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08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9-12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证治/溢饮/大青龙汤(饮邪在表,兼有郁热)、小青龙汤(表寒、里饮,寒饮并重)

   下面讲,溢饮的证治。

“溢,满也,盈也”,满了它就要外溢,这也是饮邪过多以后,它外溢到周身肌表了,所以叫做溢饮。我这说的比较简单,《说文解字》说“溢,器满也”,盛东西的器物,满了,结果漾出来了,他是那么说的。水满就外流嘛。现在,饮水流行于四肢。

   第23条,讲的是“当发其汗”,大、小青龙汤。昨天复习溢饮的主症,
& 一个是饮水流行于四肢,表现有四肢肿的问题;
& 还得有身体疼重;
& 再有,就是当汗出而不汗出,无汗,讲了这几个主症。

   现在请大家看这个条文叙述的也很简单。

《金匮要略》“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  温粉粉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汤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这个适应症,我想他一定得是符合饮邪在表,脉到底是沉呢?还是弦呢?还是浮啊?
   在表应该有浮象,但是作为水饮阻遏阳气,这个脉的浮象不象纯粹表证那么明显。

   大青龙汤,麻黄是六两,石膏如鸡子大,鸡蛋那么大一点石膏,这也说明饮邪兼有表实证,同时也有一定的里热。
   大青龙汤,我们讲必须是兼有郁热,烦躁而喘。

   大青龙汤倍用了麻黄,用到了6两,用鸡子大的石膏,它俩麻黄配石膏,有发越水气的作用,有兼清郁热的作用。

   所以说,越婢汤、越婢加半夏汤,越婢加术汤,都是麻黄配石膏这个道理,就是麻黄辛、温,发越水气,开腠理,通调水道;
   石膏这药尽管是大辛、大寒之品,它清热而不伤阴,所以,作为小青龙加石膏,还是大青龙汤里面,全都是麻黄配石膏这么用。
   就是清其郁热,这也等于告诉你,饮邪为阴邪,知其常,要用温药和之,一定甘温之药里头,酌加行消开导之品。

   但是,也有饮邪郁久化热的问题,这是饮病的变,要“知其常,达其变”。那么,知其常,饮为阴邪,这是它所具备的病理特点,所以,一定要遵照“温药和之”之义。
   现行说,要加石膏,包括后面有木防己汤,仍然有石膏,这就是,他提示了饮邪郁久化热,是其“变”,仍然不离“温药和之”之义,但是,作为加用石膏,或者说石膏配麻黄,更是发越水气,兼清郁热的配伍。

   因此,不管是大青龙汤,还是小青龙汤,同属于当发其汗,因为邪在其表,“其在皮者,当发其汗”,汗而发之,这是因势利导之义。

& 用大青龙汤,一定得兼有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喘,烦躁之症。这是饮邪在表,又兼有郁热的表现。

& 小青龙汤证,它是表寒与里饮,寒饮并重,所以它见,恶寒、发热、胸痞、干呕,咳喘之症。

   这就是说,因为有寒和热之别,挟热的,大青龙汤主之。寒饮为重的,包括兼优表寒的小青龙汤主之。

   关于大青龙汤的应用,我觉得在临床上还有一个启发,就是素有里热,外感风寒之邪者。

   咱们现在说的是外饮兼有郁热的情况,或者说由表将要入里化热的时候,还没有入里,就是表气被郁闭,或者说饮邪有被郁化热的倾向,这个时候,就是应用大青龙汤的指征。
   所以,它含有麻黄汤的成分,看,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因为有麻黄汤的成分,所以它有开表,祛邪,发汗利尿的作用比较明显,因此,可以一汗而解,同时,又有姜、枣来调和营卫,又有石膏,制其里热,而不伤阴。
  
   所以,大青龙汤不仅是病溢饮的主方,是对兼有郁热。对于表寒里热,或者是将要化热而没有入里的,也是适应症,不管是驱散表邪,还是驱除饮邪,包括石膏,只清里热而不伤阴,这个作用确实。
   因为大青龙汤证,它所说的郁热,就是在汗解之前,饮邪它没有出路,病人就有一种郁热,郁蒸的感觉,所以,汗出而清,为什么叫大青龙汤,说“云兴而雨作”故名,通过大青龙汤一服进去,就可以使汗解饮去。

下课。=============上课,

   “病溢饮者”,顾名思义也看出来了,在四饮当中,溢饮发病为急,所以,在用大、小青龙汤的时候,也是用汗法,这也是个极则治标的办法。

   特别我刚才提到了,大青龙汤在临床上,用来治疗外寒里热,也是选它是新病,化热也是将要入里,还没有化热,或者是化热初期,表闭而热郁,用大青龙汤,所以,可想而知,大青龙汤用于治疗溢饮,是极则治标,赶紧给饮邪打开出路。

   现在请看书上[选注]第二个,柯琴(柯韵柏)的《伤寒来苏集》他对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的解释,他说,
“......能化胸中之热气而为汗,故名大青龙,
       能化心下之水气而为汗,故名小青龙,
   盖大青龙表证多,只烦躁是里证,(实际上我们现在说他不烦躁,这表证是饮邪为重,)
   小青龙里证多,只发热是表证。故有大、小发汗之殊耳。(仅发汗力上有区别)

《医宗金鉴》又说,
“溢饮病属经表,虽当发汗,然不无寒热之别也,
热者以辛凉发其汗,(就是温中有石膏,大青龙汤是这样的,)
寒者以辛温发其汗,小青龙汤,故曰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这就是将小青龙汤和大青龙汤用在溢饮上的道理给区别开。

   具体这两个方的功效,我给大家归纳的就是:
大青龙汤,发汗兼清郁热。
小青龙汤,发汗兼温化里饮。
   这就把这个证候特点给说出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