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昵称11935121 2018-09-06

今天我们讲的是《金融的本质》这本书,讲的是美联储的前任主席伯南克,在金融危机之后,做的一系列“复盘”,为大众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伯南克是在2006年接过了美联储主席的接力棒。可上任没多久,也就是2007年夏天,美国金融危机就开始爆发。这位经济学者出身的官员一上来就要面对汹涌而来的危险局面,确实不太走运。不过伯南克能从学者当上美联储主席,也不是一般角色。他此前的研究方向,就是经济危机和经济政策,并且很有建树,曾经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7年,还担任过经济学系的主任。所以在危机袭来之际,他和当时的财政部长保尔森,纽约联储银行盖特纳通力合作,通过有效的政策,遏制住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三个人也因此被称为“次贷危机三剑客”。而伯南克也不再仅仅是研究危机和政策的学者,更是真正应对了危机,制定了政策的实践者。他研究历史,理解历史,更创造了历史。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在次贷危机基本过去,经济走向稳定的2012年,这位伯南克在华盛顿大学做了四次演讲,把他对金融危机的理解,他对美联储和金融危机之间种种纠葛的思考,对美联储的职能和作用的思考都系统性地总结了一遍。结集出版的成果,就是这本《金融的本质》。

2012年的内容,是不是有点过时呢?我们今天再看还有多大的价值呢?这本书还真不过时。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虽然世界在变,时代在变,但是,我们希望经济稳定增长,希望金融系统有序发展的目标却从来没变。而且正是因为世界越来越错综复杂,没有这些总结和反思,也不会有次贷危机的化解。所以通过美联储主席,通过一位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都功力深厚的美联储主席来了解美联储,是很有价值的。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伯南克是怎么看待金融危机的,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到底有什么渊源和纠葛,美联储有哪些手段和工具,又将如何运用他们来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

第一部分

先来说说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和美联储有什么关系。

说到金融危机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但是现在问你,什么是金融危机?恐怕你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太清楚。

一般说起金融危机,大家想到的都是什暴跌啊、破产倒闭之类的。但是股市、债市大跌就是金融危机么?这可不一定。股市、债市总是涨涨跌跌,一个大新闻就可能引起大幅的下挫,但未必就是金融危机来了。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金融机构倒闭重整就是金融危机么?经营不善或者违法违规强制破产倒闭、重新整合的金融机构很多,屡见不鲜,也不一定就爆发危机嘛。所以暴跌,倒闭,的确和金融危机有点关系,不过都是金融危机的可能结果和表现,并不是危机本身。

那金融危机到底是什么?伯南克做了精辟的概括,在他看来,金融危机就是信心危机。市场对金融机构失去信心,就会引起危机。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大家都熟悉的银行来,我们平时存钱到银行,银行并不是把这些钱就放在账上不动,不然怎么支付利息对不对。银行会运用这些存款,贷给那些需要用钱的贷款人,赚一个中间的存贷利息差。利息差是银行最基本的收入来源。如果说银行是个水池,那存款的人就是大大小小注水的龙头,贷款的人则是各式各样的排水的管道,各有各的通路和体系。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所以这个吸储、放贷的过程就有一个特点,叫做“期限错配,金额错配”。也就是说,存款的期限和金额,和放贷款的期限和金额,不能一一对应。这个跟信心就大有关系了。银行能搞“期限错配,金额错配”的前提就在于信心二字。储户存钱肯定是相信这个银行不会卷款逃跑,而正是因为储户并不着急把钱取出来,银行才可以运用水池里的钱,按照错配的通路体系放贷款。

但这个时候,假如突然有一个大新闻,说哪家银行现在要出大问题,说不定要倒闭。你说储户会怎么办,那肯定是要赶紧把钱取出来啊,手慢无啊。储户都去取钱,银行的钱又因为错配放贷不在手里,怎么办?短期来说,这家银行是可以从其他金融机构那借钱应急的。可谁都没有那么多余粮,金融机构预留应对流动性的的资金毕竟有限。要是储户们还是不停地取钱,这家银行就不得不打折变现贷款,变卖资产来应对。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银行一旦开始砸锅卖铁,储户很可能就更不信赖银行、进一步取钱,如此一来,就很可能把好好一个银行给“挤兑致死”。而且,不信任是有传染性的,对一家银行的失去信心,很容易也影响大众到对其他银行的信心,严重起来甚至会造成银行体系、金融体系更大范围的恐慌,这个时候就乱了套,金融危机就爆发了。

