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的生成与排出 | 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肾小球的滤过率和滤过分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对Na+ / Cl- / H2O / HCO3-和水的重吸收;对H+ / NH4+的分泌 | 3.尿生成的调节 | 肾内自身调节:小管液溶质浓度;神经和体液调节: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4.清除率 | 血浆清除率 | 5.尿的排放 | 排尿反射 |
第一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滤过 1.肾小球率过滤: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 125ml/min) 2.滤过分数=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 肾小球血浆流量: 当肾血浆流量↑,滤过率↑;反之,减小. 2. 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的改变: eg:血红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 缺氧等  3.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入球端=2.0 kPa 出球端=0 kPa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改变  血压在10.7~24.0 kPa(80~180mmHg)范围内变动,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不变。 当血压<10.7 kPa(80mmHg),则肾小球毛细管血压↓,有效滤过压↓,尿量↓ ;当血压<5.3 kPa(40mmHg),则肾小球毛细管血压↓↓,有效滤过压↓↓,无尿.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 血浆蛋白浓度↓ 血浆胶体渗透压↓ eg.蛋白尿,肝功能障碍,大量输入生理盐水 (3)肾小囊内压的改变: eg.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磺胺药等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第二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原尿中99%的水,全部葡萄糖、 氨基酸、部分电解质被重吸收,尿素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 (一)近球小管 是大部分物质的主要重吸收部位 1.Na+和Cl- 原尿中的Na+和Cl-在流经肾小管、集合管时被重吸收99%以上。其中近球小管约重吸收65~70%。 ※近球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是主动过程 ※近球小管后半段Na+通过细胞旁路被动重吸收 ※在近球小管Cl-的重吸收伴随Na+的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 Na+在跨管腔膜转运时,并不是单独转运,它都是与其它物质通过同一个蛋白载体同时转运的。   2.水 水的重吸收是在渗透压差作用下而被动吸收。 近端小管对水是等渗重吸收与体水是否缺乏无关,不被调节。 3.HCO3- ① HCO3-是以CO2形式重吸收(80%在近曲) ② 有H+分泌 方式:Na+— H+交换 (肾小管各段均可泌H+,80%在近曲小管) ﹡用乙酰唑胺抑制碳酸酐酶→尿量↑  H+—Na+交换和HCO3-的重吸收 5.葡萄糖 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 葡萄糖重吸收是借助于 Na+的重吸收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肾糖阈:肾糖阈是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值,正常成年人为160~180mg 【例题】糖尿病病人出现尿糖的原因是( ) A.部分远曲小管对糖吸收达到极限 B.部分近球小管对糖吸收达到极限 C.超滤液中出现葡萄糖 D.部分远曲小管对糖吸收障碍 E.部分近球小管对糖吸收障碍
【答案】B (二)髓袢升支粗段 1Na+—2Cl-—1K+同向转运模式进行 通过钠泵的活动,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了2个 Cl-,同时伴有2个Na+的重吸收,其中1个Na+为主动重吸收,另一个Na+为被动重吸收。 呋塞米和依他尼酸能抑制 Na+-2Cl--K+同向转运体的功能,使NaCl的重吸收减少。  髓袢升支粗段继发重吸收Na+、Cl-、K+ (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水的重吸收(被动重吸收)  2. Na+和K+的重吸收 受醛固酮调节——保钠排钾 3. 主细胞和闰细胞 主细胞重吸收Na+和水,分泌K+ 闰细胞则主要分泌H+ (四)NH3的分泌: NH3+ H+ + Cl-→ NH4Cl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肾小管中溶质浓度的调节) 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具有对抗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作用. 渗透性利尿:由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Eg.糖尿病多尿/甘露醇利尿 (二)神经体液调节 1.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①兴奋肾血管平滑肌α肾上腺受体,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②激活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进球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③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对 Na+/Cl-/H2O的重吸收↑  2.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分重吸收,尿液浓缩,使尿量减少。 调节:①血浆晶体渗透压↑,抗利尿激素↑ eg.大量失水(出汗,呕吐,腹泻) ②循环血量的改变↓,抗利尿激素↑ eg. 大失血 3. 醛固酮 作用: 调节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保Na+保H2O排K+ 醛固酮分泌的调节: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血K+与血Na+水平
第四节 血浆清除率 两肾在1分钟内能将多少ml血浆中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个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的毫升数,就是该物质的清除率. 考点: 1. 血浆清除率=肾小球率过滤→能滤过,不能重吸收 2. 血浆清除率<肾小球率过滤→能滤过,能重吸收, 不确定能不能分泌 3. 血浆清除率>肾小球率过滤→能滤过,能分泌, 不确定能不能重吸收 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1.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2.测定肾血流量; 3.推测肾小管的功能.
第五节 排尿反射——受高级中枢控制的脊髓反射 刺激:膀胱内压(尿量400~500ml) 感受器:膀胱壁、后尿道  排尿异常: 1.传入神经受损:→溢流性尿失禁 2.传出神经受损或脊髓骶段受损:→尿潴留 3.高位脊髓受损:→尿失禁 【例题】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 A. 肾交感神经兴奋 B. 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C. 快速静注大量生理盐水 D. 静注高渗葡萄糖液 E. 注射抗利尿激素
【答案】C  【例题】给体重3kg的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 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E. 血容量增多
【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