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2咳痰

 昼三夜二205 2018-09-14

172咳痰

[概念]

咳痰系指痰液由咳嗽而吐出,即来自肺、肺系(气管)的痰液,由于咳嗽经喉、口而排出。痰字古与澹(淡)同,即'水摇貌'(《说文》)。故体内一切停水证(如停于肠间、胸、胁、四肢)均称痰或痰饮,亦即水、水饮之意。而由肺、肺系所产生的痰液,古称'涎'、'沫'、'唾'、'浊'(《金匮要略》)。大体上清稀一点的可称涎或沫,粘稠一些的可称唾或浊。这些涎沫、唾浊同样是由于水湿不化,而成为痰液停聚于肺所造成的。后世即将涎沫、唾浊称为痰或痰饮,清稀的称为饮,黏稠的则称为痰(《医宗金鉴》)。所以痰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痰即水,痰饮即水饮;狭羲之痰乃是肺、肺系的产物,稠者称为痰,稀者称为饮。本条所述仅限于由咳嗽而排出的狭义之痰,或痰饮。

[鉴别]

常见证候

肺热咳痰:咳出之痰色黄、黏稠,有块,或痰中带血。证见发热咳嗽,胸痛喘促或鼻翼煽动,面红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渴唇燥,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数而有力。

肺寒咳痰:咳出之痰色白清稀,患者形寒肢冷,恶寒重而发热轻,咳嗽胸痛,喘促,面色青白,亦可见面后黧黑,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舌淡白或紫暗,苔白滑,脉沉弦或紧。

风邪犯肺咳痰:痰液清稀多泡沫,伴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咽干痒,头身痛,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数。

阴虚肺燥咳痰:痰少黏稠难以咳出,咳痰带血或咳血。燥邪所致者,兼见发热或恶风寒,胸痛,唇焦,鼻燥,咽干,口渴;如为阴虚所致,则见手足心热,虚烦不寐,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鲜红少苔或苔黄而燥,脉浮数或沉细数。

湿邪犯肺咳痰:咳痰量多,白滑易咳出,四肢困重无力,眩晕,嗜卧,面虚浮,脘闷纳呆,便溏,口甜黏,多见于咳嗽日久,或老年病人,舌体胖大有齿痕、色晦暗、苔白腻、脉滑缓。

湿热蕴肺咳痰:咳吐脓血痰或咳痰腥臭,高热或潮热,胸闷疼痛,转侧不利,甚则喘不能卧,有汗,口干咽燥而不渴,烦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而有力。

鉴别分析

风邪犯肺、肺热、肺寒咳痰:风邪犯肺多为外感风邪,可为风热或风寒袭肺,肺为娇脏,一旦受风邪(风寒或风热)侵袭,则导致肺气失宣,水液【水+猪】留而为痰浊,引起咳痰;肺热是因外感温热之邪,或由于过食油腻肥甘,积痰蒸热所致;肺寒咳痰每由形寒饮冷,寒饮内停或素体阳虚阴盛,寒邪内伏于肺,复感风寒而发。三者临床特点各异,首先痰之性状不同:风邪犯肺为泡沫样痰;肺热咳痰则为黄色黏稠之痰;肺寒咳痰则为白色清稀之痰。风邪犯肺属表证,可见咳嗽,鼻塞流涕,咽痒,兼头痡,发热恶寒为症;若风寒犯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若风热犯肺则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红肿疼痛,恶风,有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肺热咳痰主要兼见火热之象,如发热口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肺寒咳痰主要兼有寒象,如形寒肢冷,面白目清,舌淡白,脉沉弦等。

风热犯肺,治以桑菊饮为主方:风寒犯肺,可用金沸草散加减;肺热咳痰,宜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肺寒咳痰,当用杏苏散或华盖散加减。

阴虚肺燥咳痰与湿邪犯肺陔痰:阴虚肺燥咳痰之病因为外感或由内伤引起。外感温热之邪伤肺灼津,而致阴虚肺燥,或久咳耗伤肺阴,肺失清肃之职,肺气上逆故咳出燥痰(稠不易咳出,或带血);湿邪犯肺之咳痰,多由脾虚引起,'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不运,水湿聚而为痰,痰浊上渍于肺而致咳痰。二者临床表现:前者痰少黏稠而难于咳出,有时咳血或咳痰带血;后者痰量多、白滑易于咳出,极少见咳血。前者每兼阴虚之症状(颧红、咽干、尿黄便干、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而后者可表现为脾虚(纳呆、便溏、无力)及湿盛(肢困、脘闷、舌胖大、苔白腻等)之证。治疗前者予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汤或百合固金汤加减;后者则可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湿热蕴肺咳痰与肺热咳痰:二者病因不同,前者可由外感湿热之邪或痰热素盛,或恣食酒酪,恣啖辛辣,湿热蕴结上蒸于肺;而后者多为外感热邪引起。临床特点是:湿热所致者,吐大量脓痰或脓血痰;而热邪所致者,则吐黄痰,或黏稠有块。前者有湿热之象,如脘腹胀闷,纳呆,苔腻等;而后者常见高热,面红,目赤,尿黄便干。前者舌红、苔黄腻是其主要特点;而后者则为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治疗前者可用银翘散加黄芩、黄连等;后者力药同前。

总之,咳痰之鉴别主要在于痰之性状,以及兼见症状之不同。如寒、热、风、湿、燥、湿热之象等。

[文献别录]

《素问评热病论》:'帝曰:劳风为病何如?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症因脉治外感痰证》:'风痰之因,外戚风邪,袭人肌表,束其内郁之火,不得发泄,外邪传里,内外熏蒸,则风痰之症作矣。风痰之脉,浮滑者多,浮数风热,浮紧风寒。若见沉滑风邪内结,洪大易治,沉细难痊'。'湿痰之因,或坐卧卑湿,或冲风冒雨,则湿气袭人,内与身中之水液,交凝积聚。灵枢所云,风雨袭阴之虚,病起于上而成积,清湿袭阴之虚,病生于下而生聚,此即湿痰之因也。湿痰之脉,脉多浮大,浮缓兼风,浮涩主湿,浮滑湿痰,沉滑顽结'。'燥痰之因,或亢阳行役,时逢火令,燥热之气,干于肺家,为喘为咳,伤于肠胃,为痰为嗽,此外感燥痰作矣。燥痰之脉,脉必洪数,浮数伤表,沉数伤里,左脉洪数,燥伤肝胆,右脉洪数,燥伤肺胃'。

《症因脉治内伤痰症》:'燥痰之因,五志之火,时动于中,或色欲过度,真水涸竭,或膏梁积热,肠胃煎熬,熏蒸于肺,锻炼为痰,则燥痰之症作矣。燥痰之脉,右寸数大,肺家有热,右关沉数,肠胃有热,左关脉数,木火之邪,两尺沉数,肾水燥竭','湿痰之因,中气不足,胃阳不能消化,脾阳不能敷布,则水榖停留,为痰为饮,而湿痰之症成矣。湿痰之脉,多见沉滑,滑实顽痰,滑软虚滞,滑而不数,脾湿成痰,滑而带数,湿热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