所以说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种信心危机,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人人都想收回自己的钱,造成“挤兑”的危机。这种情况不光是对银行存款,对股票的抛售,对房产的抛售,都可以理解成“挤兑”,并且随着金融体系原来越互通互联,对任何一种资产的抛售、挤兑都可能引起金融系统的全面信心危机,造成大规模的挤兑,引发金融危机。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那么,既然金融危机是信心危机,那么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就是重建信心。为什么没了信心?怕取不出钱,无法变现。所以,只要储户取钱的时候,银行能一直及时兑付,慢慢公众就会相信,银行的确有偿付能力。手快有,手慢也不会无,那信心就得以重建了。

不过“要钱就有,及时兑付”可不是简单说说这么容易,需要银行背后有强有力的资金后援。作为“终极boss”,出手给银行提供资金弹药。这个终极 boss,就是中央银行,这也是为什么中央银行被叫做“银行的银行”。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在金融机构遇到麻烦的时候,中央银行会作为金融机构的“最终贷款人”出手,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不过这种出手相助也要遵从两个原则,一个原则是这种帮助不是没有上限的。想让央行提供应急的资金,必须有足够的贷款或资产抵押。也就是说,最终贷款人提供资金支持是帮助金融结构“以时间换空间”,并不是源源不绝的。第二个原则,是央行提供的应急资金,要收取比较高的、带有惩罚性的利息。这是为了防止金融机构以为有了央行撑腰,就不好好管理用于日常兑付的资金,三天两头朝央行伸手要保护。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在遵守这两条大原则的基础上,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央行只要大量放款,全力支持,市场就会重建信心,危机和恐慌就会过去。这个论断最早是英国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经济学人》的传奇总编白芝浩提出来的,所以被称为“白芝浩原则”。

在美国,这个作为终极 boss 的中央银行就是美联储。在没有美联储,金融体系也没那么复杂的时候,美国也发生过很多次金融危机,通常是银行之间互相帮忙就扛过去了。到了19世纪末,美国金融危机越来越升级,已经到了不设立这么一个“终极 boss”实在不行的地步了,才诞生了美联储。

所以,为应对金融危机而生的美联储,成立的历史并不长,从1913成立到今天也才100多年。但从诞生的那一天起,美联储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第二部分

那是不是有了美联储,金融危机就兵来将挡,可以从容应对了呢?还真不是。不过舆论对美联储却常常有误解,认为这个机构应该“包治百病”。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美联储是如何行使作为“最终贷款人”职责的,看看伯南克的反思,对舆论批评的解释。

美联储成立是在1913年,但之后没多久,美国就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历史上都排的上号的大规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来势凶猛,美联储表现如何?答案是,基本上没怎么发挥作用。“终极boss”“最终贷款人”什么的,只是一个传说。那你可能就要问了,不是说只要遵从这个“白芝浩原则”就能够平息恐慌,重建信心,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么?美联储干嘛不按方抓药,药到病除呢?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舆论界有不少声音,都诟病美联储不作为。你美联储的存在就是为了对付金融危机,为什么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伯南克在这本书里,就替美联储作出了解释。

实际上,这么说真是有点冤。当然啦,当时美联储成立还没几年,经验不丰富,对形势判断不充分也是一方面。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呢,是当时“金本位”制度的限制,发行的每一块美元都是有法定“含金量”的。这时到银行取钱就约等于取黄金,这就会导致,美联储能够提供资金的总量,就受到美联储持有黄金总量上限的约束。也就是说,这个终极 boss 的能力有限,即使银行遭到了疯狂的挤兑,美联储能用来“以时间换空间”的能力也就那么多,不能想给金融机构多少钱就给多少。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可是1929年这次金融危机规模相当之大,恢复信心需要的钱,也就是对应的黄金储备,也就相当的多。美联储手里的储备根本不够扭转局面。所以严格来说,当时美联储并不是不作为,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联储心里也苦啊。

