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克希德与波音的SST之争

 cat1208 2018-09-13

1966年7月27日,3名洛克希德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行走在该公司制作完成的硕大的超音速客机全尺寸样机模型的左翼上。这架飞机从鼻子到尾部全长273英尺,宛若一只标枪。20世纪60年代中期,波音和洛克希德两家公司都试图研制商用超音速客机。1961年美国联邦政府做出承诺,同意为商用SST(即超音速运输机的英文缩写)提供经费,以便用这一产品同英法合作的“协和”竞争未来的超音速航空运输市场。

洛克希德快马加鞭地完成了这架全尺寸样机并展示,就是为了在舆论上为自己加分,希望这架时速高达1800英里(2880公里)的客机能够胜过波音的方案,斩获政府的SST招标项目。这架被称作洛克希德2000的飞机设计载客量为266人,客舱每排并列设置5个座椅。座椅比现在的远程客机要宽大。舷窗尺寸较小,主要是为了确保在70000英尺(约21300米)高度飞行时的耐压能力。在经过评估后,洛克希德2000方案最终输给了那个被称为波音2707的方案。但是波音公司也并没有笑到最后——1971年美国政府取消了对SST项目的资金支持,当时无法解决的音爆问题和经济性问题成为压垮项目的最后稻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SST鲸吞牛饮般地消耗了太多太多资金。

1964年7月13日,美国联邦航空局试飞员乔·蒂姆捷斯金在向公众展示两个构想中的超音速客机方案模型。上方的是洛克希德2000,下方的则是波音733可变后掠翼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