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龟甲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龟甲(《神农本草经》)

 

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腹甲及背甲。主产于湖北、安徽、湖南、江苏等地。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两季为多。捕捉后杀死,或用沸水烫死,剥取腹甲及背甲,除去残肉,晒干。气微腥,味微咸。一般以块大、完整、洁净无腐肉者为佳。生用。

【历史】别名有龟壳(《淮南子》),败龟甲(《日华子本草》),龟下甲(朱丹溪),龟版(《本草纲目》),龟地甲(《药品化义》),龟腹甲(《医林纂要》),乌龟壳、龟板(俗称)。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谓其主治“漏下赤白,破癥瘕,痃疟,五痨,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门不合”,朴实地记录了本品当时的主治证。在此基础上《名医别录》又总结了该药治“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益气资智”等功用。宋代《本草衍义》增入其“补心”,《本草衍义补遗》又增入其“治劳倦……阴血不足,止血”之功,使该药的应用有所拓宽。至金元时期,朱震亨则谓其“补阴,主阴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继之,明代《本草蒙筌》亦指出“其专补阴衰,善滋肾损”,由此较为全面准确地表述了该药的功用,并明确了“补阴”作为本品的主要功效。随后,李时珍《本草纲》于补益方面强调其“治腰脚酸痛、补心肾”之功,同时又增入“益大肠,止久痢久泄”,并提出“消痈肿,烧灰敷臁疮”,这些功用今天仍然有其相当的应用价值。

【性能】甘、咸,寒。主归肝、肾、心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

【应用】

一、阴虚证

龟甲为血肉有情之品,性味甘、咸、寒,“专补阴衰,善滋肾损”(《本草蒙筌》),“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本草通玄》)。本品具有较强的滋补阴液之功,多用于阴虚阳亢、热病阴虚风动及阴虚内热等证。

1. 阴虚阳亢证   肝肾阴液亏虚、肝阳上亢则见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急躁易怒之症。本品甘寒质重,入肝、肾二经,既善于滋补肝肾之阴,又能重镇潜纳浮越之阳,用于治阴虚阳亢之证,可使阴足阳潜、标本同治,故常选用之。如《医学衷中参西录》镇肝息风汤,以之与白芍、玄参、代赭石、龙骨等配伍,共奏滋补肝肾、平肝潜阳之功。《张伯臾医案》辛甲汤,以之与鳖甲、牡蛎、细辛、生地同用,共奏养阴平肝止痛之功,用于治阴虚阳亢型三叉神经痛收效良好。《补益药治病与健身》收载的治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方,以之与蔓荆子、钩藤共为煎剂(先煎龟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收效良好。

2. 阴虚风动证   阴液亏耗、筋脉失养,可致虚风内动轻则手足蠕动,重则瘈疯。龟甲善滋阴以息内风常用于治热病后期阴血大伤,或久病阴血内耗所致阴虚风动之证。常与滋阴潜阳之生鳖甲、生牡蛎,以及滋养阴血之白芍、阿胶、麦冬等同用,以增强药力,方如《温病条辨》之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近代医家常以之配伍其他药物治疗肢体震颤、不能自主之证。如三甲息风汤(龟甲配白芍、制首乌、珍珠母、龙齿、钩藤等),治疗肢体震颤经久不愈,伴头晕目眩、心悸等证有效(《李聪甫医案》);紫石汤(龟甲配石决明、紫石英、白芍、天麻等),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症见头摇不能自主、时有手颤,疗效尚可(《临证治验》)。

3. 阴虚内热证   龟甲咸寒,直走肾经,“大补真阴,阴液既足,水能制火,虚热自清”,即所谓“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本草通玄》)。故又可用于治阴亏液损、虚热内生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心烦等症常与滋阴退热的熟地、知母、猪脊髓、黄柏配伍,以标本同治,如《丹溪心法》大补阴九。

二、肾虚骨软证

肾藏精主骨,肾阴亏虚,筋骨不健,常致腰脚痿弱、步履乏力、小儿囟门不合等症。龟甲既善于滋补肾阴,又能强筋健骨,常用于治上症可以之配伍熟地、知母、白芍等,如《丹溪心法》虎潜丸若治痿厥、筋骨软、气血俱虚甚者,可以之与黄柏、干姜、牛膝、陈皮配伍,加姜汁或酒,共为丸剂,《丹溪心法》补肾丸若治精血亏损、阴阳俱虚,症见梦泄遗精、瘦削少气、腰膝酸软疼痛者,又常以之与鹿角、枸杞子、人参、桑寄生、淫羊藿同用,如《兰台轨范》龟鹿二仙胶、《程门雪医案》龟鹿补肾汤。现代临床还用之治疗肢体关节疼痛,如《偏方大全》龟甲杜仲酒,以龟甲、杜仲各适量,浸白酒中40天。适量饮,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证。

