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没有真正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文公武夫 2018-09-13

“未来的学校需要我们每个老师身上有担当,有责任,有思考,才能敬畏教育,才能敬畏儿童,才会敬畏自己。”

——胡红梅

本文根据 8月15日胡红梅于第四届“全人教育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整理。

作为一名母亲,我常常在思考,究竟是让孩子进名校重要?还是让孩子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更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在常常在思考,我究竟知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吗?我有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这个最终目标去实践吗?教育跟家庭、社会之间有没有很好的联系点呢?

而作为一名阅读推广人,我也常常在思考,我够不够资格?我自己读书了吗?我做了哪些活动?而这些活动对于孩子的促进真的有什么帮助吗?

所以我不断地去读书,不断地向他人请教,不断地思考,慢慢地我突然发现,不管哪种角色,孩子都喜欢跟有趣的人在一起。后来我就尝试每一节课每次活动能不能与众不同一些,能不能给孩子带来趣味?于是,我就开始了做了各种尝试。

阅读——从家庭、社区到校园

首先,我尝试从自己开始改变。我把我的家装扮成了地球村的阅读王国,让我的孩子从中受益。但有一天,我发现隔壁家的孩子经常被父母赶出家们,晚上10点还在门口哭。我心里很痛,但是又不知道怎样能帮到他。我想让这个孩子来到我家,去读书,用阅读抹去他的眼泪。

为什么不把我的家门打开,让社区的孩子们走进来看呢?由此,我发起了“地球村阅读”活动,让孩子在社区里就可以读书。虽然最初和家长讲这些想法时他们并没有特别感兴趣,但是之后,他们却愿意走进来,走到社区最方便的地方来读书,这种感觉太神奇了。

于是每个月,我们的家长都会自发组织地球村的“家庭读书博览会”,我突然觉得我们社区亮起来了。当我结束工作,回到家庭,到了我的生活的社区里,我发现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都开始有了光芒。

所以我又想到,要这份美好带到我的学校里。其实我们每一个教室都有很多书,孩子们可以在教室里读书,为什么我还要开十趟车,把两千本书运到我的办公室?这其实是圆了我童年的梦。我还记得小时候去老师办公室借书的喜悦和借不到书的失落感,所以我的办公室始终向全校所有的孩子敞开,谁都可以走进来借书。当孩子们挑了一本书跟我招手说:“胡老师我能不能借这本书呀?”;当我看到他们借好书离开的背影,我的眼泪就会泛出来。这就是我想给大家传递的生活的情趣。不管是家庭、学校、社区,生活的情趣让整个环境氛围都昂扬起来,我希望孩子是兴致勃勃地长大,一寸寸地绽放。他们不会经常来告状,因为他们记得我经常说的:“人生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足以成为我们的全世界。”

▲ 胡红梅的地球村阅读天堂

这样的一份情趣源自于2007年,我第一次参加亲近母语的儿童阅读种子教师比赛,拿了一张奖状回去。但是在奖状的背后,我觉得很羞愧:我当时是功利地本着要拿奖的心态去的,可我看到会场外很多书我从来没有看过,从来没有带到课堂里给我的学生看过。所以我把8月份所有的工资拿出来,买了很多书寄回深圳。我从来没有如此盼望快点开学,早点开学,因为我要把这些书带到课堂里。毕业以后没有人教我,但当我走出去以后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样的。那一年,我真正开始打破自己的传统课堂。

交流——与家长的9600封信

后来,我慢慢地尝试自己做一些绘本的课程,那年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编了500本图画书。当时有一些家长反对,他们不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但我没有因此退出,而觉得自己更应该站出来让他们明白。我开始给他们写信,连续四年的时间,雷打不动,每个星期把信发下去。四年时间,最后收回来家长给我的9600封回信,这些信现在还在我办公室的一个专门的柜子里。我在想,等我白发苍苍的时候再回忆起来,它们就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从那时候我就开始开发家长课程,我需要家长的支持,因为在那样的学校,没有家长的支持我寸步难行。

▲ 胡红梅和9600封家长回信

2009年,家长开始支持我了。我站在台上的时候,家长很信你、很服你、很爱你这位老师,因为他们知道我爱着他们的孩子。所以我又开始共建家长智慧课堂,带领着家长们进行着家长阅读联盟课程,这一做就做到毕业的时候。

拓展——艺术品味、百师讲堂与电子书包

我个人非常喜欢艺术和画画,同时也认为,孩子仅仅是知识学习是不够的,他/她必须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所以我从一周七节语文课里拿出两节课,一节作为艺术品味课,一节作为百师讲堂。在艺术品味课上我教他们吹笛子。大家看,我们班孩子的气质是不是和我有点像?

▲ 胡红梅和吹笛子的同学们

然后我觉得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视野是狭窄的,于是我在两年间邀请了100位老师到我的课堂里,我给他们设计了百师讲堂的栏目,看似是少上了一节语文课,但实际上给孩子们开拓了无限的视野,那两年我跟孩子们过得非常快乐。

2011年的时候我们班被政府要求做电子书包的实验班。很多老师说把电子书包放在语文课堂是很难实践的,会打破课堂,增加麻烦。但我想既然高科技已经来临了,我们不要排斥它,应该去接纳这个新事物。所以我欣然接受:在那一年我和孩子们一起研究,将我们共读过的100本书做成了电子书包的系列课程,在深圳全市进行推广。

