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正非:HR不懂业务,就可以下岗了

 温柔的TIGER 2018-09-12
  如今很多企业都在学习华为,而华为的人力资源又有了新动态。近日,任正非对人力资源部“动刀”:成立总干部部,与人力资源部权责分离。在文件中,任正非有以下几个观点:1、认为人力资源部管控过度,应该去权利化;2、人力资源体系要从权力中心变成服务支持中心等等(全文链接点此查看https://www./rz/14468950.html)。正所谓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对于任正非对人力资源部“动刀”,HR你怎么看?如何解读呢?

文|任康磊

任正非对人力资源部的要求,翻译成一句话就是:“HR如果不懂业务、不贴近业务、不围绕业务、不支持业务、不服务业务,那HR就可以下岗了。”HR与业务部门的关系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又常常被HR忽略。看起来,连华为做的都不尽如人意。

当我们问一位老板人力资源管理重不重要时?他一定会回答当然重要,因为以人为本、以人为先、以人为始嘛。但是当业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同时有事找老板时,老板一定会第一时间优先解决业务部门的事。很多HR会吐槽老板的这种行为。

可是反过来,当我们问一位HR业务部门重不重要时,HR一定会回答当然重要,因为公司的价值都是他们创造的。但是当业务部门的工作需要支持和服务时,人力资源部门是怎么做的呢?有多少HR是在不了解业务运行情况的前提下,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在指挥业务部门的人力安排?

1.深入了解和学习业务

有HR问我,我有个机会能够转到业务部门,你说我要不要转?如果不考虑人格、能力、职业兴趣等的匹配,我一定会建议他转。为什么?因为业务永远是核心,HR永远是配角。这一点HR一定要看清楚。

用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解释,你是支持部门,不在价值链直接创造价值的环节上;用白话来解释,就是公司的业绩其实跟你没多少关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让HR与价值创造产生较强的关系呢?前提一定是HR要先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业务。

对此任正非说:“必须要持续学习,不断洞察业务变化、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公司不存在只做管理、不作战的主管。”、“我希望总干部部和人力资源部认真反思,带动整个人力资源团队与人员,深入业务,好好研究,搞明白。”


2.业务部门的支持伙伴

HR的定位几乎是一个企业一个样。对于客服人员,很多企业有非常明确的定位,所以客服人员能够非常明确的找准自己的定位。当与客户沟通时,即便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和规范,客服人员也应当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然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位置却很容易变得很尴尬。

HR在企业中的生存法则是扮演好自己配角的角色。配角有配角的生存法则,配角要想很好的生存,一定要给自己找准定位,并且要很好的服务好主角。要陪衬,而不要抢镜;要为辅,而不能为主。

对此任正非说:“我们一定要首先将HR整体的工作方向明确下来。而且我调查了一些基层HR,基本上不主动学主航道业务,工作时间、业余时间也不下战场,用主观意识管控行使权力,而不是服务。不懂业务怎么服务呢?你不懂什么人是人才,怎么用好他呢?每年流走许多人,流走的会不会是“油”呢?那么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应该怎样为业务服务呢?”


3.随业务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HR与业务脱节的本质,可能来源于人性中本位主义的底层意识,用心理学家武志红的话说这是一种“巨婴症”——我存在,所以世界应该围绕我转,而不是我围绕这个世界转。

很多HR喜欢寻求安逸、停滞不前,也许也正是因为这类人有原本这样的性格,才让他们选择了HR这样一份看似稳稳当当的职业。HR不需要像业务部门那样风雨飘摇,不需要承受收入上大起大落的风险,所以受到很多人的青睐。然而有这种认识的HR,必然迎来职业上的不适。

对此任正非说:“公司现在的作战方式等各方面都在改变,我们的人力资源政策管理为什么跟不上?”、“政策的优化首先一定要深入基层,主动到一线调研,了解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使政策不断地被优化,不断地滚动变化,而不是采用摆开架子,大批判、大变革,搞乱了阵脚。也不能等着人家半路来汇报的方式。我们要逐步从管控型变成服务支持型的机关。”

在VUCA的时代,没有什么不是快速变化的,包括人力资源管理,HR只有不断的深入了解和学习业务、成为业务部门的支持伙伴、持续随业务的变化而变化,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才是真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