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人血糖总是忽高忽低不稳定是啥原因?这三个问题要注意

 天天听健康 2023-09-27 发布于山西

【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健康】

“我从得了糖尿病,降糖药也吃了,三顿饭也注意了,没少做运动,可就是血糖忽高忽低的不稳定,尤其是餐后血糖总是高,这是咋回事?是哪里出了问题?”

血糖的波动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点,它比单纯的高血糖的危害还要大,是造成各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与人体调节血糖的机制有关。

  • 人体在空腹状态下,血糖处于较低水平,胰岛细胞分泌少量的胰岛素来促进血糖的利用,此时胰岛细胞承担最基础的分泌任务,所分泌的胰岛素称为基础胰岛素;当进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此时胰岛细胞承担餐时胰岛素的分泌,所分泌的胰岛素称为餐时胰鸟素。

  • 糖尿病人胰岛细胞受损或数量不足,导致分泌功能下降,在空腹时所受血糖刺激较小,功能下降表现的不明显,但对进餐后的血糖升高不能做出快速反应,且因功能下降不能大量分泌所需要的胰岛素满足血糖利用的需要,便会造成餐后血糖居高不下,与空腹血糖形成较大的幅差,表现为血糖波动较大。

针对这种情况,往往采取的治疗措施是严格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服用降低餐后血糖的降糖药或是注射胰岛素,但很多患者对这三项措施的细节有所忽略,导致治疗效果欠佳,血糖仍然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主要包括:

  • 药物的因素 糖尿病人服用多少药物、注射多少胰岛素,是相对固定不变的,是根据某次血糖检测的结果而制定的,但每天的生活细节却可能千差万别,比如在食物的种类、数量上不可能天天一样,每一餐都没有变化,这就会造成药物的服用量不足而导致餐后血糖升高。

解决的办法一是学会食物总热量的计算,做到虽然每餐的食物种类不一样,但换算成的总热量基本不变,或者学会根据食物种类的不同,加减降糖药的服用量,比如多吃了半碗米饭,降糖药就需要多服用半片,要知道专门用于降低餐后血糖的降糖药即使多服用半片也不会引起低血糖,而根据用餐量随时调整用药量是糖尿病人应当了解与掌握的基本知识。

此外就是要注意,专门用于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需要与进餐同时服用,如果饭后再服用,特别是超过30分钟再服用将起不到良好的降糖效果,注射胰岛素也是一样,速效、短效以及30R\50R等预混胰岛素都需要在餐前注射才能发挥最佳的降糖作用。

  • 饮食因素 上面已经讲到了,糖尿病人饮食控制的是摄入的总热量而非限制哪一种食物,所以糖尿病人要了解吃了各种食物后会提供多少热量,以便于三餐食物的合理搭配,一把黄豆加二两米饭所提供的热量并不比二两面条多,而前者更能吃饱还不会使血糖升的过高就是这个道理。

  • 运动因素 糖尿病人的运动时间应选择在餐后30分钟到60分钟,此时大量食物进入小肠被吸收,处于血糖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此时运动有助于增加血糖的消耗而不致使血糖升的过高。

综上所述,当患者出现血糖波动较大的情况时,首先要从引起餐后血糖升高的因素入手,尽可能采取应对措施,不仅能减少血糖的波动,还能降低全天血糖的整体水平使治疗取得最佳的效果。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