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785期)

 为什么73 2018-09-13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785期)

大象中医 大象医友会 今天

刘某,男,10岁。平素易外感,感之则发热3、4日不退。昨日游泳,夜发热38.5℃,头痛、恶风,轻微恶心。今晨热仍不退,头痛加重,仍恶风,微汗,未纳,苔薄质淡红,脉浮数85至。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乌梅丸加减(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梁某,27岁,初妊3月,呕吐50余日,体重减14斤。望其面色淡黄,形体瘦削,天不冷而裹厚衣,舌尖红,苔薄白。询知每食即吐,吐必净之,或呕胆汁,吐犹不停,唯食雪糕不吐。吐时引发咳嗽,面赤气逆,痰诞代血。

饮食不馨,口干口苦,思饮欲冷,腹中气上冲逆,嗳逆频频,小腹胀满,脐腹畏寒,大便数日一行义不秘,而食冷即泄泻。近三日小便频数不畅,尿黄赤。腰不痛,四末不冷。诊得脉来弦细略数,化验小便:白细胞++,蛋白±。

妊娠恶阻,临床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饮中阻、阴虚气弱者较为多见,似此肝热脾寒,且呕吐之频、吐势之剧尚属少见。

以其消渴思饮,冲逆呕吐,畏寒,诸乌梅丸证俱现,故拟乌梅丸加减改汤以进:

乌梅30g 人参10g 黄连6g 黄柏10g 干姜10g 桂枝10g 麦冬15g 苏子15g 二剂,嘱一日一剂,频频服之。

二诊:

呕吐止,仅微恶心而已,冲逆、咳嗽均随之而轻,少腹胀、小便淋涩止。心下仍畏寒,脉舌如前。为巩固疗效,原方续进二剂。

解说:胃者,水谷之海,所谓海者,无风三尺浪也。凭借三尺浪以行仓縻、受盛、传道之职。今呕吐如此之剧,可知非春和景明,拂面柔风,乃逆风、飘风也。是以浊浪排空,日星隐曜。风者,在体应肝,故应抑肝为治。

本案恶阻如此之盛,乌梅丸二剂即平,谓神来之举不为之过。虽不见吐蛔、肢厥,然脾虚肝旺,寒热错杂诸症具备,遂径投乌梅丸,非无的放矢也。乌梅丸证寒胜于热,本案之寒热,似乎旗鼓相当,或热略胜于寒,故去附子、细辛、川椒不用,以其口渴思饮,腹中冲逆,复加麦冬、苏子。如此加减,不悖仲圣原意,反使乌梅丸游刃有余。

三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皆为寒热相杂之呕吐治方。三泻心汤证为中虚胃气上逆,或水饮内停,以心下痞、或吐或泻为主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为中虚而寒热相格,以食入即吐为特点。二证绝无消渴引饮、气上冲心,脉弦细微,是为别也。

五日后电话随访,获知乘车震动出血,在某医院经超声波检査定为葡萄胎,昨已引齐。闻后甚感愧疚。余素重视腹诊,初诊者从未有缺,本案因呕吐势盛,坐立不支而疏。若予腹诊,葡萄胎不难诊断,以其妊娠月份与子宫大小极不相符。谨识此误可也。(闫云科医案)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乌梅之酸以收肺气;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之甘以缓脾气;寒淫於内,以辛润之,当归、桂、椒、细辛之辛以润内寒;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姜、附之辛热以胜寒;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

《金镜内台方议》:蛔为阴虫,故知阳微而阴胜,故用乌梅为君,其味酸,能胜蛔;以川椒、细辛为臣,辛以杀虫;以干姜、桂枝、附子为佐,以胜寒气而温其中;以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以人参、当归之甘而补缓其中,各为使。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