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通治十五法之胃肠病十五法

 意净nheqa1eu3m 2018-09-15

胃肠病的治疗是中医的优势之一,被历代医家所重视。不仅如此,调理脾胃甚至被看作是中医治疗诸多疑难杂症的基本思路之一。总结先贤经验,结合笔者的体悟,提出“胃肠病十五法”,即祛湿、利水、化饮、祛痰、消食、化滞、化瘀、杀菌、抗癌、建中、温阳、活络、抑酸、养阴、护膜。

1 祛湿

1.1 芳香化湿类

典型症状:嗜茶水喜冷饮、过食生冷瓜果、口粘口甜、苔白厚腻。

代表用药:藿香、佩兰、苍术、砂仁等。

1.2 祛风胜湿类

典型症状:感冒鼻塞流涕、骨节游走性疼痛、头身疼痛、皮肤瘙痒。

代表用药:羌活、防风、苏叶、蝉蜕等。

1.3 清热燥湿类

典型症状:嗜食肥甘厚味、口苦口粘腻、口臭、消化液返流、大便粘滞不爽、皮肤发黄、舌红、舌苔黄腻。

代表用药:黄连、黄芩、苦参、黄柏等。

1.4 清热利湿类

典型症状:小便不利、尿黄、尿混、尿臭、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

代表用药:薏苡仁、泽泻、滑石、清水豆卷等。

2 利水

2.1 利水消肿类

典型症状:尿少、面目手足水肿、胸水、腹水。

代表用药:大腹皮、车前子、葫芦等。

3 化饮

典型症状:胃肠中有振水音、头昏、眩晕、心悸、恶心呕吐、不欲饮。

3.1温阳化饮类

代表用药:茯苓、桂枝、白术、干姜等。

3.2清热化饮类

代表用药:竹茹、防己、椒目、葶苈子等。

4 祛痰

4.1燥湿化痰类

典型症状:痰色白、量多。

代表用药:半夏、化橘红、南星、白芥子等。

4.2清热化痰类

典型症状:痰色黄、痰质粘稠。

代表用药:瓜蒌、浙贝、竹茹、竹沥等。

5 消食

典型症状:食欲减退、食少、厌食、厌油腻、暴饮暴食伤食史、脘腹痞满、嗳气放屁酸臭腐秽、苔垢厚腻。

5 .1消食类

代表用药:焦三仙、炒谷芽、鸡内金等。

5.2开胃类

代表用药:龙胆草、大黄、黄连、薄荷等。

6 化滞

6.1理气类

典型症状:胁肋、乳房或侧腹部胀痛或窜痛、情志抑郁、经常叹气、咽喉有梗阻感、声音嘶哑、嗳气或放屁后胃脘胀闷减轻、恼怒生气诱发、气怒加重、气窜疼痛。

代表用药:陈皮、香附、佛手、娑罗子等。

6.2 气类

典型症状:胃肠坠痛、胃下垂史。

代表用药:柴胡、升麻、葛根、桔梗等。

6.3降气类

典型症状:腹胀、嗳气、呃逆、消化液返流、咳嗽、气喘、便秘。

代表用药:槟榔、苏梗、杏仁、刀豆等。

6.4清气类

典型症状:烧心反酸、发热、急性胃炎、肠炎、口苦、口干、咽痛、口舌生疮、皮肤脓包疮、疖肿、疮疡、丹毒、痤疮。

代表用药:丹皮、山栀、连翘、八月札等。

7 化淤

7.1活血类

典型症状:胃肠部位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甚、口唇爪甲面部紫绀、面色紫暗或晦暗、皮肤不泽或肌肤甲错如鱼鳞、皮下紫斑瘀点、肢体麻木、舌色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增粗、迂曲、舌下小络脉呈紫色网状、珠子舌质暗红或舌下静脉曲张。

代表用药:白芍、山楂、鸡内金、延胡索等。

7.2止血类

典型症状:消化道出血史、胃肠粘膜糜烂、出血。

代表用药:蒲黄、五灵脂、三七、茜草等。

8 杀菌

8.1幽门螺杆菌感染

代表用药:黄连、蒲公英、槟榔、鸡内金等。

9 抗癌

典型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肠粘膜紫暗呈颗粒状、结节状、各种消化道癌肿及癌前病变。

