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歷史同名現象』

 闲情偶的 2018-09-14

在數百年的紫砂歷史長河中,陶都宜興有無數的制壺藝人。其各個時期出現的名工、名人中,在製作技藝的創立與完善,原料材質的精煉與配置、造型外觀的創新與改良、器表肌理的體現與裝飾等方面,各有其獨到之處。正由于他們的突出貢獻,使得宜興紫砂工藝有了較好的傳承和發展。在這些燦若星辰的歷史名人中,我們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不同時期的藝人卻有著相同的名(號)。

一、“少山”名款“少山”本是明代制壺大家時大彬的字號,但傳世大彬壺從未見“少山”名款。倒是從清代中期至民國時期,出現不少“少山”刻款紫砂壺,特別是利用曼生壺、子冶壺等經典造型,在壺上鐫刻詩文然後落上“少山”款識,成為制壺時尚。早先有楊彭年的一把柱礎壺,壺身銘:“仙人之供 少山”;邵友蘭秘制款鐘式壺,壺身銘:“如玉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山氏刻”;道光年間鄧奎款直筒壺,壺身銘:“江南第一春 少山”;清末民初萬豐順記鐘式壺,壺身銘:“一勺八鬥之子才 少山”。筆者親眼見過三款這樣的紫砂壺,如圖。可見用“少山”銘刻的紫砂器,其時間跨度之長、傳世作品之多,絕非一人所為。

二、“友蘭”名款  1、王友蘭,清順治、康熙年間宜興制壺高手,其傳器底印“友蘭茶具”四字。  2、楊友蘭,清乾隆年間制壺藝人,其傳器多印有“楊友蘭制”篆書印。《宜興陶瓷發展史》(油印本):“友蘭,工制茗壺,創紫砂爐均釉裝飾。”  3、邵友蘭,清嘉慶,道光年間的制壺高手。邵友蘭曾為宮廷製作茗壺,也曾與邵二泉、陳曼生等合作,由友蘭制壺、二泉、曼生銘刻。例如與曼生合作的串頂圓壺,器身銘:“聖人在上、甘泉呈祥,曼生”字句;還有一把與二泉合作的大圓壺,壺身銘:“丹井泉宜延年季誰其飲之勾漏仙,二泉氏品定”字句。邵友蘭留傳作品較多,底印有“陽羨邵友蘭制”、“友蘭秘制”以及“友蘭真記”等款。

三、“飛龍”名款  1、徐飛龍,清康熙,雍正年間制壺好手。所制茗壺以方器多見,傳器有泥繪八方軟提樑壺,壺身四面分別用色泥繪出“梅、蘭、竹、菊”,並配以文字“瘦嶺春預報、皇室自幽香、松筠並歲寒、艷色秀重陽”。此壺製作考究、意境深遠,為紫砂收藏家李長平先生藏品。  2、飛龍,清末紫砂藝人,佚姓。南京博物院藏有飛龍款“漢方壺”一具,泥色紅赭,下印“飛龍”篆文款,壺底為山水紋印。

四、“南林”名款  1、王南林,清雍正、乾隆年間制壺名工。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王南林制並印有禦制字樣的紫砂器,民間也有傳器,其中以彩釉紫砂罐為多。圖五為缺蓋紫砂大壺,底印“王南林制”。當代紫砂大收藏家沙志明先生著書寫到:“王南林是清雍正、乾隆年間的高手,和楊友蘭、邵玉亭等都承製過宮廷禦器,特別擅長彩釉砂壺,這也是“康乾盛世”的一種表現。這一時期紫砂已不再以實用功能停留在人們中間,而是由民間的手工藝術堂而皇之地進入宮廷。這是我國特有的宜興紫砂陶在藝術上爭得了歷史上燦爛光輝的一頁。”沙先生講得非常之好,沙老他不僅畢生收藏紫砂,而且研究紫砂、宣傳紫砂,為弘揚宜興紫砂作出較大貢獻。  2、南林,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紫砂提樑柱礎壺,腹部署:“東溪漁隱刻於師竹齋”行書刻款,底印:“南林監製”篆書款。“東溪”一說為清同治、光緒年間制壺好手,一說為清末民初制壺大家趙松亭。此“南林”不是前面講到的王南林,其姓氏待考。