后来美国也是痛定思痛,把这种限制打破了。1933年罗斯福的新政之一就是明确废除金本位制度。之后的金融危机,比如我们熟悉的200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增发货币,根据“白芝浩原则”向市场注入大量的资金,扼制了恐慌情绪。不过2008年这一次,舆论界对美联储也还是有不满意的声音。这一次又诟病美联储的出手相助太过慷慨,说美联储惯坏了那些金融机构,让有些金融机构“大而不倒”。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什么是大而不倒呢?就是一家金融机构,在错综复杂的金融系统中太重要,太大了,大到他一倒下,整个系统就要出问题。所以无论他怎么调皮捣蛋,美联储都必须出手相助,硬着头皮做他的“终极 boss”。比如08年次贷贷危机中搞出大乱子的金融机构们,AIG,也就是美国国际集团,美联储投放了超过850亿美元的资金;花旗银行,美联储提供了一揽子超过200亿美元的资金。

所以有些舆论就认为,这是在用纳税人的钱助长金融机构的邪风歪气,他们闹出事他们就应该自己擦屁股。该破产破产,该清算清算。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对于这个问题,伯南克也做了澄清。2008年的这一次危机,和以往的金融危机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以往的危机,排队取钱的主要是社会公众,而2008年的危机,是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拆台,所以系统性的连锁反应特别强。这个时候如果让那些具备“系统重要性”的企业接连倒闭,那灾难就会比以往更可怕。所以对花旗,对AIG这样级别的金融机构,必须谨慎对待。

但是同时,美联储也仍然是遵守了“白芝浩原则”实施的救援。之所以向这些机构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援助,是因为这些机构的主要问题还是“错配”,只要帮助他们缓过这口气,还能重整旗鼓。像是雷曼兄弟,算来算去资不抵债了,美联储就没有救他们。所以无论说美联储过分慷慨去救大机构,还是说美联储不公平救了 AIG 不救雷曼,都是对美联储的误读。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那么到这里,我们就知道美联储的诞生背景和主要职责了。因为金融危机这种急病发作起来越来越致命,所以必须有美联储这个“急诊医生”来应对,或者说,要找个大boss来撑腰。作为中央银行,美联储的核心职能,就是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做金融机构的“最终贷款人”。

第三部分

金融危机不是天天有,但美联储却是常设机构,而且总是很忙,一刻不得闲。那么,平时美联储又在干嘛呢?这就要说到美联储的另一个职能,监控金融系统,防止金融危机,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如果说一国经济是一个人,那美联储不仅要在病来如山倒的时候负责紧急应对,还要在平常监控管理健康状况,有个发烧感冒的,简单吃点小药,适度干预。怎么干预呢?这就要说到美联储除了“最终贷款”以外的另外一个工具了,这就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这个词我们可能也不陌生,经常会听到什么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中性的货币政策之类。这里面的宽松、紧缩,简单来说就是获得资金的难度。如果很容易获得资金,就是货币政策比较宽松,这时候贷款就比较容易,那人们就愿意扩大投资和消费,少存钱。那要是资金不太容易获得,也就是所谓的“银根比较紧”,这时候投资意愿就会被削弱,大家用钱就会比较谨慎,储蓄意愿就比较高。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那怎么控制这个松和紧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干预“联邦基金利率”的水平。利率越高,那获得资金就越难,货币政策就相对紧,而利息率底,那货币政策相对的就松一些。我们经常看新闻里面,美联储官员排排坐,召开“议息会议”,也就是议论利息的会议,其实就是在讨论这个联邦基准利率的目标水平。这个联邦基金利率是一个短期的、金融行业内互相拆借的利息率。它的升和降,会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影响整个经济系统。