9.1 清热类

代表用药:薏苡仁、石见穿、败酱草等。

9.2化淤类

代表用药:生鸡内金、生山楂、莪术等。

9.3虫类

代表用药:蜈蚣、蜣螂虫、刺猬皮、壁虎等。

10 建中

典型症状:神疲乏力、不耐疲劳、少气懒言、声音低怯、精神萎靡、食少食后腹胀胃部坠痛、大便稀溏、面色萎黄或晄白、指甲唇色淡、自汗怕风、易感冒。

代表用药: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等。

11 温阳

典型症状:胃肠喜暖喜按、胃肠粘膜苍白、水肿、形寒肢冷、腰部腹部冷或冷痛、阳痿不举或阴器萎缩、腰膝酸软、性欲减退、夜尿频多、久泻不止。

代表用药:附子、干姜、吴茱萸、益智仁等。

12 活络

典型症状:胃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12.1活血类

代表用药:赤芍、三七、鸡内金、生山楂等。

12.2 通络类

代表用药:徐长卿、石菖蒲、威灵仙等。

13 抑酸

典型症状:酸呕吐吞酸、不喜甜食、食甘则泛酸加重。

13.1清热泻火类

代表用药:黄连、吴茱萸、浙贝母等。

13.2中和胃酸类

代表用药:煅瓦楞子、乌贼骨、煅牡蛎等。

14 养阴

典型症状:胃中嘈杂灼热隐痛、面色潮红、两颧泛红、手足心烦热、低热盗汗、口燥咽干、腰膝酸软、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皮肤干瘪少津、喜食酸甜、舌红瘦少津少苔无苔或有裂纹。

14.1酸甘化阴类

代表用药:白芍、乌梅、木瓜、甘草等。

14.2滋阴类

代表用药:沙参、麦冬、百合、石斛等。

15 护膜

典型症状:消化道溃疡病史、胃肠粘膜糜烂、出血。

代表用药:山药、白芨、藕粉、木蝴蝶等。

16 运用方法

胃肠病的治疗决不是孤立的十五条,有时一味药的作用就包括了多种方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可拘泥于此分类而掩盖了药物的真实功效。处方时必须诸法齐参,杂合成方,将上述方法相互贯穿灵活运用。配合使用的基本规律为:

祛湿、利水、化饮、祛痰、消食、化滞、化瘀、杀菌是治标之法。

其中化滞(理气+降气+清气)是最常用的治法,每张治疗胃肠病的处方几乎必用。

对于幽门螺杆菌一般使用,化滞(理气+降气+清气)+祛湿(清热燥湿+利水渗湿)+杀菌。

对于胃部不适伴见眩晕、呕吐者采用,化滞(理气+降气+清气)+化饮+化痰,

抑酸、养阴是常用治法。胃酸多时使用抑酸一法较为明确,而养阴常配合建中、消食以开胃增进饮食。

建中、温阳是治本之法,但在标证明显时要慎用、缓用。

抗癌一法未必等到癌已出现时运用,可以提早截断病情的发展,选用如薏苡仁等集多种治法功效于一身的药物。

消食、活络、护膜三法较为平和,主要是配合其他治法,既可同时使用,又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用。

17 应用举例

患者孙某,女,58岁,退休职工。初诊日期:1994511

主诉:上腹痞胀3年,近两月来嗳气呃逆频多。

病史:患者3年来上腹部痞胀不适,食后尤甚,甚则隐痛、嘈杂。屡经诊治,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效果不著,症状时轻时重。近两个月来胃脘痞胀尤甚,引及两胁,尤以嗳气、呃逆间作,白昼连声不已,食欲不振,口苦而干,但饮水不多,大便干结难解。经多次诊查,谓慢性胃炎,服药效果不显,仍然终日嗳气连声,影响生活,性情易躁,心烦欠寐。

诊查:舌质微红,舌上有薄黄腻苔,舌根尤著而厚腻,诊脉小弦。体检除上腹剑突下轻度压痛外,无明显异常发现。肝功能与“两对半”阴性,B超无胆囊(12年前行手术切除),胆管及肝脾均未见异常。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度胃窦、小弯粘膜糜烂充血。

处方:姜半夏10g,淡黄芩10g,姜川连3g,橘皮10g,炒竹茹10g,刀豆壳30g,柿蒂15g,浙贝母10g,炒薏苡仁30g,蒲公英20g,淡干姜3g,太子参15g,生甘草3g

此方服两剂,嗳气呃逆即见减少。服药5剂,嗳逆基本控制,心下痞胀亦以减轻,食欲好转饮食亦渐增,口苦明显改善,大便亦较通畅。(徐景藩医案)

分析本案的整体思路:

主治:祛湿(清热燥湿+清热利湿)+化滞(理气+降气+清气)

兼治:建中+温阳

口苦而干、饮水不多、大便干结难解、性情易躁,心烦欠寐、舌质微红,舌上有薄黄腻苔、脉小弦——清热燥湿、清热利湿、清气——黄连、黄芩、蒲公英、薏苡仁、竹茹、浙贝

胃脘痞胀、引及两胁、上腹剑突下轻度压痛、嗳气、呃逆间作——理气、降气——橘皮、半夏、刀豆壳、柿蒂

食欲不振——建中、温阳——太子参、甘草、干姜

18 结语

“胃肠病十五法”不仅仅局限于治疗胃病,对于食管、肝脏、胆囊、胰腺、大小肠等疾病的治疗也具有借鉴的价值。“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对于各种疑难杂症、重症的治疗,也可以此为切入点。

