取代李县令,我不按大人命令办事,那是我沽名钓誉,是我的罪过。如果田大人不了解这些情况而派我去中牟,我如今回来向大人报告实事真相,请大人指示,这也是为了弘扬田大人的爱才之心以及皇上以孝治天下的本意。田大人如果认为李县令不值得同情,我再去中牟摘取县令大印也不为迟。请大人想一想,许多贤才向大人求官都尚未得到,我是什么人,我得到了官职难道还会无故违背大人的意旨吗?”

田文镜坐在堂上默不作声,两司官员朝他挤眼,示意他赶快退下。鲁亮侪也不向田文镜告辞,径直走下大堂,一直走到大堂的屋檐下。这时,田文镜的脸色有所缓和,离开座位走下台阶,朝鲁亮侪喊道“回来!”

鲁亮侪走回来,跪下。

田文镜又喊道“上前来!”

田文镜将戴在自己头上的珊瑚冠戴在鲁亮侪的头上,叹口气说“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大丈夫,这顶帽子只有你才配戴它。不是你,我几乎冤枉了一个好官。可是,要将李县令革职的公文已经送往上司衙门去了,怎么办呢?”

鲁亮侪问“去了几天?”

回答“五天。就是派快马恐怕也追不上了。”

鲁亮侪说“大人对我有恩,我能够将公文追回来。我年轻的时候就能日行三百里。如果大人真想追回公文,请给我一根令箭作凭证。”田文镜答应了他。

过了五天,鲁亮侪果然将公文追了回来。这样,中牟县的李县令没有被撤职。这件事传开来,鲁亮侪从此天下闻名。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