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纯粹理性批判》笔记

 百科知识博览 2018-09-07

《纯粹理性批判》笔记​​1.哲学的职责曾经是:消除由误解而产生的幻觉,哪怕与此同时还要去掉很多被高度评价和热爱的妄想。

2.纯粹理性也是一个如此完善的统一一体:只要它的原则哪怕在它凭自己的本性所提出的一切问题中的一个问题上是不充分的,人们就只好将这个原则抛弃,因为这样一来它也就无法胜任以完垒的可靠性来处理任何其他问题了。

3.知性和理性脱离一切经验能够认识什么、认识多少?

4.形而上学,按照我们在此将给出的它的概念,是一切科学中惟一的一门这样的科学,它可以许诺这样一种完成,即在较短的时间内,只花较少的、但却是联合的力气来完成它,以至于不再给后世留下什么工作,只除了以教学法的风格按照自己的意图把一切加以编排,而并不因此就会对内容有丝毫增加。因为这无非是对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财产的清单通过纯粹理性而加以系统地整理而已。

5.凡是理性完全从自身中带来的东西,都不会隐藏起来,而是只要我们揭示了它的共同原则,本身就会由理性带到光天化日之下。

6.形而上学这种完全孤立的、思辨的理性知识,是根本凌驾于经验教导之上的,亦即是凭借单纯的概念的(不像数学是凭借概念在直观上的应用的),因而理性在这里应当自己成为自己的学生。

7.经验本身就是知性所要求的一种认识方式,知性的规则则必须是我还在对象被给予我之前因而先天地就在我心中作为前提了,这个规则被表达在先天的概念中,所以一切经验对象都必然依照这些概念且必须与它们相一致。

8.在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有某种形而上学存在,并且今后还将在世上遇见形而上学,但和它一起也会碰到一种纯粹理性的辩证论,因为辩证论对纯粹理性是自然的。所以哲学的最初的和最重要的事务就是通过堵塞这一错误的根源而一劳永逸地消除对形而上学的一切不利影响。

9.独断论就是纯粹理性没有预先批判它自己的能力的独断处理方式。

10.没有任何知识是先行于经验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

11.经验远不是能让我们的知性受其限制的惟一领域。它虽然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却并不告诉我们这必然一定会是这样而不是别样。正因此它也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真正的普遍性,而对知识的这种方式如此渴望的理性,则更多地是被经验所刺激的,而不是被经验所满足的。

12.分析的(肯定性的)判断是这样的判断,在其中谓词和主词的连结是通过同一性来思考的,而在其中这一连结不借同一性而被思考的那些判断,则应叫作综合的判断。

13.经验判断就其本身而言全都是综合的。

14.一种知识不论以何种方式和通过什么手段与对象发生关系,它借以和对象发生直接关系、并且一切思维作为手段以之为目的的,还是直观。

15.直观只是在对象被给予我们时才发生;而这种事至少对我们人类来说又只是由于对象以某种方式刺激内心才是可能的。

16.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这种能力(接受能力),就叫作感性。

17.借助于感性,对象被给予我们,且只有感性才给我们提供出直观;但这些直观通过知性而被思维,而从知性产生出概念。

18.经过感觉与对象相关的直观就叫作经验性的直观。

19.一个经验性的直观的未被规定的对象叫作现象。

20.空间是一个作为一切外部直观之基础的必然的先天表象。

21.空间包括一切可能向我们外在地显现出来的事物,但不包括一切自在之物,不论这些自在之物是否能被直观到,也不论被何种主体来直观。

22.时间当然是某种现实的东西,也就是内直观的现实的形式。

23.空间和时间是一切感性直观的两个合在一起的纯形式,它们由此而使先天综合命题成为可能。

24.本质上依赖于现象的直观并对任何一般人类感官都有效的东两,以及只是偶然归于这些现象的直观的东西,它不是在与感性的关系上普遍有效,而只是对这个那个感官的特殊职能或机制有效。