附表:

胃肠病十五法简表

治法

典型症状

药物类别

代表用药

祛湿

嗜茶水喜冷饮、过食生冷瓜果、口粘口甜、苔白厚腻

芳香化湿类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石菖蒲、白豆蔻、草豆蔻、草果、山奈

感冒鼻塞流涕、骨节游走性疼痛、头身疼痛、皮肤瘙痒

祛风胜湿类

荆芥、防风、白芷、苍耳子、苏叶、蝉蜕、薄荷、秦艽、羌活、独活

嗜食肥甘厚味、口苦口粘腻、口臭、消化液返流、大便粘滞不爽、皮肤发黄、舌红、舌苔黄腻

清热燥湿类

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虎杖

小便不利、尿黄、尿混、尿臭、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

清热利湿类

薏苡仁、泽泻、滑石、清水豆卷、大豆黄卷、金钱草、茵陈、木瓜、蚕砂、凤尾草、金刚藤、冬瓜仁、马齿苋、萆薢、马鞭草、扁蓄、瞿麦

利水

尿少、面目手足水肿、胸水、腹水

利水消肿类

茯苓、茯苓皮、冬瓜皮、大腹皮、生姜皮、通草、车前子、车前草、葫芦、冬葵子、石苇叶、益母草、泽兰叶、玉米须、蟋蟀、蝼蛄

化饮

胃肠中有振水音、头昏、眩晕、心悸、恶心呕吐、不欲饮

温阳化饮类

茯苓、桂枝、泽泻、白术、干姜、生姜、细辛、芫花、巴豆、千金子

清热化饮类

竹茹、黄连、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甘遂、大戟、商陆、牵牛子

祛痰

痰色白、量多

燥湿化痰类

半夏、化橘红、天南星、白芥子、白矾、皂角

痰色黄、痰质粘稠

清热化痰类

瓜蒌、浙贝、竹茹、天竺黄、竹沥

消食

食欲减退、食少、厌食、厌油腻、暴饮暴食伤食史、脘腹痞满、嗳气放屁酸臭腐秽、苔垢厚腻

消食类

焦山楂、神曲、炒麦芽、炒谷芽、莱菔子、鸡内金、水红花子、阿魏、陈仓米、杵头糠、香稻芽

开胃类

龙胆草、大黄、黄连、胡黄连、薄荷、白芝麻、厚朴花、代代花、玫瑰花、银柴胡、甘松

化滞

胁肋、乳房或侧腹部胀痛或窜痛、情志抑郁、经常叹气、咽喉有梗阻感、声音嘶哑、嗳气或放屁后胃脘胀闷减轻、恼怒生气诱发、气怒加重、气窜疼痛

理气类

陈皮、青皮、枳壳、木香、郁金、香附、苏叶、佛手片、香橼、川楝子、薤白、大腹皮、乌药、合欢皮、八月札、娑罗子、木蝴蝶、玫瑰花、厚朴花、扁豆花、代代花、佛手花、素馨花、合欢花、白梅花、绿蕚梅、九香虫、甘松、檀香、荔枝核、橘核、白豆蔻、草豆蔻、预知子

胃肠坠痛、胃下垂史

升气类

柴胡、升麻、葛根、桔梗、木蝴蝶、荷叶、薄荷、生麦芽、青蒿

腹胀、嗳气、呃逆、消化液返流、咳嗽、气喘、便秘

降气类

苏梗、藿梗、荷梗、陈皮、半夏、竹茹、旋复花、代赭石、鹅管石、枳实、槟榔、厚朴、枸橘李、柿蒂、刀豆、通草、沉香、降香、苏子、莱菔子、杏仁、桃仁、枇杷叶、前胡、白前、紫菀、大腹皮、郁李仁、火麻仁、柏子仁、松子仁、决明子、瓜蒌仁、大黄、黑丑、皂角、芒硝、怀牛膝、川牛膝、肉苁蓉、白胡椒、丁香

烧心反酸、发热、急性胃炎、肠炎、口苦、口干、咽痛、口舌生疮、皮肤脓包疮、疖肿、疮疡、丹毒、痤疮

清气类

丹皮、山栀、浙贝、钩藤、白蒺藜、八月札、木贼、桑叶、菊花、黄芩、金银花、连翘、石膏、知母、天花粉、芦根、白蔹、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苦参、黄连、青黛、马勃、射干、板蓝根、夏枯草、青木香、槐米、铁树叶、平地木、芙蓉叶

