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描写怀古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江山携手 2017-05-07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伤感,怀古伤今,伤心

 

【名句】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出处】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注】

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①王濬:晋益州刺史。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②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③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④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⑤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⑥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⑦今逢:一作“从今”。

⑧“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说明】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赏析】

  诗人这首诗的背景是西晋灭吴。公元252年,孙权死后,吴国日趋衰弱,魏国的司马氏消灭了淮南地区的三次军事叛乱,日趋强大。公元269年,羊祜受命都督荆州诸军事,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预备伐吴。公元279年冬,晋军出兵自长江以北、江陵至建业之间五道攻吴,以益州水师为奇兵出峡顺流,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月攻下建业(今南京),吴帝孙晧降,吴国亡,至此全国统一。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是当时尤其是六朝时期著名的军事要塞。更多描写怀古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

  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吴国灭亡时的情景,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虚实结合,安排巧妙。第三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是作者对这件历史结局发出的悠长感慨。人的一生之中有多少次伤怀的往事,然而远处的西塞山依然亘古不变,枕靠着这千年的寒流。这两句很容易令人联想起诗人的另一首作品《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两者意境接近。这一联抒发了作者感慨的同时,又照应了诗的题目。“依旧”二字,用得很巧,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了“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一个“伤”字,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无常的遗憾和悲怀。诗的末尾以景作结,往日的军事壁垒,如今已经荒废在了一片秋风之中。这残垣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

  全诗借古讽今,抑郁顿挫,蕴含感伤,直逼现实,对于当时骄侈腐败藩镇割据的唐王朝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