25.外部感官给我们提供的无非是单纯的关系表象,所以外部感官也只能在其表象中包含一个对象对主体的关系,而不包含内部的、可归于自在客体的东西。

26.能够在一切有所思维的行动之前作为表象而先行的东西就是直观。

27.对主体自我的意识(统觉)是自我的简单表象,并且,假如单凭这一点,主体中的一切杂多就会自动地被给予的话,那么这种内部的直观就会是智性的了。

28.我们的知识来自于内心的两个基本来源,其中第一个是感受表象的能力(对印象的接受性),第二个是通过这些表象来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概念的自发性);通过第一个来源,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第二个来源,对象在与那个(作为内心的单纯规定的)表象的关系中被思维。所以直观和概念构成我们一切知识的要素,以至于概念没有以某种方式与之相应的直观、或直观没有概念,都不能产生知识。

29.我们若是愿意把我们的内心在以某种方式受到刺激时感受表象的这种接受性叫作感性的话,那么反过来,那种自己产生表象的能力,或者说认识的自发性,就是知性。

30.普遍的逻辑则要么是纯粹的逻辑,要么是应用的逻辑。

31.真理是知识和它的对象的一致。真理的一个普遍标准就会是那种适用于一切对知识对象不加区别的知识的东西。

32.既然我们不依赖于感性就不能够享有任何直观,所以知性就不是直观的能力。但在直观之外,除了借助于概念的认识方式,就再没有任何别的认识方式了。

33.知性是一种思维的能力。思维就是凭借概念的认识。而概念作为可能判断的谓词,是与关于一个尚未规定的对象的某个表象相关的。

34.空间和时间包含有先天纯直观的杂多,但它们仍然属于我们内心的接受性的条件,内心只有在它们之下才能感受到对象的表象,所以这些表象任何时候也必定会影响对象的概念。不过我们思维的自发性要求的是先将这杂多以某种方式贯通、接受和结合起来,以便从中构成知识。这一行动我叫作综合。

35.范畴作为先天概念的客观有效性的根据将在于,经验(按其思维形式)只有通过范畴才是可能的。

36.一切先天概念的这个先验演绎有一个全部研究都必须遵守的原则,这就是:它们必须被认作经验之可能性(不论是在其中遇到的直观之可能性还是思维之可能性)的先天条件。

37.通过感官对杂多的先天概观;通过想像力对这种杂多的综合;通过本源的统觉对这种综合的统一。

38.范畴是关于一个一般对象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对象的直观就在判断的逻辑机能的某个方面被看作确定了的。

39.表象的杂多可以在单纯感性的、亦即只是接受性的直观中被给予,而这种直观的形式则町以先天地处于我们的表象能力中,它不过是主体接受刺激的方式而已。

40.能够先于一切思维被给予的表象叫作直观。

41.直观中被给予的杂多的统觉,它的无一例外的同一性包含诸表象的一个综合、且只有通过对这一综合的意识才有可能。

42.认识就在于被给予的表象与一个客体的确定的关系。

43.认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使一个对象一般地被思维的概念(范畴),二是使这对象被给予的直观。

44.感性直观要么是纯直观(空间和时间),要么是对于在空间和时间中直接通过感觉而表现为现实的东西的经验性直观。

45.纯粹知性概念是通过单纯知性而与一般直观对象发生关系的,并不确定这种直观是我们的直观还是某种别的、但毕竟是感性的直观,但正因为如此,纯粹知性概念就只是些思维形式,通过它们还没有任何确定的对象被认识。

46.想像力是把一个对象甚至当它不在场时也在直观中表象出来的能力。

47.知性决不是在内感官中已经发现了对杂多的这样一类联结,而是通过它刺激内感官而产生出这种联结。

48.知性任何时候都按照它所思维的联结,而把内感官规定为与知性综合中的杂多相应的内直观。

49.我们在时间和空间的表象上拥有外部的和内部的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而对现象杂多的领会的综合任何时候都必须适合这些形式,因为这综合本身只有按照这种形式才可能发生。

