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赫在莱比锡城

 张問骅 2018-09-12

莱比锡丨巴赫音乐节集市广场演出


 

这里没有上帝,只有巴赫

在莱比锡城,圣托马斯教堂也许算不上最壮观,但一定是最知名的。帮它扬名的,不是上帝,而是巴赫。虽然它在16世纪初曾经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巴赫任职该教堂乐长以后,它的宗教意义就开始被忽略,人们更愿意把它看作是音乐的圣殿。如今,只要谈起巴赫、谈到世界音乐史,就一定绕不过这座教堂。而谈到这座教堂时,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巴赫,而不是上帝。巴赫的强光使上帝显得逊色。

1723年,曾任魏马宫廷乐师的巴赫来到德国东部名城莱比锡,以其《马太受难曲》作为接受考核的作品,争取到了圣托马斯教堂乐长这个职位。从此,把整个后半生献给了这座教堂,献给了莱比锡。直到1750年7月28日被上帝召唤而去。



巴赫来到莱比锡时,正值巴洛克艺术的盛行期,市民音乐生活的中心就是教堂。莱比锡是正统路德新教的大本营,三十年战争给莱比锡留下的痛苦记忆,更增加了老百姓对新教音乐的依恋。在经历了瑞典军队5次围困、3次洗劫和2年占领之后,教堂成为新教徒的灵魂避难所。 

在莱比锡城内,当时有四座教堂被确定为新教信众的公共空间。除圣托马斯教堂外,还有圣尼古拉教堂、新教堂和圣彼得教堂,他们都是市民音乐生活重要场所。圣托马斯教堂之所以在市民音乐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是因为这所教堂拥有一所圣托马斯音乐学校。其他三所教堂举行宗教仪式时,需要托马斯教堂派其所属音乐学校的学生去演唱。通常情况下,圣托马斯学校的50多名学生被分成4组,分别在4所教堂内演出。作为托马斯教堂的乐长,巴赫自然对其他教堂的音乐活动也承担着责任。 

巴赫任托马斯教堂乐长一职共计27年,除了为包括托马斯教堂在内的四所教堂创作圣乐、训练指挥唱诗班、给托马斯音乐学校的学生教授音乐理论及拉丁语外,还要兼任市议会所直接管控的音乐学会的乐队指挥、莱比锡大学音乐社的总监,并参加各种世俗的音乐活动,包括婚礼和葬礼上演出。他的职责几乎相当于整座城市的音乐指导。在此期间,他写下了265部宗教康塔塔、6部经文歌、5部弥撒曲、4部受难曲、2部清唱剧等宗教性乐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意大利协奏曲》、《哥德堡变奏曲》以及300多部世俗康康塔等大量世俗性乐曲。作为古曲音乐大师,巴赫的作品却并不总是歌颂上帝,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把音乐从宗教的附属品中解放出来,在创作主题中注入世俗情感,歌颂美好的平凡生活。在表现手法上,率先把复调音乐变为主调音乐,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他对音乐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在音乐结构上的探索和创新,为现代音乐的作品体例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现代西洋音乐的所有作品样式都能在巴赫的作品体例中找到模式。如果没有巴赫,现代音乐的发展将可能延迟很多年。他之所以被后人誉为“现代音乐之父”,想必这就是理由。


然而,巴赫命运与后来成名的贝多芬和特札特大为不同,他在生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自然没有也没有赢得什么声誉。直到他暗淡离世很多年后,18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浪漫主义美学才终于为其作品的艺术价值验名正身。 

在门德尔松、贝多芬等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推动下,欧洲艺术界开始静下心来重新审视巴赫的作品。人们不得不承认,巴赫的音乐除了具有优美的旋律外,还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具备其他作曲家无法与之比拟的平衡、完善与和谐之美。著名管风琴家施魏策尔认为,“巴赫的音乐是一种像宇宙本身一样不可思议的本体现象。” 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作品时,惊呼道:“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德文Bach, 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 舒曼更是将巴赫置于至尊地位,他说:“巴赫对音乐方面的贡献,正如创教者于宗教一样。” 

今天,大凡对古典音乐稍有兴趣的人,到了莱比锡都不会忘记到托马斯教堂去聆听他的音乐。由他组建并指挥了27年的托马斯儿童乐团,至今仍充当着该教堂唱诗班的角色,每个周末都会在教堂的圣坛下演唱巴赫的名曲。这座有着500年历史的教堂在2000年巴赫逝世250周年时做过全面装修,墙壁用当年托马斯合唱团使用过的古乐器作装饰。在圣坛的前面就是巴赫的墓地,当阳光透过绘有巴赫和门德尔松肖像的彩绘玻璃窗,照射到镌刻着巴赫名字的青铜墓志上面的时候,那些暗红色的大提琴或者是残破的皮鼓像是突然有了灵性,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虽然巴赫的石棺置于地下墓室,地板上只有一块不大的墓志,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前来凭吊的热情。这块墓志,一直都是整个教堂人气最旺的景观。一些人小心翼翼地献上的鲜花,更多的人虽然两手空空,但心中却是怀着对巴赫最崇高的信仰和最纯洁的感情,当向同伴提到巴赫的名字的时候,脸上表现出的虔诚就像是说着上帝一样。 

教堂外面的庭院里,立着巴赫的塑像。这是对托马斯教堂最好的注解——这里没有上帝,这里只有巴赫。与这一注解相契合的,是来自莱比锡民间的乐队,每天下午,他们在巴赫的塑像前为客人们撑起遮阳伞,支起咖啡坐,而他们自己却站着,排成一个弧形的队列,恭恭敬敬地为远道而来游客演奏着巴赫的音乐,一曲接一曲,一遍又一遍……或舒缓或激昂的旋律在托马斯教堂上空飞扬、飘舞。 

如果说,教堂是圣人的居所,那么巴赫就是乐圣,他不朽的灵魂就是圣托马斯教堂永远的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