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朱英华大应用心理咨询师 精神分析认为,行为是意识和潜意识的表达。行为是不喜欢和父母待在一起,想逃开。行为的结果是,拉开了彼此的距离。自己意识上感到这样的行为充满了不舒服、不自在,令人情感上产生矛盾:既烦躁不安又觉得愧疚不该。因为这些充满意识层面矛盾的行为,都是潜意识的聪明之举,潜意识告诉你,你和父母在内心的连接太过于亲密,以至于需要做一个心理调整,和爸妈分开一些。于是,就会有了以上烦恼。
亲密来自于,父母习惯于孩子随自己的心愿做人做事,就好像孩子就是自己本人,听从支配。这就是,心理上过于亲密的表现——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一部分去支配。事实上,父母与孩子是有边界的,只有相互尊重、独立,才能够和谐相处。 换一个思路,父母从来都未曾改变过,当我们不满他们对我们的不满时,企图去改变父母,成为心里面完美的父母的样子,这时候,孩子也在企图改变父母、支配他们,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也是,心理上过于亲密的表现。这个角度看自己,又与父母有何不同呢?因此,双方都犯了毫无边界的错误,才会加强了内心烦躁的感受,企图逃离对方。
爱是一个有分寸的东西。分寸之间的爱,充满滋养,分寸之外的爱,充满控制。 要想回到健康的亲密关系当中,就必须在内心里与父母做好分离,假如不断纠缠在关系中反复感到烦躁,则是没有分离的表现,你还在被控制着,也在配合着被控制。 企图做好分离,便放弃改变父母的想法,只能从改变自己做起。假如心理上的分离暂且难以实现,那么先从物理分离开始,尊重自己的感受,尝试破了这个局。一旦心理上的独立实现了,即便整日和父母待在一起,你也可以做到真正的内心独立。
关于华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