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挖掘和培养社群骨干 |以云南连心流动工会工作为例

 乐和行者 2018-09-06


《流动职工联合工会·王家桥站工市场纪实》

导演:杨洋   摄影:刘昊 胡鑫   剪辑:刘昊 赵海丁   灯光:杨坤

视频播放:全屏、横屏,效果更佳。原画质,请点阅读原文。


如何挖掘和培养社群骨干

——以云南连心流动工会工作为例


文 |  陈韦帆


近年来,“三社联动”和社区社会治理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视角和目标,社工如何能够识别、挖掘和培养社区中的人才成为骨干,如何让骨干能够组织起来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等议题,成为了社区社会工作中的热点。


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自2007年进驻城中村社区后,致力于推动流动人口社群尤其是妇女和少数民族群体的赋权包括自组织工作。虽然在流动人口社群中的骨干培养工作相比城市居民更加困难,但也因此让连心累积了更细致的社群骨干挖掘和培养经验。


本文尝试对连心在社群骨干培育部分的经验做一些系统整理,希望能供其他机构在社区社会工作中有所参考。

一、社群骨干的价值与功能


     社群骨干是来自于服务群体中的积极分子们,Ta们首先是服务对象参与到社区工作中的志愿者,更是社工在社区工作中的信息员协助者甚至是组织者。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社群骨干不仅是平日积极的志愿者,骨干培养要以能够成为社区发展中流砥柱为目标,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的培养设计


具体到流动工友的服务中,连心以流动职工工会委员会、妇女手工小组、少数民族妇女文娱小组等不同平台来进行骨干的挖掘和培育工作。在实际的社区工作中,流动妇女骨干不仅可以帮忙在社群里传递信息、通知活动和协助活动现场,更能够成为小组的组长和工会委员,参与到工会或小组的日常运营和重要决策过程中,不断贡献Ta们的经验和智慧。


因此对于连心社工来说,社群骨干不仅是服务群体的代表,社区工作的帮手,更是社区工作的成效指标之一。毕竟当社工有一天撤出社区的时候,社区社会组织将成为社区工作的关键力量,而理想中,骨干就是社区社会组织的核心力量。


二、社群骨干的特质


      如果社群骨干在社区工作中如此重要,那找到对的人就意味着事半功倍。而在社区工作中,社工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居民,那么哪些居民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帮手力量呢?根据连心的既往经验,发现如下几个要素是识别社群骨干的特征:

首先,社区骨干人选需要具备一定的公益心,对社工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的价值能够逐渐认识乃至认同,自身也要有一些不同的价值观和思考能力。


例如和连心一起走过8年多的一些流动姐妹,虽然不一定识字,也有生计压力,但是却愿意把自己一定的时间拿出来用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如果是完全陷于自己生计或者事务中,对公共事务漠视的居民,就很难被培养为骨干。


其次,社区骨干也必须是一个愿意合作与民主共事的社区居民。很多人看似非常能干,自己就可以搞定一个活动,但却非常不屑与人合作,就很难成为组织团队里的一员。而只有在团队和组织中工作,骨干才能发挥真正地推动社区变化的功能,而也只有形成社群的骨干团队,社区工作才能真正走向离开社工和项目也能持续的方向。


其次,组织要求的特定技能,则是看每个社区社会组织或者骨干参与平台的要求。比如连心用来吸纳流动姐妹的“绿领平台”就是一个旧物再利用的手工小组,因此就需要参与的姐妹有缝纫或绣花或销售等技能。而很多社区里的文艺队、乐器组也有一些技能要求等,自不待言。但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技能不能成为一个参与的门槛,有兴趣加入学习也可以。同时,社工可以设计出尽可能多的参与平台,保持骨干备选人才进出渠道的畅通。


再次,社会性别意识也应该是社区骨干必须学习的一个要素。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个部分是不是只适用于妇女工作或妇女组织,但连心在实践中发现,社会性别意识不仅是一个培养骨干更公平公正思考与行动的重要工具,也是提升骨干动员社区资源和能力的重要视角


在连心流动职工工会委员会中,社工推动了社会性别意识小组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很多男性工友自身的性别意识提升后,对家庭、教育和沟通等方面都有了积极改变。而很多流动姐妹也在性别意识提升后,对自己的价值和组织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她们作为社群骨干也能够理解和支持到更多姐妹。


最后但也是最核心的,我们认为社群骨干需要具有一种改变的意愿和行动力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成人的培养过程中,具有改变的意图和行动力是其参与和成长的先决条件。无论能力或起点有多低,只要愿意改变、学习和成长的社区居民,都有可能在适当的支持中成长为社区骨干。反之,虽然我们也相信人人都有改变的可能,但如果对方不相信这一点或不愿意尝试去改变,那投入的资源和心力都将事倍功半。


需要强调的是,社工一定要做好心理的准备,社区骨干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尤其是在弱势社群中的骨干培养,更是一个反复、漫长、消耗心力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还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相信我们的社区工作最终是指向人的变化与培力,那就需要把社区骨干培养看作是工作的核心部分,要放平心态,放下期待,慢慢来。

 

三、社群骨干的梯度系统培养


正是因为我们承认社区骨干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需要有计划有梯度有系统地设计不同平台和机会,通过“做事”来让骨干逐渐成长。


连心在流动人口社区的工作,就是逐渐明确成了不同梯度和参与度的平台,供有可能成长为骨干的人才通过不同层次的机会,进行不同层次的锻炼。

如上图,连心大概将社区骨干能够发挥的功能分为了以上三个类别,虽然没有高低之分,但是从社群代表到社工助手到组织者,可以看到对于骨干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复杂。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不一定每个骨干都需要成长为社区社会组织的组织者,也有很多骨干会停留在某个位置,并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作用。


在连心,我们认为骨干的参与程度和能力复杂度是相关联的,所以需要为骨干有意识地创造不同的平台,以应对不同方面的能力培养需求。


例如在流动职工工会中,社工就可以设计出类似于活动通知、烧烤聚会后勤协助、现场组织、电脑电影等小组技能培训等不同难易度、参与度和自主度的位置,让不同工友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且能发挥特长的空间,从而逐渐发现自己的能力体系。

  另一方面,设计不同的平台和空间时,我们也特别需要留意不同平台之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除非是保密型的小组(如受暴妇女小组)。一般的平台或小组织之间保持开放性,有利于让不同的社群骨干在不同位置上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也有利于提升骨干对于组织的归属感。

 

    说完了社群骨干作为个体的培养体系,接下来就需要把个体真正放到团队中去合作了。


在下一次分享中,将继续关注如何在社区社会组织中培养社群骨干的议题。


文末留言,与我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