三、 心血虚证

龟甲味甘入心,既能滋补肝肾之阴,又能养血补心,故可用于血虚心失所养而致惊悸、失眠、健忘等症。治疗失眠,证属心血虚者,常与安神之品同用,如《千金要方》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以之与龙骨、远志等配伍证属阴虚血少、虚热内扰老,可以之与生龙牡、生鳖甲、远志、茯神等配伍,如《施墨临床经验集》六甲鹿角汤。治疗心悸,证属气血阴阳亏虚者,可以之与黄芪、肉桂、生地、丹参等同用,共奏气血双补、安神定惊之功,如《程门雪医案》滋肾定惊汤。此外,近代临床经验治疗慢性白血病,用之配伍黄芪建中汤以气血双补,并酌加通络消瘀之品,如《蒲辅周医疗经验》二甲黄芪建中汤。

四、 出血证

龟甲功善滋补肾阴以固冲任,又性寒清热,尤兼能止血,故可用于治阴虚血热冲任不固的崩漏、月经过多以及带下赤白之证。若治阴虚血热的崩漏、月经过多,常以之配伍白芍、黄芩、黄柏、椿根皮等滋阴清热止血之品,如《医学入门》固经丸、《中医妇科治疗学》清热止崩汤。若用于治赤白带下、时或腹痛者,用之与黄柏、干姜、栀子共为丸剂,如《医学门》龟柏姜栀丸。

此外,本品内服、外用可治痈肿疮毒等证。《急救方》用本品煅存性,加轻粉、麝香,共为散剂,外敷治臁疮朽臭。《梅氏验方新编》龟蜡丹以血龟甲1个、白蜡50g将龟甲安置炉上烘热,将白蜡渐渐掺人,掺完后自炙枯,即移下退火气,研为细末,黄酒调下,治无名肿毒、对口疔疮、发背流注,无论初起、将溃还是已溃均有效。另有临床报道将龟甲碾成细粉然后与凡士林或者香油混合调配成龟甲膏,外敷治疗淋巴结结核,无论未破溃还是已破溃,均有明显疗效[中级医刊,1%05)34];将龟甲炭、地榆炭各等量研极细末用时加适量麻油调成稀糊状,制成龟榆散糊剂,外涂治疗烧烫伤,收效良好[赤脚医生杂志,1974(4)44]。

【用法用量】10~30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1. 本品为动物介壳,为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宜打碎先煎。

2. 本品味甘性寒、气厚味浊,故脾胃虚寒或内有寒湿者慎用。

3. 历代本草多有云其“去瘀血”者,《本草纲目》亦谓其“主难产”,故有人认为孕妇宜慎用龟甲,至于这种认识是否合理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按语】

一、关于龟甲入药部位的讨论

据现有文献考证从汉至唐所用的龟甲为龟之全甲,时称龟甲、龟壳。至唐代孟诜《食疗本草》始有用卜师钻灼占卜用过的龟下甲的记载。宋代,用全甲与单用龟下甲并行。自《本草衍义补遗》对龟下补阴之功大加阐发,此后遂以龟下甲为用,而不用龟上甲。现代研究证明,龟之上、下甲所含化学成分相同,对甲亢阴虚型实验大鼠有相同的药理作用,两者的毒性均很低,而且上甲的出胶量为下甲的2倍。有鉴于此,为改善目前龟甲药材的紧缺状况,应还龟甲之本来面目,将龟的上、下甲(背、腹甲)同时作龟甲入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即规定其入药部位为龟的背甲及腹甲[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60]。

二、关于本品药名的讨论

本品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名为龟甲、龟壳,当时用龟之上、下甲入药。宋代以后,由于开始使用龟下甲(腹甲)入药,其形状如板,故多称本品为龟甲或龟板。近代大多数中药学术书籍多取“龟甲”(《中药大辞典》)或龟板(《中药学》第5版统编教材)为正名。但目前由于前述原因,又将龟之上、下甲均作龟甲入药,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及1995年版均载其正名为“龟甲”,此名与药材实际相符故更为妥当。

另,“败龟甲”首见于《日华子本草》,其日:“卜龟小考者,腹下可卜钻遍者,名败龟。”至明代,吴球又认为败龟甲应是自死坠败者。目前来看,这两种所谓的败龟甲已经很难见到,强调用败龟甲已无实际意义。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本品含有角蛋白和骨胶原蛋白;还含胆固醇类成分胆固醇、十二碳烯酸胆固醇酯氨基酸类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等;另含脂肪、钙盐及磷等。

二、 药理作用

龟甲的水煎剂高浓度时对大鼠离体子宫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能抗骨质疏松、抗脊髓损伤及抗脑缺血等另有实验表明,龟甲的滋阴机制与降低阴虚动物体内甲状腺素水平有密切关系。此外,本品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补血、解热、镇静等药理作用。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原发性髙血压   用龟甲养阴片治疗原发性髙血压44例,结果痊愈24例、好转18例、无效2例[吉林中医药1996(3)13]。

2. 治疗男性抗精子抗体阳性   用龟甲养阴片治疗男性抗精子抗体阳性45例。方法为口服龟甲养阴片4~8片,每天3次。结果有效率为80%,受孕率为20%[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4157]。

3. 治疗阴虚型肾炎   用龟甲养阴片治疗阴虚型肾炎234例,结果痊愈157例、好转70例,总有效率达90%以上[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11(50):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