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冲坐杯、低温冲泡,这些自杀式泡茶法,请离岩茶远一些!

 小陈茶事 2020-03-21
第一冲坐杯、低温冲泡,这些自杀式泡茶法,请离岩茶远一些!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冲泡,这个动词大家并不陌生。

冲,即沸水倒入盖碗。

泡,即沸水与茶叶之间,邂逅相遇,发生了奇妙的物理反应,释放滋味。

然,这个看似很机械的动作,却难倒一票茶友。

您是否也遇到过“为什么我泡的茶,和茶掌柜大相径庭”的尴尬局面?

您是否也面临“不知道岩茶要如何出水”的窘境?

您是否也质疑自己真的会泡茶吗?

遇到过就对了,冲泡,它不是粗硬的线条,干净、刻板,更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要通过一次次冲泡来提升、修炼。最后才能涅槃重生,成为圈子里最会泡茶的。

不会泡茶并不可笑,也不可耻,万丈高楼还要平地起呢。

不过,在学习岩茶冲泡前,有三个冲泡误区请务必了解,并且绕开它们。

若是不听麻花劝诫,还蒙头坦然踏入误区,那真是要吾日三省吾身。

第一冲坐杯、低温冲泡,这些自杀式泡茶法,请离岩茶远一些!

冲泡误区一:第一冲坐杯

坐杯,顾名思义,让茶叶“坐”在杯子里,即茶与水长时间接触(至少超过十秒)。

岩茶坐杯,意味着倒出茶汤的时间推迟,速度变慢。

出水速度的快与慢,将直接影响茶汤的口感。

若出水速度慢,茶叶与沸水反应过于激烈,将导致茶汤口感太浓郁,甚至会有苦涩味。

唯有恰到好处的出水,才能控制好汤水浓度。

在平时冲泡岩茶时,反复规劝茶友们要采用快出水方式,尤其是前四冲,更要快出水。

然,总有胆大敢于冒险的茶友,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要在第一冲坐杯。

第一冲坐杯,您或将面临三种局面。

第一冲坐杯、低温冲泡,这些自杀式泡茶法,请离岩茶远一些!

1、茶汤浓烈苦涩

第一冲,是岩茶内质最为饱满的状态,仿佛装满燃料的火箭,动力指数满分。稍微经过沸水冲泡,即可释放滋味物质。

用力过猛的冲泡,自然导致茶汤浓烈,还会苦涩。这样的茶汤,怎么会好喝?

第一冲坐杯、低温冲泡,这些自杀式泡茶法,请离岩茶远一些!

2、影响之后每一冲口感

如果您发现第一冲坐杯后汤水太浓,想喝淡一些的茶汤,于是第二冲改用快出水。

然,这个做法,却为时过晚。

第一冲坐杯,相当于将岩茶的任督二脉全部打开,所有毛孔敞开,使得内含物畅通无阻,自由出行。

而通道一旦被打开,就无法再关闭。

第二冲即使快出水,茶汤依旧会变得浓烈。

第一冲坐杯、低温冲泡,这些自杀式泡茶法,请离岩茶远一些!

3、茶叶容易不耐泡

坐杯,相当于加速消耗岩茶的内质,自然会让茶不耐泡。

用快出水方式冲泡,岩茶可冲泡到十次。而第一冲开始就坐杯,可能就只能泡五次。

毕竟,内含物被过度消耗,回天乏术。

若要茶好喝,还听麻花的建议,前四冲用快出水的方式,之后若是觉得茶汤太淡,再适当坐杯。

第一冲坐杯、低温冲泡,这些自杀式泡茶法,请离岩茶远一些!

冲泡误区二:低温冲泡

岩茶冲泡的水温,以100℃为佳,在水烧开后即刻注水。

要论其中原因,不外乎三个。

首先,岩茶制作时经过较高温度的炭焙,100℃于其而言,并不是酷刑。

若是冲泡水温太低,泡不出岩茶风味。

其二,岩茶中的芳香物质丰富,它们的沸点高低不同,若是水温低,岩茶香气低迷。

高温冲泡,才能让高沸点香气物质发挥作用,茶喝起来才更香。

其三,沸水冲泡,岩茶内含物质释放多,茶汤更有滋味。

若温度过低,岩茶条索无法舒张,内含物析出速度慢,这样的茶汤喝起来,会觉得缺乏劲道,喝起来比较平淡无奇。

为保证冲泡温度维持在适合温度,建议大家买具有保温功效的烧水壶,将温度调至100℃,这样就能保证随时有沸水可泡茶。

第一冲坐杯、低温冲泡,这些自杀式泡茶法,请离岩茶远一些!

冲泡误区三:超大盖碗泡茶

冲泡武夷岩茶,最佳茶具是白瓷盖碗。

其好处,脱口而出。不吸味、不吸香,还能控制出水速度,方便观察汤色……

白瓷盖碗泡茶虽好,然有一个细节容易被忽视——盖碗容量大小的选择。

冲泡岩茶,最好是用120毫升左右的盖碗,搭配8克岩茶。

这种容量下的盖碗,操作方便,茶水比例适中,泡出的味道浓淡合适。

然,仍有许多茶友,不知道岩茶冲泡需要多大盖碗,往往会选购容量过大的盖碗。

如之前有位茶友反映,自己泡的茶怎么都不好喝,味道不是淡,就是浓。

后来经过了解,发现问题所在,他用的是200毫升的白瓷盖碗。

盖碗容量变大了,但投茶量没有改变,依旧是用8克岩茶。第一冲,快出水,发现味道好淡。第二冲,改用坐杯方式,茶汤又变浓。

见此情景,建议茶友更换标准盖碗。

第一冲坐杯、低温冲泡,这些自杀式泡茶法,请离岩茶远一些!

后记

常有朋友埋怨,“为什么同一泡茶会喝出两种味道?”

潜台词是:我该不会真倒霉,遇到了一个坑货掌柜,把我的茶偷偷掉包了吧。

遇此情景,先别急着怀疑茶的品质,茶掌柜还没胆子大到敢在你面前换茶。

此时,我们应该从自己的冲泡方式入手,对比与茶掌柜的冲泡方法。

若是您是个玲珑好学之人,必定能发现不同。

如文中所提到的“第一冲坐杯”、“低温冲泡”、“超大盖碗泡茶”等误区,看看您是否中招了。

若是泡法正确,味道还是不同,不妨带着您的茶,再找找茶掌柜,请他演示一遍冲泡方法。

聪明如你,必然能找到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