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椅披,被遗失的家具拍档 | 风月无边

 芝润斋 2018-09-09


椅披是容易被世人遗忘的,但古人对生活的期许和追求与我们今人的感性和愿景是一样的,只是时代变了……




今天我们先从一张照片开始看起——





这是美国费城博物馆收藏的一对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形制标准,比例协调,大气舒展。与我们常见的官帽椅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一对上面多配了一副椅披。


什么是椅披?就是我们今天的研习话题。






椅披其实是传统坐具的衣饰,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家纺一类物品,又叫椅衣、锦背、椅搭、椅袱,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民国,没于近代。


我们现代的坐具家纺都是为西式坐具服务的,传统古典坐具的家纺已经被世人遗忘,即使是在古典家具的爱好收藏者,椅披也是鲜为人知的存在。



电视剧《红楼梦》中王熙凤坐在带有椅披的圈椅上




通过对大量古画的观察及研究,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椅披与椅垫、杌子垫这些物件儿,与中国古代家具配套使用,互为表里,互为补充。


由此我们可以证实,古代家具绝不是有些人所抨击的那样——坐上去硌人不舒服。相反,古人在硬与软之间有着独特的审美与追求。





毋庸讳言,中国古代家具,在使用之舒适性方面与西方后起之现代家具确实存在差距,比如西方家具中绵软椅垫和靠背等的娴熟使用。






但正是由于古代中国椅披椅垫的出现,恰恰证明古人的智慧空间无限之广,正是为了弥补这些缺陷,中国古人试图以使用加厚的椅披和椅垫来克服这些缺点,务求无论是家具尺寸还是倚靠坐卧,都能达到最佳程度的追求。





同时,椅披作为椅子的养护性遮挡物,它的全长是根据椅子结构而定,主要依据椅背高,坐位宽窄,椅腿高低,三个尺寸相加而得。


一般要长于相加尺寸,便于将多余部分搭向椅子背后部。弯折处,固定时多用系带。





中国的传统注重通过每一细节来着重显示人的地位及其相关的规范性、仪式感。而漂亮和美观正是仪式感的重要内容。


坐具与椅披的搭配使用是最为明显的例子,它们将硬与软、刚与柔、庄重与舒适、身份象征与美学感受很好的协调统一了起来。






中国人为了达到家具在视觉上之美观,和使用中的舒服以及可以妥善保护家具材料之目的,把上述这些与家具配套之物件儿已是使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就材质而论便极其丰富,有缂丝、刺绣、锦缎、漳绒、堆绫、印花和弹墨等等。若需其柔软,则内蓄棉花、芦絮或禾草;若需其御寒保暖,则用绸缎作衬用皮毛作面。或则采用整张兽皮作为椅披。





当然,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椅披椅垫之类的物件儿,是与其主人当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密切相关,一般百姓是无缘于此的。


近年来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拾,明清家具和中式家居设计也得到了追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觉得传统陈设下的居家环境往往令人觉得沉闷、方正而持重。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当下中式居家陈设中缺失了家纺这个重要元素。古典家纺在传统中国居家陈设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同人需穿衣,琴需系弦。





穿戴好衣饰的家具会瞬间变得绵绵有情,即是对家具的装饰,同时也可丰富室内陈设的颜色配比。





中国居家纺织品在历史长河中出现的时间远远早于家具,特别是中国坐具类家纺品,在垂足坐具正式出现之前也曾承担了坐具的功能。


魏晋开始垂足坐具兴起,改变了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传统。随之相应增添了诸如椅披、坐垫、靠垫和迎手等一系列家纺品。



▲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详细地描绘了当时的生活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椅披的用法:自椅子搭脑向后下垂到椅盘以下,向前沿着靠背到椅盘,再沿椅盘前沿向下垂落到脚踏掌以上。因为椅子多是木制品,椅披就成了柔软的靠背和坐垫。



两宋时期垂足高椅已十分普及,彻底改变了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俗,椅子在室内厅堂已经有固定的安放位置,这一时期的椅披被称作绣背、锦背或椅背。





两宋椅披非常简单,没有过多装饰,素锦绫一块披覆在椅子上,然后用系带固定,南宋楼錀赞所作《大智律师元照像》的描绘中,宋人已经开始用异色锦绫包缘的椅披。宋代帝后御真画像中宝座上也铺设锦背,绣各色杂花团纹、缀饰珍珠宝石,极尽奢华的椅披。

 


▲南宋楼錀赞嗧《大智律师元照像》中的椅披 日本京都泉涌寺藏


▲《宋神宗皇后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时期桌椅等高足家具已经成为了家居陈设中的绝对主流,从明代小说中可见大量坐具使用纺织品的经典范例。


椅披在明代除了被称作“椅背”以外,俚语中还被称作“椅靠”、“椅座”或“座位”,如《金瓶梅词话》中提到的“绿锦段厢嵌貂鼠椅座”、“锦裀座位”。



▲《明兴献帝坐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男子容像》上的椅披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明代帝王御真和士人容像中所绘的椅披样式主要为包缘大长方形,这与当时交椅的普及和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材质多为刺绣和锦缎。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吴梅村像》中用到了极其特殊的割绒工艺,制作出了适合四出头式官帽椅的绒毯椅披。



▲明《吴梅村画像轴》中绒毯椅披



清代椅披的运用更是到了一种极致,在文学作品中,关于椅披的描述也随之丰富起来。如《红楼梦》中有:“银红撒花椅搭”、“弹墨椅袱”等。



▲《雍正行乐图·围炉观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所绘的梅粉色格子纹椅披搭在圈椅上,衬得身穿青色披风的雍正帝极为儒雅。


▲清代官员冬季的兽皮椅披



鸦片战争之后,洋纱、洋布冲击了传统手工织绣面料。民国时期已经出现了沙发,相对应的沙发套也就出现了。


随着沙发进入中国的还有西方软垫坐具,软垫坐具出现以后,冲击了传统实木家具和椅披的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椅披当今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在现在的京剧舞台上还可看到椅披的使用。但是在使用上则与生活中的椅披大不相同。





椅披是容易被世人遗忘的,但古人对生活的期许和追求与我们今人的感性和愿景是一样的,只是时代变了……




-  END  -


/ 参考文献  /

《垂足锦背温香雪 中国椅披》

《艺术财经》2012年04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