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地的女孩含泪发问 ' 兔兔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兔兔 ' 的时候,成都的妹子正在召唤老板:' 兔肚兔腰搞紧撒!还有先前喊的 10 个兔脑壳” 成都是一座兔兔来了就跑不脱的城市。全成都的人民一边忙着把兔兔送进自己的胃,一边为外地女孩释疑解惑:' 兔兔这么好吃,为什么不吃兔兔?你试一下嘛,你会更喜欢锅里的兔兔的。' 据统计,每年光四川地区就要吃掉3亿多只兔子,而其中成都人一年就要吃掉2亿只,平均每人每年要吃14只兔子。四川省每年需从外省调2000万-3000万只肉兔,以满足本省人的消费需求。 其实四川人在吃兔兔这件事上,是有历史渊源的。先秦时代的《诗经》就有记载:'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燔之炙之;燔之炮之。'用泥把兔子裹住再煨烤,叫花鸡应该就是模仿了这样做法。 到了隋唐时期,养兔技术较为纯熟并广为流传之后,地方官员将兔引入蜀地并开始大量饲养。成都平原周边多丘陵地带,身材娇小的兔兔比身材臃肿的猪羊更适合养殖,所以兔兔很快成了成都人民的桌上常客。 每一只在山清水秀的天府之国降生的兔兔,最后都会在锅里和筷子上结束它有意义的一生。 兔肉属高蛋白质、低脂肪、少胆固醇的肉类,营养十分丰富。但兔肉本身是有一定缺陷的,第一,不香。第二,发柴。第三,有一定的“土腥味”或“草腥味”。 重油厚味的川菜,正好弥补了兔肉的不足,修饰了兔肉寡淡无油缺乏风味的缺点,调味过后,兔肉不仅味道浓郁,口感还爽滑细腻。
四川人不仅仅在用料和做法上将麻辣与兔肉完美的结合,如鱼香兔,泡椒兔,酸辣兔,椒麻兔,五香麻辣兔,干烧兔,凉拌兔丁等等,而且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将兔子的每一个部位都细细烹调,如兔肝汆烫后凉拌;兔腿涂满香料大火烤炙;兔腰卤制后拌料食用;兔肚水煮、爆炒,口感爽脆。这些多样多味的兔肉大 大满足了消费者各种味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