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一文告诉你周朝都做了些什么

 红豆居士 2018-09-10

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一文告诉你周朝都做了些什么

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原因有很多,有地理层面的原因,也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特质的原因。多元的因素促成了我们中华文明一直绵延至今,这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生成了这片大陆上的人们独特生活和生产方式,这些生活和生产总的方式,即为中华文明。那么谁是我们庞大文明体系的奠基者呢?笔者以为是周朝。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上古三代中的最后一个,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

一、生于忧患

故事还得从三千多年前的那场战争说起,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联军在牧野(今河南新乡附近)打败了商朝军队,商纣王自焚而死。来自西边的姬周打败了来自东方的民族商,问鼎中原,成为各个部落国家的领导者。而此时的周人却高兴不起来,他们联合其他部落打败了商,自然也担心其他部落取代周,况且当时还有很多'东夷、西戎、北狄和南蛮'们和商朝遗民,个个心怀鬼胎、虎视眈眈。所以周朝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一是解释政权的合法性;二是保障政权的稳定性;三是维持政权的持续性。基于这三个问题,周人都做了些什么呢?

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一文告诉你周朝都做了些什么

牧野之战示意图

二、如何解决问题

要谈周人面对这些问题的做法,就绕不开一个人,周公,周公又叫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武王去世后,周公担任摄政辅佐成王。《尚书》中这样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也就是说,这七年里,头三年平叛,第四年封建诸侯,第五年营建成周,第六年制礼作乐,第七年还政于成王。周公七年的摄政,是周朝构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制度的一个缩影。周朝构建的这一套统治体系,维持了近八百年。其中的很多影响一直持续到几千年后清朝甚至是当代。

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一文告诉你周朝都做了些什么

影视作品中的周武王

1、天人合一

周人要解决的第一大问题,是政权的合法性,就是要说明政权是哪儿来的,周人创造性的提出了'君权天授',这里的天不是某种神祗,而是指自然界,君权天授,所以周王又叫周天子,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人还说'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这就把天和人结合了起来,所谓'天人合一',君权天授就和君权民授结合起来,这也难怪,天字的甲骨文就很像一个人。政权哪里来?天授之。天是谁?天是自然,是人民。只不过周天子是天选之子,可以代表上天来统治万民。那么这就完善了吗?为什么你姬周的人就是天选之子?其他人不可以吗?周人又提出了一个理念——'以德治国'。

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一文告诉你周朝都做了些什么

天字的甲骨文及后来的发展

2、以德治国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在很多文献中都是道德楷模的形象,所谓'以德治天下'。道德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可以来治国的标准。君权必须授予有道德的人,也就是圣人。所以文王、武王、周公必须是道德上的圣人,才能合法的统治天下。天人合一和以德治国,这就很好的解释了政权的合法性。政权合法了,还得稳定和延续,这就不是几套理论可以支撑的了,必须还得有手段和制度。手段是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制度是规则,是延续理念的机制。这手段,叫礼乐;这制度,则是井田、分封和宗法。

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一文告诉你周朝都做了些什么

周公旦

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一文告诉你周朝都做了些什么

德字的不同字体

3、礼和乐

礼就是指礼器,表示着秩序和差异;乐就是指乐器,象征着欢乐和和谐。礼本来指祭祀等礼仪,后来引申为秩序、区别和差异,比如祭祀,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再有乘车,天子驾六,诸侯及卿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还有观赏跳舞,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其中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这些礼制都说明一件事:尊卑有序、长幼有别、高下有异。乐是指音乐歌舞,但不是单纯的狂歌乱舞,而是承载着礼制的有序的音乐和歌舞,这里面象征着快乐、温和和和谐。礼维持秩序,各司其职,各谋其位;乐琴瑟和鸣,安定人心,和合大同。这就是礼和乐,代表着以德治国,而不是蛮荒的杀戮和血腥的镇压。在周之前的商,却不是以德治国的,甲骨文所记载的人牲,可是拿活人在祭祀。

4、三大制度

礼和乐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王朝的稳定,可如何让其延续下去,必须得从制度入手。周人为此制定了三个制度。政治制度:分封制;社会制度:宗法制;经济制度:井田制。