如果说中央银行是经济的大空调,那么货币政策就好比是空调的温度控制器,如果经济过热了,就调高利率,相当于调低温度,给市场吹吹冷气、降降温;如果经济萎靡不振,就降低利率,相当于调高几度,给市场吹暖风加加热。这就是金融领域常说的“逆风向”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就是美国经济的中央空调,运用货币政策目的就是让美国经济可以在一个温和、平稳的金融环境里,健康发展。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时候经济算过热,什么时候经济又算冷清了呢?这温度还真是不太容易把握,全看中央空调控制温度的水平。伯南克是美国历史上第八任,二战以后的第七任美联储主席。历任美联储主席当然也都是运用货币政策高手了,在这本书里,伯南克也反思和点评了几位二战以后的美联储主席和当时货币政策的利弊。

第一位就是美联储第三任当家,麦克切尼斯·马丁。他从1951年到1970年,干了十九年的美联储主席。他的货币政策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稳。马丁在任的时期,坚持“逆风向”的原则,货币环境一直是热了就吹冷气,冷了就开暖风,经济在这种环境下,也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

可是马丁一卸任,情况就有点开始不妙了。七十年代,货币政策开始过分宽松了。第四任美联储主席阿瑟·伯恩斯执掌美联储期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引起通货膨胀增加了。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这里我们要插一句说说通货膨胀。很多人都讨厌通货膨胀,但实际上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改善就业。而通货紧缩才更应该警惕,因为它很容易变成掉进去就出不来的陷阱。那么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又有什么关系呢?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宽松,通货膨胀率就高一些,货币政策紧缩,通货膨胀率就低一些。世界公认的比较稳定的货币环境,通货膨胀率应该在2%左右。在马丁坐镇美联储的十几年里,通胀率基本保持在这个稳定的水平。可到了伯恩斯这里,通胀率开始升高。

你可能会说这简单啊,这时候按照“逆风向原则”降温不就好了?但伯恩斯遇到了一个问题。这时候他的队友,也就是总统尼克松,搞出了“工资和物价管制”政策。什么意思呢,禁止产品涨价,禁止涨工资。我们都知道,通货膨胀了,钱没有以前值钱了,物价和人力价格会自动上涨。但是尼克松觉得这不行,强行限制价格不让涨,这就等于把中央空调的温度指示给破坏了。实际的通货膨胀水平无法衡量,也不知道这经济冷热什么程度。那你说伯恩斯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等到尼克松这个政策废除之后,物价大反弹,一统计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了13%。幸好这时候上任的美联储第六任当家保罗沃尔克是个厉害选手,他顶住政府的政治压力,连续加息,给经济吹了四年的了冷气,通货膨胀率一路下降,终于又回到了3%以下,回到了稳定增长的轨道上来。这一点让伯南克非常敬佩,他就认为,之后继任的格林斯潘之所以能稳定干了十九年,创造了美国经济著名的“大缓和”时期,主要就是底子好,保罗沃尔克功不可没。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当然,伯南克也说到了他自己,说到了次贷危机和之后的后遗症。伯南克这个时候的金融系统比起那些前辈来更加复杂,如何给危机后面临萧条的经济环境送温暖加温度,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比如出现了实际利率降到零下限,降无可降的问题,对“联邦基金利率”的干预已经没有空间,又比如说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传导失效的问题等等。伯南克创造性地开出了“量化宽松”的猛药。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长期债券,直接干预长期利率,注入流动性,让金融市场的情绪从恐慌中稳定下来。这种做法实际上会增加美元货币的发行量,让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这种猛药的疗效虽然明显,但也带来了不少后续的问题,舆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解读《金融的本质》,看看美联储和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伯南克在也反思了次贷危机后遗症时,也提到了这次危机的一个重大教训,就是货币政策虽然是强有力的工具,但也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监管未来的方向将不仅仅是坚持“逆风向”的原则,制定有效的货币政策,还应当进一步提高对市场,和对金融机构的关注。比如加强市场上交易的透明化,防止出现尽管观察不到的“影子地带”;比如给让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设定边界,不要成长为“大而不倒”的庞然大物。对那些已经很大的,具有“系统重要性”机构必须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等等。

在越来越复杂的金融系统里,美联储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运用更多的智慧,具有更多的前瞻性。要预防危机的发生,将危机的损害降到最低,保持金融系统足够强大到安然度过危机,美联储的维持金融环境稳定的职责还将负重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