50.空间和时间不仅被先天地表象为感性直观的诸形式,而且被表象为(包含着杂多的)诸直观本身,因而是借助于对诸直观中的这种杂多的统一性的规定而先天地表象出来的。

51.不通过范畴,我们就不能思维任何对象;不通过与那些概念相符合的直观,我们就不能认识任何被思维到的对象。

52.我们的一切直观都是感性的,而这种知识就其对象被给予出来而言是经验性的。

53.要使一个概念完全先天地产生出来并与一个对象发生关系,哪怕这概念本身既不属于可能经验的概念又不是由一个可能经验的要素所构成,这是完全矛盾的和不可能的。

54.一个普遍而充分地表达了经验的这种形式的客观条件的概念将被叫作纯粹知性概念。

55.每一个直观里面都包含一种杂多,但如果内心没有在诸印象的一个接一个的次序中对时间加以区分的话,这种杂多却并不会被表象为杂多:因为每个表象作为包含在一瞬间中的东西,永远不能是别的东西,只能是绝对的统一性。现在,为了从这种杂多中形成直观的统一性(如在空间的表象中那样),就有必要首先将这杂多性贯通起来,然后对之加以总括,我把这种行动称之为领会的综合,固为它是直接针对直观的直观虽然提供了一种杂多,但却没有一个伴随出现的综合,它就永远不能将这种杂多作为一个这样的、并且是包含在一个表象中的杂多产生出来。现在,这种领会的综合也必须先天地、亦即在那些并非经验性的表象方面加以实行。

56.一切表象作为表象都有自己的对象,并且本身又都能是另外一些表象的对象。现象是能够被直接给予我们的惟一的对象,而凡是在现象中直接与对象相关的就叫作直观。

57.感官把现象经验性地展示在知觉中,想像力把现象经验性地展示在联想(和再生)中,统觉则将之展示在对这些再生的表象与它们惜以被给予出来的那些现象之同一性的经验性意识中,因而展示在认定中。

58.纯粹知性借助于诸范畴,是一切经验的形式的和综合的原则,诸现象则拥有某种对知性的必然关系。

59.感性表象(直观)的杂多隶属于一个意识之下的那种方式,是在一切对象知识之前作为其智性的形式而先行的,它本身也构成了一切对象就其被思维而言的一般形式的先天知识(诸范畴)。

60.普遍逻辑是建立在一种与高级认识能力的划分完全精确吻合的规划之上的。这些能力就是:知性、判断力和理性。

61.每当把一个对象归摄到一个概念之下来时,对象的表象都必须和这概念是同质的,就是说,这概念必须包含有归摄于其下的那个对象中所表象出来的东西,因为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恰好是:一个对象被包古在一个概念之下。

62.定量(quanLitatis)作为一个知性概念,其纯粹图型是数,数是对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同质单位)连续的相加进行概括的表象。

63.数无非是一般同质直观之杂多的综合统一,这是由于我在直观的领会中产生出时间本身而造成的。

64.实体,如果我们去掉了持存性的感性规定,它就不过是意味着一个可以被思考为主词(而不是关于某种别的东西的谓词)的某物。

65.先天原理之所以叫作先天原理,不仅是因为它们包含其他判断的原理于自身,而且也因为它们本身不再以更高且更普遍的知识作为根据。

66.在一切现象中,实在的东西作为感觉的一个对象具有内包的量,即具有一个度。

67.知觉是经验性的意识,也就是在其中同时存在着感觉的这样一种意识。现象作为知觉的对象并非如空间和时间那样是纯粹的(即仅仅形式上的)直观(因为后两者本身是根本不可能被知觉到的)。

68.经验就是某种经验性的知识,即一种通过知觉来规定一个客体的知识。

69.在一般先行于一个事件的某物中必定有成为一条规则的条件,按照这条规则该事件总是必然地跟随在后;但反过来,我却不能从这个事件倒退回去,(通过领会)去规定那个先行的某物。

