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我国古典诗歌高度发展,诞生了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有名有姓诗人2536位,为后世留下了五万余首诗歌,它代表了整个唐代文学的最高发展水平,今天,我们来欣赏这样一首诗,它的作者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中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其为“诗豪”。 刘禹锡的最著名的那首诗相信不少朋友能够猜到,就是《西塞山怀古》,全诗如下: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首联起笔不凡,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恢弘的历史画卷,西晋益州刺史王濬奉晋武帝之命,打造战船、盔甲等,并率军南下,直取东吴国都,在历史的大势所趋下,孙吴政权已经无力反抗,国都金陵的王者之气黯然失色。当读者读完首联,便已经清楚地了解了此诗是怀古诗,借西晋灭吴的历史事件展开描写、议论。 颔联写东吴国君孙皓命令军队将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用来阻止西晋军队的进攻,希望能够减缓东吴灭亡的进度,但是,面对晋军的恢弘气势、看到晋军的势如破竹,孙皓意识到了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历史的发展,国家一统实乃大势所趋,他能做的只有将白旗挂到石头城上,自己则出城受缚,此联与首联连接紧密,揭示了“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原因。 颈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感叹人生中能遇到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言简意赅,用最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山形依旧枕寒流”中“寒”字和尾联的“秋”字相照应。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西塞山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代有名的军事要塞,对于东吴来说,它就像汉中之于曹魏,街亭之于蜀汉,所以作者在西塞山此地选取了西晋灭吴的故事,既可以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宏大的历史场面,又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便于读者理解。 尾联诗人说从今以后天下一统,旧时的防御工事如今已经斑驳不堪,秋天的芦花在风中飘摇着。此联继续承接颈联,说这荒凉破败的遗迹,就是六朝烟消云散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如今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结束全诗。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大开大合的历史场面之中,诗人似乎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但事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国家不能分裂,江山必须统一,当然,这就需要唐朝统治者吸取六朝灭亡的教训,同时告诫那些怀有分裂国家之心的人,分裂不会长久,搞分裂终会被消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