▲ 胡红梅的电子书包课程《鼹鼠的月亮河》

七彩阅读课程

2013年开始,我开始思考,怎么把教材和我们这些课程进行一个整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跟老师们分享、研究、实践,于是我开始开发课内外单元整合课程,让老师们都能来做这一件幸福的事情。

2014年我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一所新学校做副校长。其实我可以选择去很好的学校,但我选择了我现在所在的如意小学——它在区里阅读是零基础的,我要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改变它。在学校的第一个月,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把整个七彩阅读课程体系写下来。过了一年时间,我们把阅读做成了常态:我从来不觉得阅读是特色的东西,而是常态化到像呼吸一样——孩子们走到学校里就是来阅读,来享受这一天的美好时光的。2015年,到了常态的磨合期,我接着怎么把磨合期和常态化做得扎实,如何把课程做得有辐射力,让老师有成就感——得到的答案是给予他们平台,成就老师们。

到2018年我就已经实践十年了。一个母亲有多少个十年,一个老师有多少个十年,一个阅读推广人在这个过程中谁又能坚持十年时间?我一开始不知道要去辐射,我只知道在我的本土,本学校本区域,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做起来,如果本区域的老师都能被感染,都能扎实地把这个事情做深,我已经很幸福,很有成就感了。但后来我慢慢意识到了辐射和传播的重要性。所以我开始在深圳的龙岗图书馆、南山图书馆、罗湖图书馆...每个图书馆去给孩子做公益活动,给孩子们讲故事,“一个孩子一本书”“我给孩子讲故事”“大手拉小手”...这么一做就坚持了十年。

▲ 胡红梅儿童阅读工作室的活动留影

我经常说这句话:“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个花园,但是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才能活成传奇。”一个人走这条路,一个班做,很容易;但是一群人走这条路,一个学校来做,真的很难。可是我对自己说,难有什么?如果难我们就退缩,那我觉得我可以去做其他的职业。于是,我咬咬牙跟自己说:“来吧,改变一所学校要从设计开始。因为设计改变教育,教育设计未来。”

怎么设计呢?当然要分宏观、中观、微观:宏观是顶级的,但最终落地的还在微观。宏观方面,一开始不可能做到老师们每个人都是研究者,所以需要校本教材来作为保底的基础。所以我带着老师们做了四套教材,在我们学校全面铺开——前三年是泛读,后面三年开始精读,一个月精读一本书。中观方面就是我刚才说的七彩阅读课程,在全校落地做扎实。微观方面我从课程种子班和课程阅芽班两个角度分别进行。课程种子班是我来带,我一个星期六节语文课,从1—6年级。此外我们还开发了1.0到3.0版本的教材。为什么不断地变化?因为要符合我们孩子的学情,符合学校的发展。我们不能一本就用上很多年,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改进。

▲ 胡红梅的七彩阅读体系

未来的学校需要我们每个老师身上有担当,有责任,因为我们有去思考,才能敬畏教育,才能敬畏儿童,才会敬畏自己,因为自己身上是有责任的。所以我们需要有团队,去辐射更多的人;需要有灵魂,学会做人;需要有愿景,学会做事。我们还需要有合作精神,来完成400多期的公益活动、100多次的助学活动,并影响我们本区的老师们,让大家保持昂扬向上、阳光积极的精神状态。我们还需要有情怀,来坚持做好每周每个月的烧脑活动和每个月内部的期刊。

我毕业以后,就一直在深圳工作。感谢这座国际“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让我看到阅读的力量。对一座城市而言,阅读不仅是锦上添花的精神花园,而且是不可或缺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儿童通过阅读去发现美,发现真理。阅读,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形成智慧,孕育希望。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其实早在童年的阅读中已经悄然形成,甚至决定了个体精神成长的广度和深度。

我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想看到了每一个学生和家庭的变化。因为一个没有真正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让师生更具智慧,教育也因此变得从容而美丽,让有限的生命更为深隧和精彩。

“阅读树”给孩子的生命注入脚踏实地的成分。所有曾经在童年眼眸中蓬勃生长过的树,才能留下彼此与四季共处的记忆:

首先从根部浸润,一棵树的成长,需要坚实的基础,阅读就是给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家庭亲子阅读课程帮助“阅读树”树立根基。

光有土壤还不够,充足的阳光、合适的水分、营养的肥料都是不可缺失的,这就需要在阅读时设计恰当的策略。我们实施三年泛读+三年精读的六年在校阅读计划,通过七彩阅读课程建设书香校园,让“阅读树”落地,长出枝叶。为了枝繁叶茂,还需要培养阅读种子教师,才能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多元的课程营养。

童年中的孩子,扩大感情和想象的容量,见证生命的真实与尊严。学校的七彩课程共分晨光默读、日有所诵、快乐吟诵、写字修身、分级阅读、国学课堂、多元评价七大类,让孩子们在阳光般的课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颜色,释放自己的生命色彩

“阅读树课程”结构,分设树根课程、树干课程、树枝课程和树叶课程四个课程体系,每个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多元的课程营养。“课程就是一棵树,学生在课程的文化滋养下,不断地吸收文化的精华、知识的营养、智慧的灵气……逐渐成就一棵参天大树,做一个有用之才。

“阅读树”课程为孩子们自由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土壤。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与一个人的关系,是和他的童年密不可分的。一棵“阅读树”就是一个静默而高贵的灵魂。

让“阅读树”生长在学校、家庭、社区,应成为一所所学校和一座座城市应有的景象。

▲ 胡红梅的阅读推广体系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老师,不管是设计、学习、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童心,因为天真烂漫的人是有人爱的。让情怀落地,让美好发生。不舞云端,贴地而行。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