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6舌干

 昼三夜二205 2018-09-14

116舌干

[概念]

舌上有苔,苔面缺乏津液,苔质干燥,或舌光无苔,望之枯涸,扪之燥涩,称为'舌干'。

本症与'舌光'不同,'舌光'系舌上无苔而光滑,有津或无津,舌光的辨认应结合舌质进行,本症的辨认主要看舌面津液之盈亏。

鼻塞和张口呼吸的人,舌面多干燥,应注意区别。

舌干常伴口渴,并称为'口干舌燥',本节当与'口渴'条互参。

[鉴别]

常见证候

阳盛灼津舌干:舌干,苔黄燥或焦燥起刺,壮热面赤烦躁,口渴喜冷饮,汗多,便秘溲黄,脉洪数。

阴虚液亏舌干:舌干,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身热不甚,面潮红,手足心热,口干欲饮,尿短赤,神色萎靡,脉细数。

阳虚津不上承舌干:舌干,质淡,苔白,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面色【白+光】白或青灰无华,倦怠嗜卧,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腹满冷痛,得温则舒,四肢厥冷,尿清便溏,浮肿,脉沉迟。

鉴别分析

阳盛灼津舌干:多由外感热病过程中,邪热炽盛,灼烁津液而致舌干。《伤寒论本旨》说:'干燥者,邪热伤津也。'临床表现常随热邪入侵的脏腑不同而各异,如邪热壅肺者,以高热、咳喘、烦渴、咯痰为主症;热在气分者,以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为主症;热结胃胜者,以潮热、便秘、腹满、脉实为主症;热在肝胆者,以黄疸、发热、胁痛、呕恶为主症;热在营血者,以高热、神昏、谵语、发斑为主症。其中舌干,是邪热伤津之征。治疗重点是清热、祛邪、保津,俾邪去津回,舌干自解。选方时根据邪热所犯部位而定,如邪热壅肺者,用麻杏石甘汤加芦根、全瓜蒌、鱼腥草等;热在气分者,用白虎加人参汤;热结胃肠者,用承气汤类;热在肝胆者,用龙胆泻肝汤;热在营血者,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阴虚液亏舌干:由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耗所致;亦有慢性病,久病煎熬至阴分亏损;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嗜酒辛热食品,营阴暗耗等等,阴虚火炎伤津,造成舌干。临床辩证要点:舌干少津,舌质红(或绛)少苔,兼有口渴、心烦、手足心热、面潮红、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症。治疗原则是滋阴、清热、增液,如胃津匮乏者,方选益胃汤;肝肾阴虚者,青蒿鳖甲汤.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等。

阳虚津不上承舌干:证由慢性病久延失治,或选经大吐、大泻、大汗、折伐阳气,阳气虚弱,三焦气化失司,水液代谢紊乱,津不上承而致舌干。《伤寒论本旨》:'干燥者,阳气虚,不能化津上润也。'又如《辨舌指南》说:'腹满,口干,舌燥者,肠间有水气也。'临床特点是:舌干苔白少津,渴不欲饮,或喜热饮,兼有面色【白+光】白或晦黯、倦怠嗜卧、匹肢厥冷、尿清便溏、浮肿等阳虚症状。治疗宜温阳补气,可选四逆加人蔘汤;如阳虚水湿停留者,选真武汤温阳利水。

舌干一症,多为津伤之征,或邪热灼津,或阴虚液亏。而阳虚津不上承者,由气化失司所致,非津伤也。但以前二者为多见,后者较少见。三证鉴别的看眼点是:l舌体局部的变化:阳盛灼津舌干,舌苔黄燥或焦燥起刺,舌质稍红;阴虚液亏舌干,舌质红绛,无苔或少苔;阳虚津不上承舌干,舌质淡,舌苔白或晦暗干燥。2口渴的程度:大凡舌干均伴口渴,但三者口渴程度不一。阳盛灼津舌干,烦渴,喜冷饮;阴虚液亏舌干,口渴较甚,喜凉饮;阳虚津不上承舌干,口渴不欲饮,或饮亦不多,喜热饮。3兼证:阳盛灼津者,多见于实热证中,邪热鸱张阶段;阴虚液亏者,多见于热病后期,或慢生病后期,表现阴虚内热之症;阳虚津不上承者,多见于杂病后期,表现阳虚气化矢司之症。根据上述三个方面,不难区分。

[文献别录]

《辨舌指南辨舌之津液》:'然亦有湿邪传入气分,气不化津而反燥者。……舌上苔津液干燥,毒邪传里也。……舌苔黄燥,若足冷脉沉,非纯阳症,切忌硝黄。'

《匹诊抉征望诊》:'舌至干黑而短,厥阴而热极已深,或食填中脘,瞋胀所致,用大剂大承气汤下之,可救十中一二,服后粪黄热退则生,粪黑热不止者死。'

《中医临证备要舌干》:'苔腻而干,为胃津耗伤,在湿温病中,后期为多见,有厚腻粗糙,扪之如沙皮的。治宜先生津液,等待津同舌润再化其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