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SEE支持机构~北京净公益, “我们将帮助更多的地区、家庭真正开始环保生活,享受环保生活。为我们的孩子留下一个干净的地球。”从北京繁华的城区一路向北,六环外的京密引水渠旁,坐落着一个名为“辛庄”的村子。 不过两年时间,曾经“污水横流,垃圾满地”的小村庄,变成了“不用塑料袋,不设垃圾桶”的“零污染”村庄。原住民、外来户、艺术家、志愿者……不同的人群在这个小村子里践行着环保的生活方式,仿佛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 这一切,从七位妈妈的努力开始。 两年前,为了让孩子更加亲近自然,辛庄村的外来者杨婧在自家租的院子里养了两只羊。可春日里的一天,羊妈妈死了,胃里发现很多废弃的塑料袋。杨婧说,母羊死去的场景她永远忘不了。
在辛庄陪读的另一位家长,在台湾访学时曾经接触过“垃圾不落地”的理念。几位妈妈决心把它复制到辛庄,她们组建了辛庄环保小组,并说服村两委支持她们的计划。 辛庄村的七人环保小组 ▼ 在三个月的入户、广播等宣传动员之后,2016年6月9日,辛庄村正式启动'净塑环保 垃圾分类'工程:原有的露天垃圾点全部关闭,改由环卫工人每天两次定时沿着固定的路线,将各家各户分类好的垃圾倒入分类环保车当中,再由环卫工人进行进一步的分拣使用。 辛庄村“垃圾不落地”工程启动会 ▼ 净村大扫除,老少妇孺齐上阵 ▼ 第二天起,各家按“两桶两箱”的办法自行分好垃圾,环卫工人早晚两次定点来各家门口收取,之后再进行更细的垃圾分化。 厨余部分是垃圾中的大头,占到总量的65%。环保小组和村民们一起学习做酵素,并邀请老师教大家学习酵素生态种植和酵素产品制作。深加工后的环保酵素可以用来洗碗、洗衣服、洗头等。一部分厨余也会被用于堆肥的制作,可用于农作物种植。 村子的一面墙上,醒目地挂着酵素制作方法 ▼ 与垃圾分类一同进行的还有“净塑行动”。 一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寿命只有25分钟,但被大自然降解却需要470年。环保小组倡导村民们在购物的过程中自带包装,建议商户尽量不提供新的塑料袋,提供可重复利用的包装等。 村民的习惯开始日渐改变。如今,在买东西时提个篮子或使用布袋,已经成为了大家的自觉行动。 辛庄村民践行净塑理念 ▼ 辛庄的变化所有人有目共睹。没有了公共垃圾桶,17个垃圾站也变成了植被覆盖的绿化区,高温天村子里再也闻不到阵阵恶臭,就连苍蝇蚊虫都减少了很多。 在'净塑环保 垃圾分类'行动施行一年后,村里召开了周年庆典。男女老少、商户村民聚在一起,为村子的新面貌而庆祝。 净塑环保垃圾不落地工程周年庆典 ▼ 为什么辛庄村能做到“零污染”呢?妈妈们戏称,就因为她们是“三无人员”,没专业知识、没经验、没钱。“如果我们知道垃圾分类有多难,可能就怕了”。 2017年4月起,辛庄有了一个新的节日。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这里会举办环保文化市集。 市集上不仅有美食、手工艺品,还有志愿者讲故事、艺术家演奏。每个摊位都设立了垃圾分类的标识牌,游客们也自觉使用二手购物袋,或者干脆背着竹筐逛集市。 辛庄的环保文化市集如今已经小有名气,来逛集的伙伴既有附近的,也有全国各地来的,甚至还有远渡重洋来体验的外国朋友。 辛庄村的环保文化市集 ▼ 现在,辛庄的经验不仅辐射了周边的村子,也在江西、河南、浙江等地多个村庄进行了推广,基本达到了村庄生活垃圾减量70%的成效。辛庄环保小组作为一个由几个妈妈组成的草根组织,也正逐渐走向一个专业的公益组织。 2017年6月,她们得到了阿拉善SEE“创绿家”项目的资助,团队名字也确立为“净公益”,开始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创绿家”是由阿拉善SEE基金会发起的、专门支持环保公益团队创业期发展的资助计划,旨在发掘和培育中国环保公益领域新生力量。 净公益负责人杨婧见证了两年多来辛庄村一点一滴的变化,也正在接受环保创业的挑战。“净公益”致力于乡村垃圾分类模式打造,把辛庄的经验模式带到更多村庄,解决乡村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改善乡村环境。 团队里现在共有11位伙伴,有专家、有农民、有刚毕业的新人……横跨50、60、70、80、90各年龄段,每个人都带着生命巨大的动力和热情,通过各种因缘汇聚在一起。还有来自全国各地有志于垃圾分类和乡村建设的伙伴,正在陆陆续续地加入,一起完成一件美好而有意义的事情。 净公益部分成员 ▼ “我们将帮助更多的地区、家庭真正开始环保生活,享受环保生活。为我们的孩子留下一个干净的地球。” 注:文中部分图片由“净公益”提供 (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支持创绿家) ▼ ![]() 本文由净公益转载自阿拉善SEE 在辛庄村示范效应带动下,零污染生活方式正在全国各地萌芽! 一起来看看辛庄村有趣有乐的“零污染”行动吧!绝对打破你心目中垃圾工作脏脏臭臭的印象呢!了解详情,戳一戳以下链接~ 零污染村庄——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 “美丽家乡·零污染村庄(社区)建设”的历程: “美丽家乡·零污染村庄(社区)建设”是酵道孝道于2016年发起的项目,第一个示范点就是辛庄村。经过6个月的落实,垃圾减量达到80%。不仅改变了整个村庄的环境,更促进了村庄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整个村子的氛围越来越和谐。 2017年7-8月,酵道孝道发起了“一起回家创业——大学生下乡服务”公益项目,历时50天,培训了100名大学生,在全国8个省的20个村子启动了“零污染村庄”的建设,向近10万人推广普及了垃圾分类,净塑,环保酵素,家庭健康护理等知识与方法,让"零污染村庄(社区)"的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 2017年10月,在河南新乡召开了第一届“美丽家乡·零污染村庄(社区)发展论坛”,同时启动了河南焦作、新乡两地共6个村子为期1年的“零污染村庄试点工程”。目前取得一定成果,其中焦作的东沁阳村得到河南环保厅的认可,定为垃圾分类样板村。 2018年5月,于杭州淳安县姜家镇千岛湖自然农法生态村召开第二届“美丽家乡·零污染村庄(社区)发展论坛”。此次论坛在各方协力下,汇聚了全国以及全球众多生态建设的团队,助力国际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地实施。 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历程吧~ 2年多的时间,大家相伴走过了好长好长的路呢…… 一起回家计划回顾展播▕ Young梦启航队-零污染村庄建设中 一起回家计划回顾展播▕ 和谐队-和谐共建新农村,从打扫公厕开始 一起回家计划回顾展播▕ 起点队-心连心把爱传递到每家每户之张光荣大叔 这群人冲进雾霾,在河南的村子里干了件大好事,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心归处,零污染 | 河南沁阳东沁阳村推行垃圾分类 半年后村里面貌明显改观 零污染村庄 | 为希望种树--地球以前和现在对比,看完心酸啊... 心归处,零污染 | 河南省环保厅调研零污染村庄,并给予积极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