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问隐士:皇帝快乐还是隐士快乐?隐士的回答救了自己一命

 思明居士 2018-09-07

明朝建立,百废待兴,朱元璋下定决心的要大干一场,但是要大干一场可不是嘴皮子上随便说两句的,是要有人来执行的,于是朱元璋下令,命令所有的有学之士全都来朝廷为官,为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出一份力。然而却有不少人不给朱元璋的面子,这些人就是隐士。这些隐士过惯了无拘无束,闲云野鹤的生活,哪里愿意在朝为官,受到束缚,于是这群人纷纷表示拒绝,再加上在我国历史上,读书人愿意为官就为官,不愿意就不愿意,是不能强求,这是历朝历代都公认的,这也是表达了对读书人的尊敬。

朱元璋问隐士:皇帝快乐还是隐士快乐?隐士的回答救了自己一命

然而这对于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可是不管用的,他就是认为读书人就应该给朝廷办事,为人民谋福,而不是成天的沽名钓誉,于是朱元璋下了死命令,不愿入仕,那就不要见到明天的太阳。当时有一位名士对于这个命令十分不满,这位名士就是江西贵溪的夏伯启。他为了让自己能够不入朝为官,他采取了自残的方式,把自己的弄残疾了。

朱元璋问隐士:皇帝快乐还是隐士快乐?隐士的回答救了自己一命

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后,十分的气愤。命令锦衣卫把这位名士给抓到京城来,朱元璋先是把夏伯启个骂了一顿,之后就判处他为死刑,把夏伯启给杀了。因为朱元璋认为夏伯启就是在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出身,所以他十分的不高兴。顺便下令如果隐士不入仕,那么就要想夏伯启的下场一样。这也算得上是杀鸡儆猴。

朱元璋问隐士:皇帝快乐还是隐士快乐?隐士的回答救了自己一命

这样一来,许多隐士纷纷入仕,表示自己愿意为朝廷效力,帮助朱元璋一起治理天下。然而这些人中,总会有特例的存在,他们就是不愿意入仕,就想过着闲云野鹤,没有拘束的日子。其中的代表就是朱元璋自己以前的一个朋友,一位姓焦的名士。朱元璋也认为这位朋友也是看不起他的出身,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于是就想给他一个教训。

朱元璋问隐士:皇帝快乐还是隐士快乐?隐士的回答救了自己一命

这位名士仿佛知道自己已经让朱元璋动了杀心。焦名士只好亲自前来拜访朱元璋,想要朱元璋原谅他。当时朱元璋认为这是焦某服软,想要找自己要官职,就问道:是皇帝快乐还是隐士快乐。这个问题可不好答,一不小心就会人头落地。如果说是隐士快乐,那就意味着朱元璋这个皇帝做得不快乐,还不如一个隐士,这可是欺君之罪;可要是说皇帝舒服,那就意味着,你想要当皇帝,这可是造反的罪,要株连九族的,所以说这个问题无论回答还一个都是必死的结局。

朱元璋问隐士:皇帝快乐还是隐士快乐?隐士的回答救了自己一命

这个问题一出,焦某就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自己是否能够活着回去。焦某思量了一下,回答道:皇帝有作为皇帝的乐趣,隐士有隐士的快乐,两者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然而皇帝却要处理太多事情,日理万机,隐士却没有这些烦劳,只要生活下去就可以了。这个回答的意思是皇帝是一个了不起的职业,不是任何都能承受的,而作为隐士是因为隐士不需要承担任何烦劳,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既回答了朱元璋的问题,有从侧面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还说出自己这个没有大志向,所以他的这个回答太完美了。

朱元璋问隐士:皇帝快乐还是隐士快乐?隐士的回答救了自己一命

朱元璋听后,表示理解。不过作为多疑的朱元璋,岂会这样就放过这位名士,他命人拿出两条腰带,一条是金的,一条是普通的革带,最后焦某选择了革带,最后焦某因此保住了性命,成功的做回了自己的隐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