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0doc网文摘手

 鹿茸图书馆 2018-09-14

 似水清玄 |2018-06-30 | 3.9分(高于92.4%的文档)|7508|2920 |简介 |  举报 

   手机打开

共享文档

- 2 - 

而雅、颂中,更是以四言为主,其它的杂言诗句更少。

《国风》两言一顿的句式为后世的文学语言奠定了基础。

2

至少隔句用韵

《国风》

用韵形式主要是隔句用韵,

并且总是押在偶句上,

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

首句入韵,如《关雎》第一、三、四节。

首句不入韵,如《魏风硕鼠》第二、三节: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此外,国风还有句句押韵的现象

,

一章之内,还可以换韵。

但总的看来,

《国风》每章的句数以双数为多,韵脚一般也一般押在偶数句上。

《国风》这种

两字一顿的节奏与偶句押韵的特点成为中国历代诗歌普遍采取的格律形式。

[

]

楚辞

诗歌形式发生第二次大的改变是楚辞,

楚辞是中国第一个大诗人屈原在楚民歌的基础上加工

创造的。

1

楚辞的多用兮字,与《诗经》不同的是“兮”字多用在句中,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中古。

《九歌礼魂》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国殇》

2

楚辞对于后世诗体发展的历史贡献是确立了三字尾的节奏。

国风体的主要形式是四言,基本上是两字一顿的节奏,楚辞五言句在中间加上“兮”字,还

是两顿,而七言句则不同,出现了三字节奏,

为七言诗准备了条件,楚辞的七言句虽不是真

正的七言诗,却具备了七言诗的基础——三字尾(或三字脚)

此外,汉赋与楚辞也有不可分的关系。

《离骚》又称为骚体赋。汉赋的主要特点是骈偶化。

即上下两句对仗,如晋左思《蜀都赋》

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廓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带二江之双流,抗

峨眉之重阻„„

内容上,

“铺采摛文”

只能诵而不能唱,

远离了民歌的传统,

失去了广泛流传的生命力,

但讲求对仗的形式却被后代的格律诗所发展。

[

]

五言诗

五言诗成立于汉代,有人把苏(武)李(陵)诗作为五言诗的起源,东汉班固《的咏史》诗

则可看作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汉代五言诗大部分保留在宋代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乐府诗是汉代诗歌的代表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负责制定乐谱和采集民歌,

并训练乐工演奏,这种歌

辞统称为

“乐府诗”又简称为“乐府”

。后来的文人拟作或改作的乐府诗,不一定能唱,也

称为“乐府”

。乐府诗中多来自民间歌谣,乐府歌以杂言为主,但有一部分五言是比较优秀

的作品。如《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等。

[

] 

七言诗

七言诗的起源可能早于五言诗,

但七言诗的成熟却晚于五言,

相传七言诗起源于汉武帝

《柏

梁诗》

,据说是汉武帝筑了柏梁台后,与群臣联句而成(

《东方朔别传》

日月星辰和四时(帝)

        

骖马四驾从梁来(梁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

      

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

- 3 - 

评理请谳决嫌疑(廷尉)

      

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

    

徼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

    

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柱枅欂栌相枝持(大匠)

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史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齧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

    

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柏梁诗的特点是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后世称之为

“柏梁体”

后汉张衡的《四愁诗》以及三国魏曹丕的《燕歌行》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作品,可以看作早期

七言诗的代表。其中《四愁诗

\

》句句用韵,但已经采用换韵的形式。如

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粱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魏晋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运用了大量的七言句,又夹杂一些五言句,彻底打破了

句句押韵而又严格齐言的柏梁体格局,

创造了一种新的七言歌行体,

成为唐代以后七古的基

本模式。如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南西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

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其四)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躞蹀垂羽翼?弃置罢官去,

还家自休

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

直。

(其六)

从国风以四言为主,两字一顿的节奏模式,发展到五、七言为主,确立了三字尾的模式。五

言以上二下三型为主,

七言则以上四下三为主,

上二与上四仍然继承了上古的两字一顿的模

式,下三字则可以按意义节奏分为二、一或一、二型。如:

泻水

--

--

平地、

人生

--

亦有

--

酌酒

--

--

自宽

举杯

--

断绝

--

--

路难

心非

--

木石

--

岂无

--

吞声

--

踯躅

--

不敢

--

这种灵活的节奏,使三字尾在整齐的五、七言句中引入了可以调节变化的活跃因素。因此,

五七言体成为诗人们在创作实践中逐步选择的奇数字句式。

五七言诗的成熟为近体诗的形成

奠定了形式上基础。

从押韵上看,

鲍照有意识的写了一些仄韵的平仄兼用的七言诗。

从汉魏初以来,

诗人逐渐意

识到押平声的诗便于曼声歌唱,如《柏梁诗歌》到《燕歌行》

,就是以押平声韵为主,因此,

五七言诗里押平韵的越来越多,后来又演变出近体诗。

[

]

近体诗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又称“今体诗”

,这种诗成熟于唐代,所以唐人称之为今体,

而唐以前的诗,以及后人模仿古诗而不按近体诗的格律所写的诗统称为古体诗。

近体诗成熟于唐代,但在齐梁时代,近体诗就兴起了,永明末年,沈约、谢眺、周颙发现了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5下载券
下载
VIP免券下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