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按照理、法、方、药给患者治疗的过程。所谓辨证,是在中医理论和辨证纲领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中医思维,对从四诊中获得的病情资料进行辨别、综合、推理,求得证名结论。这个证就是理,有了理的结论,那么治法、开方配药就相对简单了。 那什么是证呢?证,是指对疾病所处的一定阶段的病机概括,或非疾病机体一定阶段的机体状态的概括;候,是指这种病机或状态的可被观察到的外在表现。这就是我们中医常说的证候。实际上一般就说病机就可以了。 辨证是需要很多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但首先是中医的思维,这一点,我在上一篇已经讲过了。这是首要的前提,如果没有中医的正确思维,那么你越辨证就越偏离正确的病机,就像走路走错了一样,越走离目标越远。有了这个前提,才能有四诊,四诊就是望闻问切,在四诊过程中,需要运用所有的中医理论,否则四诊就收集不到正确的资料。 收集到四诊的正确资料后,然后利用中医的辨证方法和理论进行推理,找出病机。辨证方法很多,包括: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气血精津液辨证、八纲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等。这些辨证方法在什么时候应用,如何应用,是考验一个中医临床者的真正水平的,这些应用需要相当熟练,否则辨证几天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病机是什么?《类经.疾病类》里做了说明:“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理。临床实践中,一般会辨证出多个病机,这时,必需要分出主次,这样治法才不会乱。不管是单一病机还是多个病机,这些病机一定要能解释四诊搜集到的资料,或者说能解释患者的外在症状,包括身体各种反应出的症状,以及舌像、脉象等等。否则这个辨证肯定不正确或者不完善。 中医治本是以辨证为基础的,比如说,患者咳嗽,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咳嗽的病机在哪里,这就要根据患者四诊合参来判断,有的咳嗽是肺失宣降,有的是肺气上逆、有的是水寒射肺、还有木火刑金、胃气上逆等等。不能见咳止咳,这是西医的治法。有很多患者过来给我看在中医院的中医病案,诊断结果很可笑:肺炎、胃炎、细菌感染等等,然后开中药。我一般对这样的患者说,这种情况还不如直接看西医呢。中医有中医的理,西医有西医的理,如果拿西医的理,然后用中医的治法、药方和中药,就是南辕北辙了,一定不会有治疗效果的。 |
|
来自: 中医知识圈 > 《中医理论理念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