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名医别录》)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果实。主产于浙江、福建、湖北、贵州等地。于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采收后除去梗、叶,置沸水中略烫或略蒸,取出,干燥。本品以个大、饱满、粒完整、色黄绿、无叶、梗及杂质者为佳。生用。 【历史】覆盆子为聚合果,小果易脱落,每个小果呈半圆形,似盆状,故称之。因子似覆盆之形,故名之。其异名有覆盆(《名医别录》)、乌好子(《本草纲目》)、小托盘(《中药材手册》)、矹矸子(《江西中药》)等。 覆盆子始载于《名医别录》,其日:“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其后《药性论》谓:“主男子肾精虚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阴萎。”提出了本品具有补肝肾、助阳的作用。至《日华子本草》更为详尽地叙述本品能“安五脏,益颜色,长发,强志。”又日可“疗中风身热及惊”。《开宝本草》则增加:“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温中益力,疗劳损风虚,补肝明目。”《本草衍义》提出本品能“益肾脏,缩小便。”《本草蒙筌》认为本品能“治肾伤精竭流滑。”《本草述》还认为可“治劳倦,虚劳,肝肾气虚恶寒,肾气虚逆咳嗽、痿、消瘅、泄瞋、赤白浊,鹤膝风,诸见血证及目疾。”至此,历代本草对本品功用的认识基本趋于完善,总结出本品具有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等诸功效。 【性能】甘、酸,微温。主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益肾,固精,缩尿,明目。 【应用】 一、遗尿、遗精、阳痿、不孕 覆盆子甘酸微温,可补可敛,能补五脏之阴而益精气,善敛耗散之气而生精液,可补肾精、起阳事、养肝血、安五脏、固精关、缩小便。《本草述》日其“或补肾元阳,或益肾阴气,或专滋精血,随其所宜之主,皆能相助为理也。”可用于肝肾不足、阴精亏耗所致诸证。 1. 遗尿、尿频 覆盆子甘温可助阳、酸涩以缩尿,其入肾、膀胱经,能温补肾阳而固涩缩尿。《本草经疏》日其能“益肾脏,缩小便。”可用于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膀胱失约而致遗尿、小便余沥、尿频,常与海螵蛸、益智仁、芡实等固肾缩尿之品同用。 2. 遗精、滑精 《本草通玄》日本品“强肾而无燥热之偏,固精无凝涩之害”。入肝、肾二经,能补益肾精、固涩止遗,可用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早泄及婚后无子,常与枸杞子、菟丝子等配伍,以共奏补肾固精之功,如《丹溪心法》五子衍宗丸。 3. 阳痿、不孕 覆盆子甘温入肾,有温肾助阳之功,《本草通玄》谓其能“起阳治萎”,《药性论》日其“主阴萎”。可用于肾阳虚弱、精寒精清、阳痿不举、遗泄不育及妇女宫冷不孕等,可单用,如《濒湖集简方》以单用本品酒浸服;或与鹿茸、巴戟天、肉苁蓉等温肾壮阳、益精补髓之品配伍同用。 二、肝肾不足、目暗不明 覆盆子酸甘能化阴,其入肝肾,有益肝肾明目作用,久服能改善视力,《本草从新》日其能“补肝虚而能明目”。可用于肝肾不足、两目昏花、视物不清等,可单用;或配枸杞子、熟地黄、桑椹子、菟丝子等滋补肝肾药同用。 【用法用量】5~10g. 【使用注意】肾虚有火、小便短涩者慎用。 【按语】 一、关于覆盆子性能的讨论 本品酸涩甘温,补中有涩。其甘酸微温之性为历代本草所公认,虽有谓其味辛者(《药性论》),但临床缺乏实际意义,故从者甚少。由于本品能固精缩尿、助阳、明目,故主归肝、肾、膀胱经。 二、覆盆子品种的讨论 覆盆子除了以华东覆盆子的果实入药外,部分地区尚以以下几种同属植物的果实代用覆盆子。 1. 陕西、四川地区尚有以插田泡的果实作覆盆子使用。 2. 四川地区尚有以按叶悬钩子及五叶绵果悬钩子的果实作覆盆子使用。 3. 湖北地区尚有以山萄的果实作覆盆子使用。 4. 湖北鄂西自治州习用绵果悬钩子的果实作覆盆子使用,习称“毡毛泡”或“山柱莓”。 5. 吉林、河北等北方地区有以悬钩子的果实作覆盆子药用。 以上这些部分地区所应用的代用品因其性味、功效不同,而作用亦异,故临床应用时应加以区别。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覆盆子含有机酸、糖类及少量维生素C,果实中还含有三萜成分、覆盆子酸及鞣花酸和β-谷固醇。 二、 药理作用 覆盆子的水提取液、醇提取液、粗多糖和正丁醇组分具有明显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水醇提取液具有类似于植物血凝素的作用,从而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覆盆子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促进睾酮分泌,降低血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覆盆子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清除超氧自由基延缓衰老的作用。 三、 临床新用 1. 用党参、覆盆子各20g,苡仁10g,白芍、白术、车前仁各15g,柴胡6g,陈皮8g,甘草3g制成糖浆剂治疗妇女白带[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7,18:59]。 2. 用黄连、金银花、黄芩、覆盆子、板蓝根等药物制成外用水剂,涂于患处治疗痘疮[中成药,1994,16(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