五、“貞祥”名款  1、葛貞祥,清乾隆、嘉慶年間紫砂藝人。制壺也擅作紫砂花盆。  2、蔣貞祥,清末民初制壺名家。傳器有紅泥軟提樑壺,平蓋上有一小圓章,陽文“貞祥”二字。  3、華貞祥,清末民初制壺藝人。傳器有蟠螭壺,海棠紅砂胎,壺蓋塑一蟠螭居於頂端,流為獨角怪獸,造型奇特。蓋內有“貞祥”印章,底款為“南洋勸業會宜興陶業出品”。

六、“二泉”名款  1、楊彭年,字二泉,清嘉慶、道光年間制壺名手。曾與陳鴻壽合作製作了大量新穎別緻且具文人氣息的紫砂茗壺,世稱“曼生壺”。歷史上楊彭年用“二泉”名款的傳器不多見。  2、邵二泉,清嘉慶、道光年間制壺和銘刻高手。曾與吳月亭、邵景南、邵友蘭以及陳曼生等合作,一般均由二泉鐫刻。有楷書款,但以行書款為多。如由邵友蘭所制“高蛋包壺”,壺身鐫行書銘:“手托清泉當皓魄,半是盧仝半李白。二泉”。還有邵景南制“太極鼓壺”,壺身鐫楷書銘:“雀舌未經三事雨,龍團先佔一枝春。二泉”。歷史上所見二泉刻款茗壺都較為精緻。

 七、“蓮生”名款  1、史蓮生,清末民初紫砂藝人。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折腰扁圓壺”一具,蓋印“蓮生”篆書款。  2、戴相明,號“蓮生”,民國時期紫砂藝人。其父戴國寶為當年上海鐵畫軒陶器公司創辦人,陶刻名手,書法精妙。戴相明亦善書刻,在一些鐵畫軒產品上有他的刻款。

八、“卷翁”名款  1、汪裕泰,號卷翁,1930年在杭州西湖邊開設茶葉行,兼營高檔紫砂茗壺。曾經從宜興聘請紫砂藝人到杭州,專為其製作產品。  2、馮桂林,民國時期一位傑出的制壺大家。有人認為馮桂林別號“卷翁”,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馮當年被汪裕泰聘往杭州制壺,所製作品印有“卷翁”印記。後來馮回到宜興,受聘於吳德盛處,所製作品印有“金鼎商標”印記。馮桂林一生勤於創新,留下不少傳世之作。  

九、“冰心道人”名款  1、程壽珍,號“冰心道人”,清末民初制壺高手,為制壺名工邵友廷養子。程壽珍是一位高產能手,又以掇球、仿鼓、漢扁三式出名。  2、束金壽,號“冰心道人”,民國時期紫砂藝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與其弟束祿度興辦“立新陶器廠”,所見傳器有“立新出品”刻款。用“粉漿”裝飾,是束氏特色。

十、“大生”名款  范大生是民國時期一位制壺大家,其祖孫三代藝人在紫砂器上同用一個“大生”印款,歷時長久,傳世作品較多,這在宜興紫砂界實屬奇觀。宜興紫砂歷史上出現上述眾多的同名(號)現象絕非偶然,我們分析有其深刻的歷史情結。有如上面沒有講到的清末紫砂藝人蔣祥元,因一生崇拜紫砂藝術大家陳鳴遠而取號為“銘遠”,並將其作為壺上的印款。這充分代表了廣大紫砂藝人的崇師之心、慕古之意,我們認為這種對前輩藝人的推崇和尊敬本身就是一種傳承。

以上有不足之處請多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