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常见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闭经、崩漏、痛经、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吐衄、经行口糜、经行浮肿、绝经前后诸证等。 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内伤、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最终导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病。 月经病的诊断要点,月经不调时,主要根据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作为诊断要点。〖例如〗而以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的症状为主症者,又称经行前后诸证,诊断时以主症定病名即可。如每逢经期或经前,发生头痛、泄泻、浮肿或乳胀等,均以主症作诊断。 月经病的辨证,是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出现的症状,结合形、气、舌、脉来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是调经治本。调经治本的具体方法,有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等不同方法。但以上方法,又常以补肾扶脾为要。另外,调经又当分清先病后病,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当先调经;先他病而后致经不调者,又当先治他病。另外还需注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及顾及平时与经期的不同生理特点,全面考虑,灵活运用。对于女性的不同年龄阶段,又有不同的治法,故应考虑年龄因素。 月经病的护理,要结合女性生理特点,并遵照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首先,注意仔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有无痛经史,并作好记录,并且注意询问有无伴随症状。更年期患者注意询问绝经年龄,有无更年期症状。若值经期,则注意观察经血的量、色、质,有无气味等,以掌握临床资料。另外对月经病的护理,要重视心理调护,因为月经是情志变化的晴雨表,情绪波动,精神刺激,过度紧张,过度惊吓等,均可导致月经病的发生。平时注意起居、饮食,防止因起居不慎而感受寒、湿、热邪,影响冲任气血的流通,而导致月经病。临床还要根据不同的辨证要点,辨清寒、热、虚、实,以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临床针灸治疗月经病的十要穴 1、神阙穴 神阙原本是肚脐,勿用针刺灸为宜;阳气衰弱下元虚, 除湿散寒温脾肾;崩漏经闭和经痛,隔盐姜蒜灸之灵。 2、气海穴 气海专治诸般气,强壮保健治气虚,脐下阴冷小腹胀, 月经不调和痛经,白带崩漏和经闭,遗精早泄和阳痿。 3、关元穴 关元脐下三寸正,诸虚百损下腹冷;此穴保健还强壮, 善治妇女诸疾病,阳痿早泄和疝气,月经诸疾最适宜。 4、肾俞穴 肾俞十四椎之下,生殖泌尿功最大;月经不调白带病, 下元虚损不育症;肾虚早泄和遗精,针灸配合立见功。 5、血海穴 血海主治月经病,闭经崩漏和经痛, 月经不调恶漏下,止血破血疗效佳。 6、合谷穴 合谷正在虎口间,头面诸疾此为先, 经痛经闭月经病,针刺5分灸3痊。 7、足三里 强壮要穴足三里,消化不良调胃脾, 虚寒痛经和闭经,针灸配合最相宜。 8、三阴交 健脾补肾三阴交,月经疾病最有效, 还治泌尿生殖病,男女不育不孕妙。 9、太溪穴 太溪善治肾中病,滋阴补肾调冲任; 月经不调癥瘕疾,男女不育不孕症。 10、隐白穴 隐白属于十二井,针灸放血把它寻, 月经过多和宫血,各种出血用此神。
▶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