先说分封制。分封制也可以叫封建制。这里的封建,不是常说的'封建迷信''封建遗毒'的'封建'。封建二字本来不是贬义,而是指封邦建国,封土设家。邦指邦国,国指城市。是周天子将天下封给贵族、功臣和商朝遗民,形成邦国。注意是封给不是分给,诸侯们对于邦国只有治权而无产权,产权在周天子。周天子也有自己的邦国,叫做周王国,其他的邦国按级别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对周天子和诸侯的称呼就可以看出,比如周某王、宋某公、郑某伯等。诸侯们又将自己的邦国封给大夫,形成采邑(相当于县)。大夫不再分封,只是有自己的家臣,帮助管理采邑。这样就形成了天子(天下共主)——诸侯(高度自治)——大夫(采邑自理)——家臣的三层四级的政治体制。

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一文告诉你周朝都做了些什么

分封制和宗法制

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一文告诉你周朝都做了些什么

周最初的封国

再说宗法制。宗法制又叫做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制度解决政权如何延续的问题。周朝的人们一般是一夫一妻多妾,嫡是指正妻(只有一个),长子就是大儿子(也只有一个),这就解决了拥有天下的天子与家大业大的诸侯的继承权的问题。那嫡长子继承了正统,那庶子和次子们怎么办?他们当然也是贵族,只不过等级会降低,如果连续几代都是庶子和次子的后代,那么要不了几代可能就会沦落为士(低级贵族)。

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一文告诉你周朝都做了些什么

宗法制示意图

还有井田制。井田制是周王朝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的一种制度,就是将一块土地按照井字形分成九块,中间一块为公田,四周八块为私田,私田由各家耕种,收入为各家所有,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种,收入归公,用来上交给宗主和处理公共事务。这实际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但是土地领主所拥有的仅仅是土地的财权和用权,而产权永远归周王所有,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样一种制度作为周王朝的经济制度,支撑着分封、宗法等上层建筑。我们不相信那时候的土地每一块都是'井字形',但是这种抽象的制度应用于具体的土地上却是可行的,至少理论上可行。

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一文告诉你周朝都做了些什么

井田制示意图

周人的这些制度和做法,后人称周制。到了秦朝,秦朝创立了秦制,变邦国为帝国,改天下共主为中央集权,直到清朝灭亡,中央集权延续了两千多年。虽然周制变为了秦制、汉制一直发展变化到清朝灭亡,但是周制带来的影响却持续到了今天。

三、周制为中华文明奠基

周制并不完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最后也被历史所淘汰,但是周制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可以说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绝,周朝和周制居功至伟。

1、重集体、讲家国、有家园。中国人向来有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这都是中国人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的体现,家国一体,家国不分,这是中华文明不间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族入侵终不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这种集体意识,源自周朝的宗法制,天下分封,宗法继承,整个邦国联盟说到底都是一家人,经过后来的发展,宗法制虽然已经不再,可是这种家天下的情怀却影响着中国人近三千年。

2、重伦理、讲秩序、有礼仪。这三点也是中国人的特质。伦理是什么,就是讲次序和类别,人伦就是人应有的人际关系次序和类别以及规矩。周礼的人伦有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提倡或者说要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朋友诚信。这些理念,是中国人社会关系的重要构成和规矩,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润滑剂,影响中国人至今。有些礼仪发展到后来成为一些习俗和文化传统,比如祭祀。这些理念,是周礼以及周礼后来的发展和延续。我们以今天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评判这些东西,当然发现这些不能完全照搬,应当有所扬弃,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受其影响。

3、讲德治、尚和合、慕大同。周人提出的以德治国,也对中华文明造成深远的影响,儒家学说提出的仁爱、仁政也都是契合德治的。虽然治国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能单纯靠德治这一手,还得靠另一手——法治,但是以德治国这个理念,确实绝对正确的。中国人还喜欢和合,对于周边的民族和国家,更多的是同化。西方文明很多都间断了,西方的改朝换代意味着文明的更替,而中国的改朝换代仅仅是改朝换代,文明得以延续。这是为什么?因为西方的很多国家征服敌国多是靠武力、暴力,动不动就屠城灭族,而中国则不然,中国古代统治者更重视以德治国、以德化人、同化对方,对待周边的小国和其他民族也是只要你认同我的文化,我便与你和睦相处,为你传播和输出我先进的东西。

从这些角度来看,说周朝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恐怕不为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