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务】浅析讯问中对肢体语言的识别与运用技巧 | 385

 我爱学习355 2018-09-12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行为人的头、面、手、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其内心活动的表现方式。据相关研究显示,人们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信息传递的比例高达55%,可见,肢体语言就是每个人内心世界活动的显示器。

讯问是职务犯罪调查的核心武器,讯问过程中,无论是办案人还是犯罪嫌疑人,其心理变化都会不自觉地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你在凝望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在凝望你。很多案件的攻破,往往都是办案人在电光火石间迅速捕捉到了犯罪嫌疑人肢体语言所暴露出的轻微漏洞,从而抓紧战机,一击即溃;而很多犯罪嫌疑人其心理防御无法在讯问环节被攻破,大多是他通过对办案人的语言、语调语速和肢体语言的揣测,一定程度上盘算出了讯问人手里的底牌成色。

如何识别和运用肢体语言来提高讯问水平,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由于该课题内容的专业性和宽泛性,加之作者水平和能力的局限,现只从以下两方面作浅要分析:

一、肢体语言的识别技巧

(一)对眼睛和眼神的识别技巧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眼睛和眼神所呈现的不同变化的分析,可以对其心理活动作出相应的判定。一般来说,眼睛向左测看,往往是大脑在搜索某些旧记忆,此时所说的话往往具有可信性;而眼睛向右侧看,往往是大脑在构建某些新信息,此时所说的话很可能是谎言;上述规律对惯用左手的人来说,恰好相反。不同的眼神也能反映出犯罪嫌疑人不同的心理境遇。眼神左右移动频繁且和讯问人无目光上的对焦,此时其心里可能在按照办案人的指令思考问题;眼神上下不规则地闪烁且不时偷瞄讯问人的表情,在双方目光交接时又迅速躲闪的,此时其内心正处在高度焦虑的状态,办案人可以对其进行简单情绪安抚的同时,又循序渐进地施加压力;眼神上斜,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其内心往往是恐惧到了极点,犯罪嫌疑人想通过对抗性情绪的外部展现,来实现自我心理内部的释压和安慰。眨眼的频率也会客观表露犯罪嫌疑人情绪的微妙变化。一般来说,正常状态下,人每分钟眨眼的次数不会超过10次,但当一个人因说谎而处于紧张和害怕时,其眨眼的速度就会飙升;讯问时,对于办案人抛出的问题或信息突然眨眼的,往往证明讯问人的提问击中了对方的要害。

(二)对面部表情的识别技巧

讯问时,犯罪嫌疑人的面部颜色逐渐变红,表示其情

绪很可能在从紧张到恐惧再到愤怒的过程;面部颜色一上来就惨白如纸,往往代表其内心的慌张达到了顶点;而面部颜色忽红忽白,往往表示其可能出在自我心理防线的攻守当中,不断在编织谎言,又不断推翻重来。一般来说,人的笑容持续的时间往往就在几秒之内,如果犯罪嫌疑人的笑容凝固得太久,往往是想通过假笑来掩盖自己的某种情绪。

(三)对肢体动作的识别技巧

人在说谎或者掩盖情绪时,其小动作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增多,比如反复触摸某个五官或某些五官、比如揉搓、摆弄衣物和饰品,这些都是犯罪嫌疑人以此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寻求心理安慰的变现。犯罪嫌疑人放松时,其腿部往往处于伸展或重叠的转态,而当起紧张或恐惧时,双腿往往会并拢得很紧,且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也会很长。人在紧张时,其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血压也比正常时要高出很多,随之带来的是消化液的减少和汗液的增加,所以如果办案人发现犯罪嫌疑人不停擦汗、不时舔舐嘴唇,这都表明此刻对方的心理出现了极大的波动。

二、肢体语言的运用技巧

(一)眼神的运用

 讯问时,办案人的目光尽量要不偏不倚,直视对方,

在犯罪嫌疑人说谎、狡辩或故作愤怒时,讯问人的目光要更凌厉,要体现出威严和震慑。办案人要学会用眼神迷惑对手,似是而非、飘忽不定的眼神让对手摸不清自己的底牌;微闭双目,给对方思考时间,是向犯罪嫌疑人暗示,对其犯罪事实和证据,办案人早已充分掌握;闭目时,在犯罪嫌疑人信口雌黄之时,突然睁眼怒视,既是对其谎言的揭穿,也是对其无声的警告。当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攻守天平出现倾斜,趋于供述时,办案人的眼神要释放消除对立、认可期待的信号,用平和肯定的目光来化解僵局、去鼓励赞同。

(二)手势的运用

办案人可以用双手交叉在胸前来表达我们成竹在胸的

气势;用下压的手势来告诫犯罪嫌疑人来控制情绪;在关键事实和证据辩证时,用食指指点对方,对其施加压力,令其不敢造次;在对方沉默不语、故作拖延时,办案人可以用指头叩击讯问台,来打破寂静、敲响警钟;在犯罪嫌疑人的处在犹豫不决、矛盾斗争时,可以走到其身边,用手轻轻拍拍其肩膀,令其卸下沉重的心理压力,也体现我们对其抚慰和尊重。

(三)步伐的运用

讯问前期,办案人可以以坐着的犯罪嫌疑人为圆心,做半弧形的绕圈式踱步,既可以近距离观察其表情,又可以无形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讯问中,也可以有意走出讯问室片刻,让对方误以为又有新的事实和证据材料被补充进来;讯问时,办案人也可以把双手背在身后,在犯罪嫌疑人前方慢慢前后踱步,听到犯罪嫌疑人说谎时,突然停住脚步,对其无声怒视,造成其被识破的恐慌。

兵法有云“心战为上、兵站为下”,善于识破和巧于运用肢体语言对于营造讯问氛围、捕捉心理变化、攻破供辩防线或许起着意想不到的奇效。当然,上述虽只是锦上添花的技巧,但细节决定成败、小事体现智慧,相信重视、并识别及运用好肢体语言,会令讯问人在办理职务犯罪调查案件中争取主动权,提高成案率。

【特稿】 审讯专家吴克利:破解“嫌疑人沉默”的九大法宝

【洞见】讯问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与“威胁”、“引诱”、“欺骗”的界限

警惕!这些“魔鬼讯问法”千万不要用:有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