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阿炳故居里奏响道教音乐会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09-07

 点击上方江南晚报订阅

锡城热点新闻即时推送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阿炳故居里奏响道教音乐会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昨天,由无锡市文广新局主办,无锡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走进非遗·传承实践”系列活动在崇安寺二泉映月广场热闹开演,“激情周末”广场文艺非遗专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示、道教音乐会为市民捧上文化遗产大礼包,呼吁大家共同守住乡愁。

无锡非遗进校园广结硕果

广场上,印有剪纸图案的水杯、围巾、鼠标垫、环保袋、明信片等生活用品“文艺范儿”十足,往来市民爱不释手,这些文创产品来自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启承剪纸文化传播工作室”。这个大学生工作室由该校老师刘晴带队,邀请无锡剪纸艺术市级非遗传承人冯钻荪担任导师,为了保护、传承、传播好剪纸艺术,师生们创意无限。他们身体有缺陷,但艺术感很健全,他们做的这一件件泥塑,活灵活现。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将太湖船点、惠山泥人等非遗项目引进校园,以残疾人为核心的精品课程已经培养了好几届毕业生。

昨天,塔影中心小学、广益中心小学、柏庄实验小学、辅仁高中、无锡商院等也在现场展示了各自非遗进校园的成果。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们舞起长龙震撼登场,龙舞融艺术与体育为一体,尽显青春活力。玉祁龙舞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省级非遗。崇宁路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化身”纺织女工上台了,翘着兰花指,踱着小碎步,一段锡剧《一匹布》引得满堂彩。三中的学生带来了唐调吟诵《湘夫人》《关雎》,无锡市少年宫的小琴童们演奏了二胡曲。台上台下倾情演绎,共同守护着最美乡愁,传递出最美乡音。

昨天的阿炳故居,仙乐飘飘,人气爆棚,众多市民循声而往。“这是无锡首场道教音乐会,除了无锡道乐团,我们还请来了江阴、徐州道乐团,还有南通、宜兴的道乐传承人来表演”,为了组织这场音乐会,无锡道教音乐市级传承人伍虎勇忙活了多天,更等待了多年。无锡道教音乐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因传承人相继去世,几度面临失传。好在4年前,无锡市道教协会副秘书长、70后的伍虎勇成为了无锡道教音乐市级传承人。这些年,伍虎勇培养接班人,办免费道乐班,到各地展演无锡道教音乐,让无锡道教音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伍虎勇带领的无锡道乐团首先登场,一曲《金橄榄》技惊四座,这是“十番锣鼓”《十八拍》中精彩的锣鼓段之一,由鼓、锣、钹、双磬、木鱼等多种打击乐组成。阿炳眼瞎后,仍能演奏此曲,可见对锣鼓之熟练,非同一般。江阴道乐团带来了《香赞》《清净自然香》,徐州道乐团带来了《玉芙蓉》《雁儿落》。《雁儿落》是梵音套曲,清新脱俗,意思是雁儿听了,也会停下来。阿炳从道期间,每天午后都会演奏此曲。“第一次听,真好听。”“场面很漂亮。”“平时在哪儿能看到这个表演?”观众的认可是伍虎勇他们的最大动力,传承无锡道教音乐,仍任重而道远。

(晚报记者 张月/文 还月亮/摄)

链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自2006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并在“文化遗产日”前后开展活动,呼吁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17年起,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