化瘀

胃肠部位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甚、口唇爪甲面部紫绀、面色紫暗或晦暗、皮肤不泽或肌肤甲错如鱼鳞、皮下紫斑瘀点、肢体麻木、舌色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增粗、迂曲、舌下小络脉呈紫色网状、珠子舌质暗红或舌下静脉曲张

活血类

丹参、当归、赤芍、白芍、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生山楂、鸡内金、穿山甲、王不留行、刘寄奴、血竭粉、卷柏、鬼箭羽、急性子、干漆粉、血见愁、蜣螂虫、大黄、鳖甲、地鳖虫、琥珀粉、水蛭、牤虫、全蝎、蜈蚣

消化道出血、胃肠粘膜糜烂、出血

止血类

蒲黄、五灵脂、三七、茜草、降香、花蕊石、血余炭、藕节、阿胶、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白茅根、苎麻根、仙鹤草、白芨、旱莲草、刺猬皮、大黄炭、棕榈炭、艾叶、炮姜炭、灶心土、乌贼骨、紫珠草、羊蹄、五倍子、紫草

杀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

黄连、蒲公英、槟榔、厚朴、鸡内金、藤梨根、百部

抗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肠粘膜紫暗呈颗粒状、结节状、各种消化道癌肿及癌前病变

清热类

薏苡仁、石见穿、败酱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龙葵、山慈菇、土茯苓、海藻、昆布、蛇莓、黄药子、蚤休、土贝母、肿节风、菝契、白英、白屈菜、白毛藤、冰球子、鬼臼、绞股蓝

化淤类

生鸡内金、生山楂、莪术、血余炭、急性子、川断、沙苑子、生半夏、狼毒、生南星

虫类

僵蚕、蜈蚣、蜣螂虫、刺猬皮、露蜂房、九香虫、乌梢蛇、地鳖虫、壁虎

建中

神疲乏力、不耐疲劳、少气懒言、声音低怯、精神萎靡、食少食后腹胀胃部坠痛、大便稀溏、面色萎黄或晄白、指甲唇色淡、自汗怕风、易感冒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甘草、大枣、山药、莲子肉、芡实、白扁豆、蜂蜜、五爪龙

温阳

胃肠喜暖喜按、胃肠粘膜苍白、水肿、形寒肢冷、腰部腹部冷或冷痛、阳痿不举或阴器萎缩、腰膝酸软、性欲减退、夜尿频多、久泻不止

附子、干姜、炮姜、艾叶、生姜、肉桂、桂枝、吴茱萸、小茴香、花椒、高良姜、补骨脂、益智仁、肉豆蔻、丁香、荜茇、毕澄茄、胡椒、细辛、菟丝子、肉苁蓉、川断、仙灵脾、草果、草豆蔻、灶心土、川乌、天仙子、罂粟壳、曼陀罗花、龙骨、牡蛎、赤石脂、禹余粮、乌梅、山茱萸、山药、芡实、石榴皮、莲子、五倍子、覆盆子、桑螵蛸、莲须、五味子

活络

胃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活血类

丹参、当归、赤芍、白芍、三七粉、鸡内金、生山楂、血竭、仙鹤草、血余炭、鸡血藤

通络类

徐长卿、地龙、桂枝、石菖蒲、路路通、威灵仙、橘络、丝瓜络、天仙藤、通草

抑酸

呕吐吞酸、不喜甜食、食甘则泛酸加重

清热泻火类

黄连、吴茱萸、浙贝母

中和胃酸类

煅瓦楞子、乌贼骨、煅牡蛎、海浮石、海蛤壳、煅龙骨、珍珠母、石决明、白螺丝壳、鸡蛋壳

养阴

胃中嘈杂灼热隐痛、面色潮红、两颧泛红、手足心烦热、低热盗汗、口燥咽干、腰膝酸软、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皮肤干瘪少津、喜食酸甜、舌红瘦少津少苔无苔或有裂纹

酸甘化阴类

白芍、乌梅、木瓜、甘草、大枣、生山楂、饴糖、蜂蜜、五味子、酸枣仁、枸杞子、山萸肉

滋阴类

西洋参、太子参、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百合、生地、玉竹、黄精、石斛、知母、天花粉、玄参、首乌、熟地、黑枣、女贞子、白扁豆、莲子肉、芦根、桑寄生、小环钗、梨汁、藕汁、人乳、甘蔗汁、芦根汁、荸荠汁

护膜

消化道溃疡病史、胃肠粘膜糜烂、出血

山药、白芨、藕粉、木蝴蝶、糯米、百合、凤凰衣、仙鹤草、乌贼骨、三七粉、血竭粉、川贝粉、煅龙骨、琥珀粉、马勃、滑石、松花粉、血余炭、蚕蜕、蛇蜕、刺猬皮、象牙屑、柿饼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