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星球上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它的名字叫做“茶”。茶,一不能充饥,二不能御寒,好像没什么用。可是当你着急上火的时候,一碗茶冲下去,火气就消了;当你抓耳挠腮的时候,一碗茶冲下去,灵感就来了。由此可见,茶是有灵性的,也是有神性的。 可惜庸夫俗子不懂得这个,就算懂了,也不一定能和茶结缘。为啥?因为喝茶是需要条件的。首先你得填饱肚子,其次你得拥有闲暇,假如碰上兵荒马乱,连小命都保不住,哪还有工夫去喝茶啊!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以上这些话很朴实,很有见地,可惜不是我说的,而是宋徽宗说的,它是徽宗名作《大观茶论》里的一段序言。当然,徽宗说的是文言文,我把它转换成了白话文。宋徽宗还说:自从大宋立国以后,喝茶的好时代就来了。 第一,天下好茶辈出;第二,人民安居乐业;第三,制茶工艺和品茶之道远远超过了此前任何一个朝代。由于宋朝具备这三大优势,所以宋朝的茶人特别多,茶风特别兴盛,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几乎人人都喜欢喝茶。不光喝茶,宋朝还流行斗茶,几个书生凑到一块儿,拎起茶壶就比赛,比赛谁的茶汤最香醇,谁的茶具最精致,谁的手艺最高超。一个人如果不喝茶、一个家庭如果不藏茶,简直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我们听完宋徽宗这些话,再翻看宋朝人留下来的笔记、日记、书信、诗词、话本、戏曲,会发现他没有吹牛,讲的都是事实。宋朝人过日子,无论是消愁解闷,还是走亲访友,无论是起房盖屋,还是谈婚论嫁,都离不开茶,以至于老百姓把素菜馆叫故“素分茶”,将小费称为“茶汤钱”,管日常饮食叫“茶饭”,并给饭店服务生取了一个相当气派的名字:茶饭量酒博士。 茶风兴盛到这个地步,宋朝茶人自然免不了要骄傲一下了。 [唐] 陆羽《茶经》书影 中国茶史上最出名的人物应该是陆羽吧?他是唐朝人,被尊为“茶圣”,自唐以降,世世代代的茶人都供他为祖师爷,可是宋朝人却不把他放在眼里。
[宋] 蔡襄《茶录》(书影) 这些人之所以胆敢瞧不起陆羽,并不是因为他们比陆羽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有幸生在宋朝。宋朝的国力不一定比唐朝强盛,但是宋茶却一定比唐茶讲究得多,甚至比现在的茶都要讲究得多。 宋朝人喝茶,喝的是“点茶”。这个点茶的“点”,可不是上馆子点酒、点菜哦! 点茶是调制茶汤的一种方式:把茶叶蒸熟、漂洗、压榨、揉匀,放进模具,压成茶砖,再焙干、捣碎,碾成碎末,筛出茶粉,撮一把茶粉,放入碗底,加水搅匀,打出厚沫,最后才能端起茶碗细细品尝。 [宋]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局部) 麻烦吗?当然麻烦。 好喝吗?绝对好喝! 因为宋朝的茶汤几乎完全没有了苦涩,只留下甘甜厚滑的芳香。我们说宋茶讲究,指的就是这种不厌其烦的喝茶方式,以及这种甘香厚滑的奇妙口感。 说到不厌其烦,有的朋友可能会想到日本抹茶。没错,日本抹茶和宋茶非常相似,都需要蒸青、磨粉,都是把茶粉放进茶碗,然后用热水调汤。但是抹茶比宋茶少了一道最关键的工序—─做茶时没有经过压榨、揉搓,因此叶绿素和茶多酚没什么损失,可是却苦得很,所以日本人喝抹茶之前,一般都要吃一些甜点。 说到甘香厚滑,有的朋友可能还会想到英国红茶,或者想到印度拉茶。但是请注意,英国红茶和印度拉茶之所以甘香厚滑,是因为加了牛奶,有时候还要加糖、加咖啡,如果没有奶和糖的帮忙,它们的味道立马打折。而宋茶就不一样了,完全不需要别的东西,单枪匹马上阵,就能征服天下茶人。(未完待续) ——节录自李开周著《摆一桌绝妙的宋朝茶席》,时报文化出版公司,有删改。 [宋] 刘松年《撵茶图》(局部),可见部分点茶工具:茶磨、茶炉、茶瓶、茶盏、盏托 摆一桌绝妙的宋朝茶席 新书推荐 李开周 著 时报文化出版公司 跨界文化 ○ 跨界书店 · 愉阅生活 ○ ID:BorderlessBooksh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