70.一个领会跟随着另一个领会,这只不过是某种主观的东西,而不规定任何客体,因而根本不能被视为任何一个对象的知识(甚至也不是现象中的对象的知识):所以当我们经验到某物发生了,那么我们在这时总是预先假定了它按照一条规则跟随其后的某样东西先行于前。

71.在先行的东西中必定有使该事件永远(也就是必然地)跟随而来的条件。

72.知性永远也不能对它的一切先天原理、乃至于对它的一切概念作先验的运用,而只能作经验性的运用,这是一条一旦能被确切地认识到就能看出重要后果的原理。

73.一切概念,以及和它们一起,一切原理,小管它们是多么先天可能的,却还是与经验性的直观、因而与可能经验的材料相关的。

74.思维就是把给予的直观与一个对象联系起来的行动。

75.经过先验感性论所限制的现象概念已经由自身提供出了本体的客观实在性,并且有理由把对象划分为现相( Phaanomena)和本体(Noumena)。因而也把世界划分为感官世界和知性世界(mundus sensibilis et inteUigihdis③)。

76.感性及其领域、即现象领域本身是受到知性限制的,以至于它并不针对自在之物本身,而只是针对诸物如何借助于我们的主观性状而向我们显现出来的那种方式的。

77.知性不会犯错误是由于,当它只按自己的规律行事时,其结果(即判断)必然会与该规律一致。

78.错误只是由于感性对知性的不被察觉的影响而导致的,它使判断的主观根据和客观根据发生了混合,并使它们从自己的使命那里偏离开来。

79.任何普遍知识都可以在理性推论中被用作大前提,而知性则为这种知识提供普遍的先天原理,那么这些原理就其可能的运用而言,也可以叫作原则。

80.理性在推论中力图将知性知识的大量杂多性归结为最少数的原则(普遍性条件),并以此来实现它们的最高统一。

81.理性概念用来统握(Begreifen),正如知性概念用来(对知觉加以)理解( Verstehen)。

82.逻辑的谬误推理在于一个理性推论在形式上的错误,而其内容则尽可以是随便什么别的东西。

83.我,作为思维者,是一个内感官的对象,称之为灵魂。作为外感官对象的“我”则称之为肉体。

84.客体并不是对进行规定的自我的意识,而只是对可被规定的自我、亦即对我的内直观(只要它的杂多能按照思维中统觉的统一之普遍条什而联结起来)的意识。

85.对外部感官对象的某种可能的确定性的主张则被称之为二元论。

86.纯粹理性的辩证运用就只有这样三种情况:一般思维的诸条件的综合、经验性思维的诸条件的综合、纯粹思维的诸条件的综合。在所有这三种情况中,纯粹理性所关心的只是这些综合的绝对的总体性,也就是那个本身无条件的条件。

87.先验理念真正说来将只不过是些一直扩展到无条件者的范畴,而且这些先验理念将可以被纳入到一个按照范畴的各项目而被安排好的表中来。

88.一切在空间和时间中被直观到的东西,因而一切对我们可能的经验的对象,都无非是现象、即一些单纯的表象,它们正如它们被表象出来的那样,作为广延的存在物或变化的序列,在我们的思维之外没有任何以自身为根据的实存。

89.哲学的知识是出自概念的理性知识。

90.人类理性的这种机会均等虽然在思辨的知识中并不偏袒双方的任何一方,但这里也是永远无法调和的争斗的真正战场。

91.自然哲学针对的是一切存有之物;道德哲学则只针对那应当存有之物。

92.一切哲学要么是由纯粹理性而来的知识,要么是由经验性原则而来的理性知识。前者叫做纯粹哲学,后者叫做经验性的哲学。

93.形而上学分成纯粹理性的思辨的运用的形而上学和实践的运用的形而上学,所以它要么是自然的形而上学,要么是道德的形而上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