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湖泽木砻,远去的记忆

 明月流 2018-09-07

砻谷唏嗦,碓米落锅。

前锅煮粥,后锅活(蒸)番薯。

母子两头相触,一阵大笑。

昔日(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分宜人要吃一顿白米饭可不容易,从稻谷到白米有个复杂辛苦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木砻做米。它有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 砻谷

用一种木制的砻,这砻分二层,上层是装谷子的砻斗,下面是砻身。砻谷时,先把谷子放进砻斗里,把磨钩(木制的工具)放入砻首眼内。由两个人(或1人)用手握住磨钩,用大力气使砻斗旋转,砻斗磨出来的谷壳和糙米便溜入砻斗的缺口下,装在预先放好的大箩筐内。这时的糙米还不能用来做饭。在砻谷的过程中,由于要用大力气,因此会弄得满身大汗。

第二步是 放谷

用木制的风车来放,风车车身为圆鼓形的大木风道箱,风道箱顶着大漏斗,箱中装有4至6片薄木板制成的风扇叶,手摇风扇轮曲柄,扇轮转动。脱粒的谷物从漏斗狭缝中徐徐漏入风箱中,转动风扇轮产生风流,将较轻的杂物吹出车后的出口,较重的谷粒则落在车底流出车外,从而把谷壳等杂物和净谷区分开来。

第三步是 舂米

用木制踏碓,在碓臼(石制的)里放上糙米,两人(或1人)站在踏碓上用力踏。在踏碓一上一下的冲击下,碓臼里的糙米慢慢变白。但这时的白米和米糠还是混在一起的,不干净。

第四步是 “筛米”

就是用竹制的拜箕(圆形的)把混在米里的米糠先筛出去,再用竹制的“米箕”筛米,把小粒的碎米(细米)筛出。这时,白米就非常干净了,可用来煮饭或煲粥吃了。

这个由稻谷变成白米的复杂过程,也说明昔日分宜农村农民要吃上白米粥饭是多么艰辛。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昔日分宜农村砻谷做米的复杂过程也印证了古人所说的这个深刻道理吧。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日三餐能吃上白米粥饭是最平常的事了。只要用摩托车或斗车载谷到加工厂,很快便能由稻谷变成白米。木砻做米已经退出了他的舞台,或许以后只能在博物馆才能看到它的样子了。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