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产生垃圾可以生活吗?他们与垃圾“握手言和”,还把垃圾玩出了花儿!

 香光庄 2019-10-22
来源:益美传媒(ID:YeeMedia)


无论是网购还是亲临超市
你是不是也遇过这种情况?

买了一样非常小的物品
包装却大得能装下一头牛

拿到快递的时候
都忍不住怀疑:卖家是不是发错货了?
我买的明明只是......
一个内存卡啊!!

这一颗颗单独包装
像珠宝一样被供起来的葡萄
你舍得吃吗!

这橘子,剥掉皮卖不但要有包装盒

还有保鲜纸防干,估计价钱会涨不少


许多商家为了制造噱头,提高商品价格
会在商品的包装上“下狠手”
但其实这样包装水果
既不保鲜也不实用
关键是,这样做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尤其那些回收难、降解难的包装材料
更会为地球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你有想过,我们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吗?

据官方统计

我国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有1.5kg

算下来一个月就是45kg

一年下来至少有几百斤的量

你有想过
少制造垃圾的人生,会变得更美吗?
你有想过
不点外卖、不买口红、
一年不买新衣服……
这样的生活也能光芒四射吗?
嗯,有人想到了,也做到了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推崇零浪费

坚持可持续、少废弃物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们的“零垃圾生活”是什么样的

或许你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01

刘长华——11年不产生厨余垃圾的怪咖


一个人、一个家庭,11年没扔过一星半点厨余垃圾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今年45岁的刘长华,出生在湖南衡山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南下广州打工。和很多“广漂”一样,租房、搬家是常有的事儿。

2008年,刘长华一家搬到了广州的天河区。在这套6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之外,他意外收获了一个楼顶天台。


在喧嚣都市中这块难得的自留地上,他开始了一场有关“零垃圾生活的实验”——在家中收集瓜果皮壳厨余垃圾,放到天台的器皿里发酵,然后给土壤提供肥料。


为了防止发酵气味渗漏影响邻里,他就捡拾别人丢弃的冰箱、消毒柜等可以密封的器皿来存储。
 

 从此,他成了邻居和朋友眼里“不产生厨余垃圾的怪咖”


大自然的神奇,给了刘长华丰富的馈赠。在厨余垃圾堆肥的滋养下,他的天台变成了长满南瓜、丝瓜、秋葵、豆角、茄子的瓜果园,足以满足他一年15%的蔬果食用


按照刘长华家每天产生约3斤的厨余垃圾来算,11年来,刘长华的菜园子,已经消化了约1万多斤的厨余垃圾。

2016年,刘长华发起成立了“广州市天河区绿色城乡生态社区发展中心”。目前,刘长华与“绿色城乡”正努力打造一个社区家庭堆肥暨蔬果种植互动网络,推动形成更多家庭堆肥网点,建立一个立体化的餐厨处理机制,令占生活垃圾达50-60%的餐厨垃圾不出户不出社区。

刘长华及其机构“绿色城乡”乐意提供废弃冰箱无臭无虫堆肥法的培训,以及基础蔬果种植等指导,以帮助每一个参与的家庭学会这种堆肥方式,将自家乃至邻居家产生的餐厨垃圾,通过堆肥变身成为有机肥种植蔬果,不仅能丰富自己闲暇时光,还可以促进邻里交往,体验生活化的环保场景。

不局限于堆肥,11年来,刘长华还坚持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在不大的房间里,他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好,再用自己收集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桶分别收集。

 久而久之,对垃圾分类“上了瘾”的刘长华,不满足只在自家垃圾分类,开始面向社区公众,开展家庭垃圾有效分类的宣传教育推广


2018年,“绿色城乡”加入了零废弃联盟发起的“壹起分社区计划”,在“壹起分社区计划”提供的资金和培训学习支持下,刘长华带领下的“绿色城乡”已在三个小区,开展了150期垃圾有效分类宣传推广活动。


从一个家庭到两个小区,再走向千家万户。刘长华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将家庭垃圾分类计划推广到100个小区,带动10万个家庭。


02

汤蓓佳——中国的“零垃圾”女孩

汤蓓佳,被圈内的朋友们亲切地称为“老汤”,她一天生活是这样开始的:

  • 早上起来,给自己煮杯咖啡。咖啡豆是自己带着布袋去买的散装豆,磨豆机和咖啡壶都是二手交换活动中淘来的老物件。

  • 然后切几片农夫市场上买来的手工面包,用蔬菜拌个沙拉。

  • 吃完用无患子(一种植物果实)做的洗洁剂洗干净餐具,清清爽爽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原来不是这样的人!之前我在一家外企做销售培训师,那时候天天点外卖,我还被同事们称为淘宝小能手,对环保一点概念都没有。”

老汤说起她过去的职场生涯时,很难和现在的她联系起来。

“2016年,我在网上看到美国零垃圾女孩劳伦·辛格(Lauren Singer)的报道,她四年只产生一小罐垃圾,第一次知道零废弃的概念。当时也没有当回事,总觉得环保这个事情离我太远了,生活的心都还操不过来,哪有环保的心思。”

老汤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繁忙的都市生活占据了年轻人的大多数时间,环保,它就像一个口号一样虚无缥缈。


