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教育

 heitudi 2018-09-07

于漪:

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



摘要

充满自信,能意气风发,潜力迸发;自信缺失,会犹疑摇摆,甚而随人乞讨。中国教育必须有中国人自己的灯火,走中国人自己的路。



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教育

从事教育的人,特别是从事教育实践的人,习惯于就教育论教育,兴奋点往往在教育的技能技巧,较少思考教育的战略意义和育人的高度。教育从来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任何国家均如此,它的核心是价值塑造、价值追求。我们教育追求的价值观是培养我们的教育对象深刻领悟并身体力行中国人

就是中国人,要热爱中国,为中国服务奉献是天职,是自己的责任担当。这个价值一旦丢失,教育就失魂落魄,丢了民族精神的根、爱国主义的魂,于国于民,都会发生危机。

精心价值塑造,坚守价值追求,确实极其不易,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美国的专家说得很直白:“让被宣传的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行进,而他们却认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霸权主义如此宣传的目的是让第三世界的人崇美忘本,而且通过各种渠道,在以各种新名义、新手段扎实地做。我们培养的对象是独生子女的大群体,基本上是在宠爱与呵护中成长的,不懂世事几乎是常态。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还是未成年人,生活经历少,无厚实的文化积淀,文化识别力、文化判断力比较差,面对网络时代声、光、形大肆渲染的东西,很容易不加辨别照单全收,有时甚至错把腐朽当神奇。社会上多元价值的冲击,尤其是个人第一、金钱至上、享乐追求等迷雾的浸染,学生往往受害而不自知。学生成长中价值迷茫的问题不可小视,要积极疏导,花大力气以理想信念引领。为此,立德树人是我们应该自觉肩挑的刚性责任。

立德树人应认真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任何学科的教学之中都蕴含着教学生做人的丰富资源。知识的创建饱含着人们追求理想的壮志、不懈奋斗的精神和为人民造福的情怀。人文学科里珍藏着的忧患意识、家国情怀、虽九死而不悔的责任担当,数理、生化等学科传授的数字、原理、公式、定理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敬畏自然、探索奥秘、寻求规律、追求真理的思想道德财富。然而,由于功利主义的喧嚣、工具理性的干扰,往往只见知识的工具性,只注重其实用性功能,而剥离或阉割其内在的精髓。础教育中存在的为考而教,为考而练,分分计较,为获取1分、2分、3分,没完没了地操练,就是这种理念、这种思潮的具体体现,导致学生不堪负担、厌学。

什么叫教育?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办学者、执教者要铁肩担道义,负责地、深情地培育学生精神成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滋养学生的心灵,引领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能站稳脚跟,明辨是非美丑,积极向上,健康成长。课堂教学该施以怎样的教育影响学生精神的成长、生命的质量?其实任何学科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要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实现“学力形成”与“人格形成”的统一。其关键在于执教者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意识,并切实身体力行,摆脱功利主义的裹挟,回归教育的本原。只有回归教育的初心,执教者才会有慧眼发现与挖掘学科中固有的、极有价值的育人资源,才会有巨大的热情与聪明才智把德智有机融合起来,既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场,学生就能享受到求知的愉悦和精神获得滋养的快乐。教学领域在功利第一、工具理性上有大突破,方能真正提高质量,否则,难以真正改变重术轻人的状况,育人的概念在外围飘,深入不到根本之处。

坚守中国立场,拥有世界视野,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走自己的路,我们的定力将更强大,我们的前途会更宽广。


本文摘编自2017年2月《人民教育》,内容有删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