后来老汤上网查到一个数据,在中国,我们每一天每一个人平均会产生1.1公斤的生活垃圾,如果是北京的体量,那么每天就有2万多吨的垃圾每天被制造出来。


带着质疑和好奇,老汤开启了她的零废弃生活,实验着零垃圾的各种可能性。
老汤辞去了工作,开始了查阅资料、写公众号的工作,她写下了《21天零垃圾生活养成手册》,每天一个任务,分享零垃圾生活的理念和技巧。


老汤还在很多城市创立了“小分队”,定期举办二手交换市场、可持续分享会、DIY工坊等线下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受到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吸引,并不断加入。

▲ 随身携带环保筷

2018年,老汤在北京昌平郊区的一个村子里租下一个房子,并把它改造成了“零垃圾”基地

整个家里,客厅除了一张工作台外,只有一个书柜,可谓极简中的极简。


“家里为数不多的家电中,热水器和洗衣机是我们在东三旗旧货市场买的,洗手台柜是二手群群友家中的闲置品;家里为了不打洞,采用竹梯子作为毛巾架,或者用吸盘代替钉子和螺丝。”

虽然都是二手配置,放眼望去,却被老汤整理得井井有条。

03

北京辛庄村——零垃圾的村庄是这样子的

不止是城市,零垃圾意识也正在中国村庄里生根发芽。
9月12日,垃圾分类工作来到了老汤所在的北京昌平区兴寿镇西新城村。村里的保洁员、村委书记和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出发,挨家挨户收垃圾。

每到一户,志愿者和保洁员在村民面前,把桶里的垃圾倒出来,一样一样检查,用手把厨余桶里扔错的塑料袋烟头都捡出来,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跟村民强调应该怎么分。



这已经是兴寿镇实行垃圾分类的第14个村子了。
2016年6月,垃圾分类工作首先在兴寿镇辛庄村启动。辛庄村有将近400户家庭,2000多名村民在此生活。

走进辛庄村,你会发现村里的街面上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垃圾。

村民们的生活垃圾去哪了?奥妙就在村民家里。

在辛庄村,家家户户都有“两箱”、“两桶”。“ 两箱”分装可回收物和有害物质,“两桶”回收厨房垃圾和不可回收物。

每天早上7点半、下午5点半,环卫车循环播放辛庄村村歌,挨家挨户收垃圾,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把简单分类的垃圾,倒入专门的桶和箱。

收好的垃圾会来到村里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垃圾分拣站,站里几十个垃圾桶整齐排列,每个垃圾桶上都有自己的“名字”,“透明塑料袋”、“快递袋”、“啤酒瓶”......垃圾在这里进行更仔细的二次分类。


最令人头疼的厨余垃圾,分类后也得到最好的“安排”,容易腐烂、分解的直接与土壤混合用于堆肥,果皮菜叶类垃圾制成酵素重新利用。


厨余堆肥酵素作为叶面肥和土壤改良剂用于草莓种植,取代了化肥,在消费者中口碑不错,更帮助种植户增收。

村里每月还会办一次的“环保市集”,在集市上,手艺人撑起小摊,专卖环保、天然产品,有便宜好喝的豆花,没有添加剂的凉皮、可口的包子。热热闹闹,仿佛回到从前“赶集”的年代。
可贵的是,无论老少,全部自带饭盒购买,不提供一次性塑料制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今,回收、环保已经成为辛庄村村民生活关键词,村子每天产生1.2吨垃圾,80%—90%会被回收利用,小小的村庄成了“环保样板村”。
04

迈出零垃圾生活第一步,你也可以


有些刚接触零垃圾生活方式的朋友,可能会被零垃圾的这个吓到,于是畏难放弃。

零垃圾,真的要做到绝对的“零”吗?
为了加强公众对于零废弃理念的理解,从而有效地促使更多公众行动,为产生更少的垃圾而努力,2018年,零废弃联盟、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了“零废弃日”全国联合倡导行动,时间定在每年8月的第三个周六。

2019年8月17日,在第二届“零废弃日”启动仪式上,零废弃联盟执委毛达解释道:“零废弃,并非指不产生任何垃圾,它更像是一种生活选择。零废弃并非完美才有意义,绝对意义上的“零废弃”是不可能,但无限逼近它却是可能的。

即使汤蓓佳,到现在也没有能够完全不产生垃圾。

对于零垃圾,老汤是这样理解的:现在的我仍然在产生垃圾,但对比以前的自己,现在我已经可以完全告别一次性用品,可以把七天的垃圾装进一个小袋子里。虽然我做不到零,但这不等于我什么都不能做,只要我们迈出第一步,任何一个小小的行为都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反观我们的日常生活,垃圾大多来源于 “便捷”,用后即弃的物品无处不在:塑料袋、塑料瓶、塑料吸管、塑料包装等等,还有餐巾纸,咖啡纸杯,化妆棉,一次性餐具餐盒......

推行 “零垃圾” 生活并不是要追求极致的零,而是在我们可以改变的范围内,做出更加友善的选择。

你可以先试着思考家里最大的垃圾来源是什么,外卖餐盒?食品包装袋?快递包裹?

开始尝试减少这一来源,接着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用布袋替代塑料袋购物,随身携带水杯和餐具,用手帕来代替纸巾,在家偶尔要叫外卖时,不要忘记备注上不要餐具等等。

这样就已经迈出了零废弃生活的第一步,当然,你也可以有更多的尝试。

就像老汤说的,环保不是苦行或说教,也可以活得丰盛且自省!
总之,零废弃不是表演,不做给任何人看,别让“零”给你压力!这也正是“零废弃日”发起方倡议的——让“零废弃”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我们每个个体、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点滴践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